關於森山松之助的生平介紹, 其實台灣的資料比日本多, 因為畢竟他的人生精華大多貢獻給台灣了。
出生於日本大阪的森山松之助,幼年時因父母離異,由叔父養育長大,1889年於京都的學習院中等科畢業。1893年至1897年間,森山松之助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工科大學造家學科(今東京大學建築系),在校時師承英籍教授康德(Josiah Conder,1852∼1920)創立的建築學派,跟隨明治時期的建築巨擘辰野金吾(1854∼1919)學習以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ism)為主的建築設計;大學畢業後,1897年至1900年間森山松之助繼續攻讀東京帝大的大學院(即研究所)。
他之所以與台灣結緣,一說是始於他受聘於總督府官方,負責1907年在東京上野公園舉辦的第四屆「內國勸業博覽會」中的「台灣館」設計,成果頗受好評。剛好當時總督府官方正在進行新廳舍(指今總統府)的競圖活動,據聞森山松之助對參與此次競圖十分積極,不久便來到台灣,隨後出任總督府新廳舍的工事主任一職,1910年正式擔任營繕課技師。此後直至1921年返回日本為止,森山松之助在台主持或參與各種公共建築的工程設計與營造,前後有數十件之多。
回到日本之後,森山松之助繼續在建築事務所工作。從此時起,他的作品逐漸脫離公共建築的範圍,而改以民間委託的建築設計為主。有趣的是,這些作品的設計風格,明顯受到台灣本地建築的影響,例如位於長野縣諏訪市、被當地市政府指定為有形文化財的「片倉館」,是森山松之助在1928年竣工的作品。他在片倉館的溫泉大浴池池底,舖設了可以按摩腳底的圓潤鵝卵石,此一設計融入了台灣的民間生活智慧,但在日本本土卻是首創。此外,現今東京新宿御苑中為慶祝昭和天皇(1901∼1989)結婚大典,於1927年建成的「台灣閣(御涼亭)」,也是由森山松之助所規劃設計的。這座由當時台灣官方與民間致贈的建物,不僅仿照中國閩南建築式樣建造,其建材也完全使用台灣檜木和磚瓦。二次大戰期間,它僥倖逃過戰火波及,2004年被東京市政府指定為重要歷史建築。
對於森山松之助建築作品的評價,一般來說,在台時期他的設計風格繁複、華麗、古典,創造了許多可稱為日治時期台灣公共建築代表的作品,具有其不可動搖的歷史地位;而返回日本之後的森山松之助,其作品風格轉趨於洗鍊,多採折衷主義式樣,對日本本土的影響力則遠不如在台灣。
http://bfs.pts.org.tw/~web03/foots/person_1.htm
http://140.112.40.4/bpresults/jh ... %AF%80.htm#_ftnref2
以下為森山松之助在內地的幾個代表作品, 除少數為公共建築外, 大多為商用建築。
東京兩國公會堂(1926年),目前因年久失修,已停止開放。
新宿御苑的台灣閣(1927年)
長野縣諏訪市的片倉館(1928年)
===============
其他作品
聖心女子大學學生活動中心(1924年)
位於東京渉谷, 原本為皇室久邇宮的御殿。1948年聖心女子大學成立時成為校舎。
澳洲大使館舊館(1927年)
位於東京都港區三田, 原為蜂須賀正韶侯爵的東京行館, 1952年賣給澳洲大使館, 1988年拆除。
丸嘉大樓(1929年),位於東京銀座, 目前為一家銀樓。
米井商店大樓(1930年)
位於東京銀座, 米井商店株式會社當年為機械建材的貿易公司, 這棟建於關東大地震後, 世界經濟大恐慌之時。
位於大阪中央區, 現在為明治製菓株式會社大阪支店,原本是森山松之助的建築事務所。(1935年)
七條大橋, 位於京都(1913年)。
[ 本帖最後由 DDS 於 2010-5-20 01:26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