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bala@syr 於 2010-2-22 10:28 發表 % M5 s: }( x& |& J
報告寧安老大
' `+ J( J9 L7 q9 l6 c. O7 }# L除憲兵膠盔外
1 S! W: S1 J4 F/ O, M右邊兩頂是M1956鋼盔
$ h, t/ E# A: U% s; _他和M1最大的差別是帽子沒有這麼高(深) 外加一些小部件改良(如帽帶/內襯). ?: h& x& o$ u. U. }2 o
M1設計之初一直有一次大戰壕溝戰的陰影在
( l7 U2 k0 X3 W. q所以帽形設計的比較深,主要思維是防砲擊破片6 ^: }8 r {$ q
二次大戰中戰術思想大幅改進 壕溝戰成了歷史名詞0 e0 q# @: M3 } d, n Y3 U2 c3 ?
改良版的M1956鋼盔就比他的爸爸淺了1公分左右: K @. H; C/ I/ k) G
但是重量 .... 好像更重了
4 S$ S6 T d/ Y* n! N/ Q$ c
; ]! Y# Z5 w' q小弟一向統稱這一系列為M1鋼盔, 感謝學長指正M1鋼盔的詳細型號; 小弟又學到啦~
$ ~8 k$ f( P6 w! w5 c( B7 d$ `3 W0 A8 R2 w$ J# o- G7 R
沒錯; 二戰的鋼盔較大頂, 較深, 較厚, 較重... 越戰鋼盔與國軍鋼盔的內盔規格也與二戰鋼盔未能完全吻合, 且越戰內盔汗圈不同於二戰的綁繩, 但國軍內盔卻又是延用二戰內盔的綁繩式... 鋼盔與內盔規格各是略有不同, 這幾點特徵是沒有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