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大時代下的小人物──HBO太平洋

[複製連結]
picard47at 發表於 2010-5-19 17:36: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22016|回覆: 22
# n7 ?7 V8 [+ K3 X0 @* y

! n3 P$ v  |4 B6 x& R. ]
9 j& H  _0 s7 z; A$ w! v6 b( T) {+ k; V, |
0 X! H6 a2 U, f$ b+ D: g  Y2 u* r
6 J+ S8 V. K8 p& Q  }
一支炭筆在畫紙上推進,尚不清楚描繪的主題,但見碎屑不斷地從筆尖崩落,鋪灑在紙面上。慢慢地,在飛濺有如戰場上煙硝塵土的黑色粉末之中,一張張士兵的臉孔逐漸浮現。再過一會兒,炭筆畫出了戰場的面貌,簡單的筆調勾勒出屍橫遍野的沙灘以及扛著受傷弟兄的軍人,一抹淡紅有如戰場上成河的鮮血…….) p) q5 r, a! c# S+ l2 _
. Z$ e: w! |" _  ^8 _8 N
如果說近十幾年來,如「搶救雷恩大兵」、「黑鷹計畫」、「兄弟連」(Band of Brothers)強調「小人物視角」已經取代早年「虎虎虎」、「不列顛空戰」、「最長的一日」、「坦克大決戰」等綜觀戰役全貌的大格局,成為戰爭片的主流,則2010年HBO迷你影集「太平洋」(The Pacific),就堪稱「小人物路線」的極致詮釋。
, s, e2 P5 N; j. z2 E- m0 n# Q
3 n- K1 s, J! I2 I* f, S, V首先回顧一下史蒂芬史匹柏、湯姆漢克斯與夢工廠等團隊上一部HBO經典戰爭影集「兄弟連」,雖然已經將焦點聚集在基層軍官與士官兵身上(而不是巴頓、布萊德雷或蒙哥馬利的高度),但它還是擁有一個極為明確的主軸,就是101空降師第506團2營E連登陸歐洲大陸到納粹德國戰敗投降的歷程,某種程度已經算是美軍在歐陸作戰的縮影,包括各路英雄好漢匯集喬治亞州展開訓練並逐漸凝聚成一支軍隊、終於來到的D day與登陸後的混亂、揚名立萬地拿下猶他灘頭後方德軍砲陣地、深入敵後奪取橋樑要道卻慘遭失敗的市場花園作戰、抵擋德軍西線最後大反擊(突出部戰役)而鎮守巴斯通、進入德國揭發悲慘的猶太戰俘營、直抵納粹鷹巢到德國投降,最後是返鄉,過程相當完整。在內容上,兄弟的呈現層次明顯,有戰術上如何攻克一個目標或達成某個目的,有士兵在血腥沙場上的震撼與掙扎,袍澤情誼與生離死別,以及溫特斯連長(後來晉升)堪稱教科書典範的領導統馭;整體而言,兄弟連是標準的「主旋律」,節奏明快清爽,既清楚描寫戰爭的面貌,聚焦小人物心境與情況的同時也不失作為正義之師的榮光,是一部各方無庸置疑一致好評的經典。7 ~) A2 Z+ E/ d4 Z1 r
# R. z* m  t3 B$ j
( ^3 u9 H, X& E; u( h3 G

8 ^! c+ Q( y4 Q1 O到了史蒂芬所謂「兄弟連2.0」的太平洋,上述的情況被顛覆了;首先,兄弟連的同名原著是著名二戰文史學家Stephen E. Ambrose經過多年詳細採訪考證,依照嚴謹與正統的邏輯編著而成。而「太平洋」的取材來源卻包含兩本參戰老兵的回憶錄──尤金.史賴吉(Eugene Sledge)的「With the Old Breed」與羅伯特.里奇(Robert Leckie)的「Helmet for My Pillow」,以及由製片人和Hugh Ambrose(Stephen E. Ambrose之子)進行的二次大戰口述歷史訪談,主要是補足傳奇英雄約翰巴斯隆(John Basilone)的部分。因此,太平洋被分割成尤金.史賴吉(5團3營的)、羅伯特.里奇(陸戰1團2營的)與約翰.巴斯隆(7團1營)的故事,這三位曾經同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的士兵,並不像兄弟連「Easy Company」一樣是從頭到尾的一個班底,甚至素未謀面,各打各的戰役(羅伯特,里奇和尤金.史賴吉雖然都參與貝里琉戰役,但並沒有交集);這種取材上的差別,先天便注定太平洋的主軸是破碎的。莫說戰爭片,「失焦」對任何一部電影的原則而言,似乎都是大忌。彷彿是為了稍稍彌補這種錯亂,太平洋還「好心」地在每一集片頭加上一段Tom Hanks親自操刀的旁白敘述───雖然Tom Hanks的聲音對很多人難以抗拒,但是捨戲劇表現而用旁白呈現,又成為電影教科書裡「削弱戲劇效果」的例證。
$ z8 Z8 X# g2 d+ K# Q8 [! f' d( y7 t% {. R* A
「太平洋」的故事節奏呈現看似混亂的情況:第一集,包含約翰.巴西隆與羅伯特.里奇的陸戰隊第一師登場,還來不及讓觀眾認清臉孔,馬上被丟到瓜達康納爾,陷入始料未及的血腥混戰,第二集則成了約翰.巴西隆的個人秀。歷經兩集瓜島苦戰之後,第三集卻大反差地來到溫柔鄉墨爾本,整集未發一槍一彈,床上卻是「砲聲隆隆」,差點以為看到三級片而不是戰爭片,而獲得國會勳章的約翰巴西隆則回到美國賣起戰爭公債。第四集,先前心律不整被刷下的尤金.史賴吉終於如願入伍,羅伯特.里奇卻因為格魯斯特角的激戰造成的陰影,一度後送療養中心。第五集穿插在約翰.巴西隆風流全美以及滿是螃蟹、環境惡劣的布維爾根據地之間,然後首度上陣的尤金.史賴吉隨第一師出征貝里琉……..由於劇情是這樣地破碎,加上戰場描寫過於血腥慘烈,一時間觀眾議論紛紛,首映時IBDM刷下了6.8分的低成績,遠遠不及兄弟連的9.6,收視率更不復兄弟連的盛況。! w/ h+ L8 A" F+ i1 f) D

+ C3 h! a2 _+ O
- H/ k$ N  R+ |: U% t3 r# l
; ]# ~* b4 J7 x: J; g太平洋戰役的取材也是如此地「反傳統」:名滿天下、理當是重頭戲的瓜達康納爾,用前兩集便解決,引來不少「高潮太早」、「莫名其妙」(陸戰隊上場前都不用訓練嗎?兄弟連第一集不是如何如何…..)的爭論。而如史詩一般、幾乎成為美國陸戰隊代名詞之一的硫磺島戰役,只出現了半集。塔拉瓦?抱歉!那是陸戰隊第二師的傑作,只有第八集開頭那位也想去賣戰爭公債的連長口頭提了下名字。而太平洋花了整整三集描述的,卻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貝里琉戰役。「史老柏」昏了嗎?「湯老哥」殼壞了嗎?
1 N0 N2 }; E6 d# j4 \7 l5 ^6 e% n9 a$ W: k+ _% J2 C- C
此時,先回顧史蒂芬史匹柏的一些專訪與聲明紀錄。「太平洋」團隊已經多次強調,他們不打算重複一次「兄弟連」做的事情,而且「不為收視率,只為品牌」。所謂「正統」的主旋律,結構必定是起承轉合,從鋪陳、危機、轉折、高潮到完美收尾,脈絡清晰,過程高潮迭起,大快人心或可歌可泣,這就會是個討喜的組合。然而,「太平洋」開宗明義就是要向「偉大世代」的士兵們致敬;雖然他們入伍時可能跟一般人沒有兩樣,然而就是這一群當時的毛頭青年,犧牲奉獻了自己的身心血肉,軸心國法西斯陣營才能被消滅。在這場人類空前浩大殘酷的戰火之中,即便再平凡的人物,他們仍然值得尊敬;就算不是巴西隆這般驍勇不凡的英雄,就算沒有紫心、國會勳章加身,後世還是應該要知道發生在這一輩身上的遭遇,如此身處太平歲月的我們,才能知道和平之得來不易,並且懂得珍惜;最重要的是,體認戰爭的可怕。# w( l, z4 v# C

: c1 h8 t4 m  u% i9 c/ g4 F. Z9 N) h" Q9 y  e, i1 N

! K" Z8 g+ b$ n. _此外,史蒂芬更在專訪中指出,在太平洋上奮戰的陸戰隊弟兄,跟1944年以後登陸諾曼地的美軍相比,有兩種明顯不同的境遇:% E; h' r, Z; \: h. `9 S6 L
/ A* b- W  P8 ]5 ?' M" {+ g9 q0 w
第一,在歐洲大陸的美軍,是在文化背景相去不遠的街道城鎮作戰,甚至部隊經過戰役之後還能撤到後方文明都市整休。在太平洋上,美軍士兵則必須投入一座座他們生平未聞、甚至連拼字都拼不出來的陌生島嶼,島上除了日軍綿密的防禦工事與凶猛砲火之外,就是環境嚴苛的熱帶叢林;那裡的森林彷彿是個有機體,想要吞吃進入的美軍士兵。除了跟日軍奮戰之外,美軍還得同時面臨惱人的午後暴雨、對健康與武器都很傷的泥濘、瘴氣與瘧疾等致命疾病奮戰,叢林環境本身就成為日軍以外,另一個可怕的敵人。

評分

參與人數 11貢獻 +23 人氣指數 +10 收起 理由
SmokeyLT + 5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memo_0926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大盤帽 + 5 + 1
steven + 3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寧安 + 5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樓主| picard47at 發表於 2010-5-19 17:36:5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太平洋上的美軍遇上一個他們全然陌生、基本價值觀與信仰截然不同的敵手;誠然,德軍很難纏,論組織、戰術、組織、火力等,德軍水平都遠在日軍之上,但是西方人對於人道終極價值還是有一些共通性(極端的黨衛軍或狂熱納粹份子除外),至少西線德軍戰到毫無希望之際可以投降。日本軍人則截然不同,歷經天皇至上與軍國主義下的武士道思想(強度堪比宗教的極端基本教義派)洗禮,日本士兵不把自己當成「人」(當然就更不用提敵人了),他們彷彿生來就有「義務」要為天皇戰到至死方休,甚至是「七生報國」,投降或被俘是絕對的恥辱,會遭受家人、同儕甚至整個社會的唾棄。因此,即便敗局已經注定,日本兵普遍還是要繼續戰鬥直到戰死。所以,美國陸戰隊的第一場反攻──瓜島戰役時,美軍發現日軍常不顧一切地迎著美軍機槍火網冒死衝鋒,彷彿一個個都不怕死。當美軍醫務兵秉持國際慣例對日軍傷兵實施救助時,日軍傷兵卻設法殺害美軍或同歸於盡;此後,美國陸戰隊指揮官泛德格里夫特少將下令對日本傷兵格殺勿論。久而久之,美軍知道只要日本還剩一兵一卒,就還是會繼續對抗;日軍卑鄙殘忍,對待戰俘先虐後殺(無論在中國、馬來半島或菲律賓,日軍對待戰俘都是惡名昭彰;硫磺島的英雄原著與太平洋第一集,都出現陣亡美軍被日軍殘忍變態凌虐的畫面),久而久之美軍自然也不把日本兵當「人」,而是當作鼠輩畜生一般,能多殺一個就多殺一個。在這樣的對手面前,美軍士兵的恐懼與厭煩不在話下,仇恨滋長,最後一點起碼的人性都逐漸消滅。統計整個戰爭期間,日軍被俘虜的人數,也遠遠少於其他國家軍隊,每次島上幾萬守軍最後大概只剩數百人存活。8 E  J! m* E9 h0 v+ g) Z4 ^
9 |; ^( s. L; P. w( k
於是,美國陸戰隊去攻打這類可憎的島嶼,把島上可憎的日本兵一個個通通挖出來,完成之後再下一個島嶼,一而再再而三反複,一直打到一個名叫「日本」的島為止………….., `% w$ P2 U& H. C
" ^* v0 R% G, F  p
由於「呈現真實」是太平洋影集的第一要務,「士兵的境遇」才是最最重要的主軸,「戰役」甚至「戰鬥」的全貌已經不再重要。影集中的瓜達康納爾與貝里琉,看不到最後一股日軍的肅清,看不到美軍最終的勝利(兩場戰役都由陸戰第一師打完最艱辛階段之後,由其他單位接替收尾),只有主角與戰友們歷經地獄般的身心折磨之後,衣衫藍縷、身心俱疲地回到駐地,完全沒有凱旋之師的模樣;兄弟連則沒有出現這種景象,即便是最艱苦的突出部,E連弟兄仍以自己挺身抵擋德軍而自豪。再度回到布維爾時的宛如隔世,史賴吉用憎恨的目光凝視著那些「狀況外」的白衣護士與白目少尉,這就是太平洋想表達的深層內涵───即打下島嶼只是時間問題,對於為國捐軀或身心飽受煎熬折磨的士兵們,最終的勝利能完全彌補這一切嗎?戰士們終歸只是血肉之軀,最初和你我沒有兩樣的平凡人物!
. l7 i( ~* B4 Q3 z, L+ [
; Q* B; p) f8 r8 O$ k+ b史詩般的硫磺島只花半集時間交代,因為這一集的主角是巴斯隆,當他被迫擊砲碎片擊倒之後,「巴斯隆的戰鬥」就已經結束了,縱然「硫磺島」還有得打。自然地,真實世界可沒有戲劇美好,所以主角們一登場馬上丟進瓜島人間煉獄,洗禮之後拉到天堂一般的墨爾本,接著又繼續丟回到地獄,益加慘烈,此時就連不盡理想的布維爾駐地都堪比天堂;領導統馭風範媲美兄弟連溫特斯的「AA豪登」連長陣亡了,在瓜島締造豐功偉業、堪稱「太平洋」裡英雄典範的巴斯隆,也沒能苦盡甘來,與新婚愛妻常相廝守。真實世界,可一點都不像劇本。
' M/ s4 @5 ]- D% I+ p$ b" m1 S$ T* K" s" W

9 c/ ^% @! D3 M- i) o' B- \$ z8 V; n' [
「太平洋」不僅赤裸裸地呈現戰場上血腥殘酷的畫面,尺度更勝「兄弟連」,許多「有損我軍形象」的事件也毫不掩飾地拍出來,從畏懼戰爭的逃兵、心理創傷後送療養到戰場上鑿日軍屍體牙齒、為了避免暴露位置而不得不把作惡夢失控尖叫的弟兄打死、開槍射殺已經投降的日軍…….雖然不好看,但這都是血淋淋、真真實實、當年發生過的事情。當然,其間以相當篇幅穿插美軍整休時「及時行樂」,似乎也有違戰爭片的基調。並不是每個戰士都是史詩英雄,他們絕大多數都是凡人,即便戰場經驗逐漸累積,也無法避免人性的創傷甚至逐漸毀滅。誠如史蒂芬所言,這部片子要向「偉大時代」致敬,如果為了迎合主流胃口或某種「期待」,刻意扭曲了這些人們的真實遭遇,那才是對二戰士兵的侮辱。
. f' O( |% g* z; _( D* _  |: d2 {: b! x
6 e+ ]  B) w2 n3 T
4 H4 h5 G/ p  |% P
總結以上,與兄弟連按部就班、脈絡清晰的主線相比,太平洋為了忠實還原幾位主角的歷程,不惜犧牲了正常的節奏。因此,對於太平洋收視率不如兄弟連,史匹柏應該早就有所準備;這部影集是要致敬,要打品牌,不是為了討好觀眾贏得收視率!太平洋是一部需要從頭耐心看到後面,才能逐漸體察核心精髓的作品;看了前幾集就早早定論「太平洋不如兄弟連」的人,到後半時期恐怕有很多會吞回先前的批評。此時大家應該已經明白,史蒂芬為了「致敬」這個目的,刻意挑選了名氣遠不如瓜達康納爾或硫磺島、但是過程同樣血腥慘烈的貝里琉戰役。攻打貝里琉前的情報作業堪稱完全失敗,一個原本預計短短數天內拿下的島礁卻花了一個多月才肅清,更殘忍的是,事後戰爭過程顯示,貝里琉並未如預期般,對於麥克阿瑟反攻菲律賓起到拱衛側翼的作用,如果先前對貝里琉防務的情報正確,依照麥克阿瑟「跳島作戰」的原則,貝里琉根本應該被繞過。因此,讓陸戰隊第一師傷亡超過1/3、近1800人屍拋荒島的貝里琉戰役,逐漸被世人遺忘,而史蒂芬史匹柏就是刻意要將這場戰役重新公諸於世。當然,某些好事者也含沙射影指出史蒂芬史匹柏加大貝里琉的比重,是為了獨厚子手下愛將──飾演尤金.史賴吉的Joe Mazzello(還記得株羅紀公園1裡那個被迅猛龍追著跑的小男孩吧!)。" O5 G7 B- Y6 C; X2 A1 J
, g' ]3 ^7 K  z& S, h2 e- n5 _3 @6 Q
  c6 ^, h8 n% a/ [/ z

3 k8 y* b1 F- U! O到後半段,許多人應該也不會在意硫磺島只拍了半集,因為這一集屬於約翰.巴西隆── 一心想重新與袍澤並肩奮戰的巴西隆回到前線,並且找到真愛,在一片山雨欲來的不祥預感中享受了最後的甜蜜,接下來就以一貫的「巴西隆風格」,在最慘烈的硫磺島戰場上為國捐軀,最後時刻的英勇表現再贏得一枚海軍與陸戰隊勳章(海軍最高榮譽)。此外,短短半集的硫磺島,對於美軍的前仆後繼、傷亡慘烈已經表達無疑,不需要更多贅言。
+ W1 }7 N# H9 A* f  G) A: g# n8 |2 ]0 @# _3 U6 F
因此,這樣一部完全聚焦於士兵的影集,最後沒有收尾在麥克阿瑟意氣風發地於密蘇里號甲板接受日軍投降,而是幾位士兵返鄉後重拾正常生活的遭遇,也似乎沒這麼讓人意外了。戰爭告一段落,然而這不是結束;在戰爭中存活下來的人們,仍得繼續回到正常生活;但是戰爭造成一切有形、無形的痕跡卻根本無法抹煞,無論是令人窒息的的砲火煙硝、槍林彈雨,戰場上滿是殘破血肉軀體的地獄景象,親密戰友或敬愛長官突如其來的猝逝,肉體遭受砲火摧殘的痛苦,不知何時降臨的死神以及沒有明天的絕望,以及殺了這麼多人........沒有親身經歷的人們,根本無法體會這樣的感覺;好比第十集尤金.史賴吉求職時,詢問「陸戰隊有教你什麼有用的技能」的工作人員,此時史賴吉口中雖然半開玩笑地回答「殺日本人」,內心八成是想拿刺刀狠狠地捅她個稀爛、如對待日本人一般。作為一部致敬片,太平洋並沒有遺漏往後這些飽受戰火蹂躪的士兵們,必須背負一生的「宿命」。
% n6 L0 g0 r0 l. v+ L2 J7 P
* I6 B. I5 D" I4 \% ?% `( y1 R如同片頭那枝不斷剝落的炭筆,遠距離觀看整幅畫作的全貌,根本不會有人注意到那一大堆掉落的碳粉。「一個人的死亡是悲劇,一百萬人的死亡是統計數據」;在大史觀之中,個人似乎跟這枝炭筆的粉末一樣微不足道。然而當鏡頭特寫到筆尖,才驚覺炭筆作畫的同時竟然損耗了這麼多。意境十足的片頭加上完全符合意旨的內容,太平洋完完全全是為了那些曾經上過戰場的士兵而打造;或許其結構不符合多數人對於「好片」的認知,然而它要傳遞信息與意境卻是深刻無比、震撼有餘。1 }1 I1 v8 i# f4 F* Q" v

( C2 M' [( F. x* j, g3 C+ N6 c只要品牌,不要討喜;既非歌功頌德,也不是「金甲部隊」這類基調明顯的反戰片,太平洋做到的就是忠實呈現;不需要刻意大張旗鼓地反思,自然而然地就能教育觀眾戰爭的可怕。無需收視數字的抗衡或者絕大多數影評的讚譽,「太平洋」已經贏得經典地位,絲毫不遜於「兄弟連」。
% H5 L, S/ R- v) X; a$ N& f
3 r- }2 j6 _/ a" z4 L+ {作為總結,時代雜誌對太平洋的評價或許最一語中的:「在三個主角真實的故事裡,我們看到了有血有肉的戰場,勝利失敗說到底根本不重要。」
8 d5 ^; N( {. D
) O- s* Y1 E8 Z
8 y4 D3 B+ y2 N0 k3 MP.S1:太平洋最佳配角實在該頒給尤金.史賴吉旁邊那個一兵Merriell Snafu Shelton(由Rami Malek飾演),平時裝出一副玩世不恭的輕浮舉止,口中戲謔風涼話一堆,實際上戰場卻還挺照顧尤金.史賴吉這個菜鳥;甚至在尤金.史賴吉快要墮入魔道、想對日軍屍體挖齒復仇時,還過來阻止一把(雖然口頭上是避免細菌感染)。貌似Merriell Snafu Shelton已經體認過戰鬥的殘酷,由於無法抵抗,而故意用這種輕浮的態度面對;然而他還是看到尤金.史賴吉純真良善的一面,不希望他變得跟自己一樣。片中Rami Malek那種詭異的眼神,實在太讓人印象深刻了。$ N7 O6 _& c$ K4 H7 R0 q% r; E
# P1 G, O9 {& Q, P" L# e
P.S2:憲兵真的真的好機車啊!!當美國大兵們人手一妹正你情我悅之際,帶著白頭盔的傢伙照樣來擾人清夢.....

評分

參與人數 7貢獻 +8 人氣指數 +7 收起 理由
SmokeyLT + 3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memo_0926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puko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流光舞月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小智 + 1

檢視全部評分

 樓主| picard47at 發表於 2010-5-19 18:28:46 | 顯示全部樓層
註:以日本的觀點….3 B) t) z& \; O3 p5 W' C+ l
* u4 B2 l) Y. F1 s& Q; a# _( F
太平洋片中,美國陸戰隊被日本綿密無邊的地下防禦工事與抵死不降的作戰意志所苦,但站在日本士兵的角度呢?答案恐怕是,與島上的日軍相較,美國陸戰隊幾乎是要住在天堂裡了。
. _" e4 t3 C8 t0 R8 j: n. K7 \' E
8 A7 q$ R% ]# }7 m' n+ n日本整體國力差美國一大截,只因為戰爭初期英美等國毫無準備,早已摩拳擦掌、在中國戰場歷練多年的日軍才得以在1942年上半橫掃西太平洋與馬來半島。 1942年下半美軍吹響反攻號角攻上瓜島,跟日軍打了幾個月消耗戰,讓日本士兵、飛行員與艦艇消耗慘重,此後只能轉為守勢,處處設防等美國來打,本身沒有足夠資源兵力來抵擋邁入戰爭軌道、急速壯大的美國軍力,最後一路潰敗到沖繩島。
1 M5 Z4 [# L" ]. p* n
8 o' \7 G) o, s& R: h在瓜島時,日軍尚能不斷設法增援兵力,並以飛機與軍艦火砲支援,最後還是不敵。有沒有注意到片中登上瓜島的日軍除了勇猛無比之外,好像火力不怎麼樣,戰術更是死腦筋?史實上,這些送上來的日軍,手上的火力的確不敵美軍編制(第二集裡,約翰.巴斯龍一個班15人就有兩挺30機槍,三千名日軍攻打三天三夜、死傷狼籍,就是過不了這區區一個班的美軍),更沒有戰車支援,所以島上美軍陸戰隊靠著初期送上的少量輕戰車,就能把日軍修理得滿地找牙。日軍在中國欺負一窮二白的中國軍隊看似所向無敵,但以他們的裝備與作戰水平,拉去跟歐洲戰場或美軍相比,只算是三流部隊。加上日本初期輕敵得可以,兵力逐次送上然後逐次被美國海軍陸戰隊擊敗,最後就連所謂精銳的第二師團(從中國戰場調來的)都潰不成軍。1 i  s9 ?+ a  n2 w6 @1 Q( X5 ^

) k  g4 a: x. \' W+ {/ |等到後來美軍一連串反攻,尼米茲率領的海軍從中太平洋,麥克阿瑟從新幾內亞,日本只能被動接招,沒有足夠能力增援每一個被進攻的點(即便增援,也被優勢的美國海空實力擊敗)。所以片中貝里琉、硫磺島乃至沖繩,就是後期日軍絕望的島嶼防禦的代表性寫照。面對海上密密麻麻的美國艦隊以及撲天蓋地飛來的飛機,日軍能做的,只有事先盡可能修築地下工事,規劃火砲射界,因為任何地表上的東西都逃不過美軍艦隊如傾盆大雨般的砲轟,如果將部隊送上灘頭更只是當砲灰而已。日軍能做的,就是各自堅守地下工事砲位,等到美軍接近才開始射擊(過早射擊暴露陣位,就會被海上美國戰鬥艦、重巡洋艦的艦砲轟掉);在沖繩戰役時,日軍更等到美軍地面部隊離開艦砲掩護範圍才開始攻擊,所以沖繩機場就拱手讓給美軍了。& @! }' B7 n6 @1 \* @( c
1 P- x' W: F6 j" W# Y* f; w
在這樣情況下,工事裡的日軍處境如何?己方兵力/糧食/彈藥增援基本不用肖想,海面上盡是美國船艦(這倒是跟瓜島初期相反了),天空被美國軍機鐵翼覆蓋,日軍作夢都別想要獲得友軍這樣的支援。日軍必須等到美軍接近工事火力射界才開始攻擊,帳面上這是以日軍現有實力,能保存戰力最久、殺傷美軍最多的方式,但這也等於戰術上完全放棄主動,坐等美軍攻來;無論殺傷再多美軍,只要美軍後續兵力與火力源源不絕,這些工事據點一個個被美軍敲掉只是時間問題,屆時就是如片中描述,首先可能是美軍機槍壓制,然後有人丟手榴彈解決砲位的人,空檔之間就有人拿火焰噴射器燒進碉堡,沒燒死的人也可能因為洞穴內空氣被燃燒殆盡而窒息。如果逃出去呢?像巴斯隆一樣人高馬大的「米軍鬼畜」可能早就端著一挺30機槍等著,像絞肉機一樣輕易把人打成肉醬,其他人也有湯姆森衝鋒槍這樣的連發清掃武器。美軍為了永久消滅那些工事地堡,除了火焰噴射器、炸藥外,許多時刻乾脆以推土機強行掩埋;戰後就發現許多最後日本殘兵是在地道理活活關死的。沖繩島大一點,當一條防線頂不住時,還活著的日軍就後撤到下一道防線繼續抵抗,依此類推。然而,如果日軍不想打得這麼窩囊,離開地下工事,集結在地面上朝美軍正面進攻,就會完全正中美軍下懷,馬上可以清掃一大批;無論硫磺島後期或沖繩後期,日軍都犯了類似的錯誤,白白犧牲許多兵力與彈藥。以沖繩島為例,後期彈藥即將耗盡時,日軍每天只能發射10發砲彈,比例上幾乎是日本一砲發射,美軍就以千發還擊。等到真正彈盡援絕時,日本早期是流行「萬歲衝鋒」然後死在美軍機關槍面前,後來是盡量要求士兵冷靜地在掩體裡堅持作戰到最後一刻,能多殺一人算一人(當然守硫磺島的栗林道忠,最後時刻還是率領殘部萬歲衝鋒去了)。別看「太平洋」裡美軍傷亡慘重,就數字上,美軍每次陣亡數千人(硫磺島約六千人),日本則是守島的幾萬人幾乎全滅,最重要的是美軍贏了。
8 M8 N& t: w& [: r
/ f  l* J5 O! E總而言之,防守的日軍最後一定會敗,唯一差別就是多拉幾個美國人墊背,多遲滯幾天,為他們捍衛的「大日本帝國」多爭取一些苟延殘喘的時間。打敗了怎麼辦?反正投降不是選擇,這是武士道薰陶下大多數日本士兵的共識,不是光榮戰死成為靖國神社供奉的日本守護神,就是活著被俘虜遺臭萬年遭受唾棄。從這個角度想,美國兵幸運多了,他們在戰場打傷了有醫務兵,飛行員墜海了也會有潛艇或水上飛機拼命救,即便兵敗被俘,祖國還是殷切地希望把他們救出來,他們會在歡迎之下回國(所以麥克阿瑟打死也不從海軍尼米茲上將繞過菲律賓、登陸台灣的方案,因為當年他遺留一大批部隊在菲律賓,由溫賴特帶領向殘暴的山下奉文大將投降!之後在巴丹半島行軍等蓄意虐俘行為裡傷亡大半)。日本兵則是打死了應該,活下來才罪該萬死,戰俘也是,神風特攻隊也是。- V5 i) E: e2 I7 n

+ L7 f/ R; e  I$ R/ ^) [0 q! D二次大戰的蘇軍也好不到哪裡,即便情勢危急,也只能選擇死在德軍或自家蘇軍督戰隊的槍口下。德軍裝備精良、火力強大怎麼辦?就用血肉填!上陣退縮的就斃掉!「我國唯一過剩的資源就是人口」、「一人的死亡是悲劇,一百萬人的死亡是統計數據」,可都是你們蘇聯的上頭說的。東線戰場上隨便一場會戰(基輔、史達林格勒、庫斯克…..),傷亡都是以幾十萬計。
" n( ^6 Q! o  T
6 ?6 i/ ^& b' D' y相形之下,西方人對於「人性」算是尊重得太多。

評分

參與人數 5貢獻 +5 人氣指數 +5 收起 理由
SmokeyLT + 3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memo_0926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大盤帽 + 2 + 1
流光舞月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小智 + 1

檢視全部評分

sharka 發表於 2010-5-19 18:32:35 | 顯示全部樓層
剛剛..............把第十集看完
: o5 w; @2 Q1 Z2 Q9 @那種戰場創傷症候群,非我等未經歷過殘酷戰場存活的人可以體會..........
寧安 發表於 2010-5-19 18:34:3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哨長 picard47at 的帖子

報告哨長; 請明示一下... 這篇感性感想是出自您內心手筆的話; 那麼小弟絕對是大加分並感謝您的心得分享, 但請先附註貼圖來源, 若或是文章摘錄他處... 敬請務必附上轉貼來源以尊重並維護智財權, 謝謝您囉~
SmokeyLT 發表於 2010-5-19 19:21:1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icard47at 於 2010/5/19 02:28 AM 發表 / [2 D" L+ s- ?% {1 V- m8 E

' @" }1 G" H/ z6 S0 @......
& h6 K5 ]8 C. @/ J3 N; Z在這樣的對手面前,美軍士兵的恐懼與厭煩不在話下,仇恨滋長,最後一點起碼的人性都逐漸消滅。統計整個戰爭期間,日軍被俘虜的人數,也遠遠少於其他國家軍隊,每次島上幾萬守軍最後大概只剩數百人存活。
! |1 k2 u+ [6 T: c  [......
2 m3 `' W+ d% |8 I1 `打敗了怎麼辦?反正投降不是選擇,這是武士道薰陶下大多數日本士兵的共識,不是光榮戰死成為靖國神社供奉的日本守護神,就是活著被俘虜遺臭萬年遭受唾棄。
" L: U! h- E# F. z7 Y" A" g; Y  e
6 |& g% q. M. @

$ ^! S% K: N  r/ }$ p  Q, A首先報告皮卡學長,本篇大作真精采,分析也很透徹!真是少見的好作品。3 Y2 z' G* ^& i7 ?+ I* ~

% D2 ^7 s9 X7 T6 z. \5 D6 i0 a小弟對您部份內容提出一點討論。
% C8 K, g3 k' F! S
; _6 B+ |7 W. g  C0 E: A您的文章中有提到日軍的戰術和精神思想對於傷亡人數的影響。這是對的。許多日本的犧牲和傷亡主要來自一種輕生的武士道思想,接近瘋狂的自殺戰術,但是在硫磺島戰役時,這種戰術已經被夜間偷襲和堅守工事所取代。美軍也的確必須使用極端的手段來找出每一個藏匿的日軍,包括用噴火器把人從洞窟中趕出來活活燒死。美國大兵裡面也的確有那種心態,把日本人當畜生,就像是在越戰時把越南人都當作禽獸一樣。
7 E/ ?- R% t1 U) W, [; E  ]0 ]0 `+ ~, c4 a+ t4 q) G7 H
但是這似乎不能完全解釋俘虜人數很少的問題。因為,在硫磺島上,固然最後殘存的士兵幾近於零,但是平民也是大量自殺。如果說是為了武士道精神,那平民又何需自殺。
. x: l- `+ i( v8 v5 [3 B( D2 X8 K- I
看過一部紀錄片,裡面提到,日本人早就用洗腦式的宣傳,讓所有的人都認為美國人會凌虐俘虜,會強姦民女,會折磨囚犯。好笑的是,整個戰爭中做這種渾蛋事情最多的就是禽獸不如的日本王八蛋。將心比心,日本人以為別人都和牠們一樣壞。這使得居民產生莫大的恐懼,許多平民聽說日軍敗了,美軍來接收了,竟然集體自殺;軍隊就更不必說,不是說投降會屈辱,而是牠們相信美軍絕對會殘虐的對待俘虜,因為牠們平常看到太多自己幹下的罪行了。
; O& [( g6 T. `  K
! R# f9 o1 S$ h5 ]: ^8 i8 i0 G稍微提出一些意見,不知道是否正確?請指教!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小智 + 1

檢視全部評分

chrishuang 發表於 2010-5-19 19:43:46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6哨 SmokeyLT 的帖子

報告煙排
( {5 k- @8 H5 X6 u+ l2 F* m- R- s4 X4 u1 N! G, V1 W
硫磺島戰役日本又稱『玉碎戰』,也就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在當時硫磺島戰役倖存被俘的17歲日軍士兵-秋草鶴次,60年後所寫的『十七歲的硫磺島』一書中,便可以深刻瞭解瞭解當時打硫磺島防衛戰的日軍心態,這場戰役日軍守備部隊陣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計23388人,而多數被俘的日軍幾乎都是在意識不清的情形下,被美軍最後清理戰場階段給救出俘虜。
/ h/ D5 ~+ T( {8 T1 i5 t6 j; K3 ]5 X2 f3 l- e
如果二戰太平洋戰場對美日雙方士兵最大的啟示,那就是; K8 `) x3 Q& B( x2 \6 k6 e; E" Y
世上每一個人都有他生存的價值,任何人都有活下去的權利,這並不是基於對世界的不捨,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尚待完成的事; d" X( C0 S' K7 P; G* A
( W4 {# _  ^* X6 z  K5 {
[ 本帖最後由 chrishuang 於 2010-5-19 19:49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1 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大盤帽 + 1 + 1

檢視全部評分

 樓主| picard47at 發表於 2010-5-19 20:30:1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寧安 於 2010-5-19 18:34 發表 " d* [: |1 u5 j0 L$ o* F
報告哨長; 請明示一下... 這篇感性感想是出自您內心手筆的話; 那麼小弟絕對是大加分並感謝您的心得分享, 但請先附註貼圖來源, 若或是文章摘錄他處... 敬請務必附上轉貼來源以尊重並維護智財權, 謝謝您囉~

' e9 d' s5 F7 j3 z' z. c7 m( H" }4 Y* j0 {. P6 R2 M+ u3 ~
文章是我原創的,可是圖的來源太多,不可考囉!要拿掉嗎?
 樓主| picard47at 發表於 2010-5-19 20:35: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SmokeyLT 於 2010-5-19 19:21 發表 9 K1 N& J- s- I5 u
, M, l3 t6 B! B. J+ g9 k+ H
8 }% ~; ]8 F% s
首先報告皮卡學長,本篇大作真精采,分析也很透徹!真是少見的好作品。
. D& k3 P% t: z  K4 I6 {8 E5 C
小弟對您部份內容提出一點討論。+ M( K# w: a! N! q$ x0 O
; d' ~9 g0 r) o8 f
您的文章中有提到日軍的戰術和精神思想對於傷亡人數的影響。這是對的。許多日本的犧牲和傷亡主要來 ...

) p# ~( I; O+ g
8 p" C$ f( X" d# j# A: Y5 Y, J7 N6 j+ W所以終歸就是當年日本軍國主義長期灌迷湯、洗腦造成的後果,促使美國要用最殘忍、最毀滅性的方式對付他們,/ b  Q% I+ X7 v) Y* P; K; A
幸好戰後美國把日本的教育砍掉重練。
( p- t8 N/ D9 K9 y" z# {* j* P4 N
) V' A+ m9 ?" g, b' ?不過戰爭暴行不是本文的主題,所以小弟就沒有太多著墨了。
liuaj 發表於 2010-5-19 20:47:4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picard47at 於 2010-5-19 20:30 發表
' l' y: O# \  @$ a: Q+ u% P
4 V- Y( }% H: n( l& E4 i) R: e7 [- c0 }- V6 T8 V4 S/ N
文章是我原創的,可是圖的來源太多,不可考囉!要拿掉嗎?

" J9 a" _( h4 N3 `  w( H. z8 t7 U. u6 A+ A2 ~
學長您好利害,能寫這篇精彩的好文 ) j; d1 E. ]0 I1 O# q
' ]' U! @2 j( l9 A8 X
此帖真的是值得收藏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11-23 15:07 , Processed in 0.03904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