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韩国后学的新名词中,有一个是‘两班’,什么意思呢?多数前辈言简意赅地解释为:‘贵族’。后来会渐渐发现,身边的‘贵族’好多啊!各种姓氏的人都说自己祖上是‘两班’。, t5 b+ o0 E7 Z
. a8 ^, P3 ~, _通常而言,前朝的贵族,新朝自动作废,李氏朝鲜传承也有500多年,多数贵族应当姓李,王族才是天然的贵族嘛。即使是功勋之后,异姓贵族,也不至于这么多。* M, A- G+ L( S, K
- D6 x" h- G5 @
此题破解----/ U! A9 k6 {: {5 }5 k( P3 a2 M7 _3 N
8 L! u: e G) q+ l4 E朝鲜王朝时期朴趾源所着的《两班传》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两班者,士族之尊称是也。’。原来,两班是士族,而不是贵族,这就很好解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姓的人是两班了。4 A4 O$ ? A- a' V! A, A
; M1 F7 @ [; k/ c! Z
简单地说,古时读书人就称作‘士’,从政做了官员之后称为‘大夫’,其中有德者称为‘君子’。朝廷上,武官列西厢,文官叙东厢,东西两班,故称为‘两班’。
( b* c+ Y2 Q# F! g: J. ]5 f8 d, ]3 d3 e: C& R4 i8 t
做两班有许多规矩,诸如:每天五更起来,正襟危坐,读圣贤书;没钱的话,要能忍饥耐寒,口中不能说‘贫’字;要轻声咳嗽;不得随意吐痰,不得已时要‘咽津’,就是吞口水啦;袖子、帽子一定要保持整洁;洗手时不可以擦拳;要常漱口防止口臭;呼唤奴婢的声音要长,走路要徐缓;《古文真宝》《唐诗品汇》要抄写,并且得是蝇头小字,一行100字;手不可以拿钱;不得问米价;夏天不要光脚;吃饭不要脱帽;吃饭不要先喝汤;喝汤不要喝出声响;不要用筷子敲桌子;不要生吃葱;喝酒别弄到胡须;吸烟不要吸到腮帮子凹进去;生气也不能打妻子;发怒不可以踢东西;不要殴打孩子;不要往死里骂奴仆;买牲畜时,不满意牲畜可以,不能骂牲畜的主人;生病不要找做迷信的巫人;祭祀不要请僧人;再冷也不要太靠近火炉;说话别流口水;不杀牛;不赌钱... - ?; p: d- U3 i' J% J
" M- f: F- J; U! o8 ~" |- h两班享受的优惠更多:不用耕田,不用经商,没有纳税压力。命好科举及第的话,就啥也不缺,百物具备,钱袋满满。就算30岁才考上,还是可以成为荫庇妻、子的大官,运气再好点儿,分配到富庶之地,大腹便便,指日可待。家里可以有美妓环绕,院子里用人吃的粮食养鹤也没问题。就算歹命,是个没钱的两班,还是可以横行乡里,可以牵邻居的牛,耕自己的田,更可以强迫乡民帮自家耕地,谁敢不上心,轻则灰水灌人家鼻子,重则打得人家披头散发、晕头转向,他们也不敢埋怨。即使是很有钱的富人,只要他们不是两班,见了穷两班,也要匍匐于地,屏住呼吸,曳鼻膝行。
; c7 \0 j( }# U7 J6 P* J
2 n$ @- L2 z, s4 W6 X7 w* b0 D朴趾源笔锋犀利,刻画逼真,虽然自家亦是两班,却对自己的阶级批判得入木三分。两班制度行到朴趾源的时代,已经严重影响了生产力的进步。试想,全国几十万个两班,这些人都不事农、不做工、不从商、不纳税,只是奔着科考一窄路使劲 ,而朝鲜科考只录取30人,还不是每年录取,多数的两班及其后代,都不可能实现科举成功梦。那么,他们一生都要在虚耗国力、妨碍民生中度过,给国家和平民造成沉重负担。他们有盘枝错节的相互庇护关系,形成强大的社会势力,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抗衡国家的改革,让国家陷入停滞和落后。
9 R; u, M2 X5 G
' z6 R2 g' g7 o* d& D, }像朴趾源这样的有识之士,看到了两班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呼吁,希望能挽救国运于危沉之际。可惜。和腐朽的晚清一样,虽有一些有识之士,却无力撑拄扶持大厦与将倾之时,只好等着看着沉沦的发生。也许,让腐烂彻底灭亡也是好事,不破不立,没有彻底的沉沦,就不会有新秩序的诞生。! X; k/ Z* l" B* |* \) c$ a
5 `9 q4 _+ E3 T2 u; b( z+ d
[ 本帖最後由 榕榕 於 2010-5-13 12:02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