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awei 於 2008-10-7 14:57 發表 1 E( i3 k) Q* c' G. c7 R z
在下依少將指揮官指令,拜讀完「消失的206指揮部」與相關連結之諸位學長、學弟的大作後,原本深藏內心裡面的疑惑,事隔將近20年後,至今方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在此感謝學長、學弟的資料、敘述。
; Y3 T0 b( r# U/ A& }4 ^3 z在下是73年初經........- ?, Z2 v* }8 C$ z& j
4 r" o3 \" v: E, L1 b
74年中奉調台北和平東路底「大我營區」,番號因「205」裁撤、而「進了一番」的「206指揮部」(即是現在通稱的205指揮部),當時距73年初始任官就職,還僅是服役年資一年多的「菜官」而已。- x9 k, l8 R" w2 P' V: t
奉調「205指揮部」時,指揮官為陳※瑞少將,後因莒園華**連長自戕事件「調職」(後來聽說好像是因為申報「因公撫卹」,遭舉發致「調職」,因為當時很菜,不敢多問,不知是否確因此事?),雖然與陳指揮官共事時間僅數個月,感覺上他溫文合禮,確實是位優秀的儒將。- V- R( M, U, u( a, W( J
2 n$ J" z t6 \. g
..
/ n# n6 @$ {% M7 e
0 H: N- v) D; R* F! C: T2 r3 j0 m看完學長這一篇敘述,原來與我的設想是一樣的,所以我就將藏在站內的檔案資料給貼了上來,與各位再次探討『消失的206指揮部』。7 Y. G$ y% U- ~- u3 o$ Z6 ^0 p
53旅回台時是在台南某基地整編,後來才整個指揮部拉到清泉崗成軍,最後才拉到台北六張犁駐地。' K f1 E1 f; X& [0 a& B8 a4 Y& ^2 m: a
而70年代的當時327.328.329都是駐地在花東地區,約在75~6年間陸續拉回台北,最後除330踢完70年國慶閱兵後解編,其餘327.328.329.331.332五個營全部在202指揮部。, O# O. m& b, a `; u7 I
好了
v9 X' W5 q, I2 U說到這邊206指揮部大家都說成是以『解編』做收場,事實上在我服役這段時間,除330營之外,當初所編成的五個營全部還在(76-80年),所以我找到國防部史政編譯室所出版的一本書,裡面提到憲兵部隊,201~204指揮部的沿革都正確,惟獨205指揮及206指揮部是合在一起說明。* U* M: J1 ?& a) G
書中內頁我就po上來大家研究研究~ (該書寫成時201指揮部已經裁撤)
( d$ F0 ]8 q6 l. B3 M& ]7 h" Y: p; D' Y+ j; Y; M

3 R$ Y! y! P( f" }$ |/ c, D" h; f) Q

. ^# W; ~+ G; I; f% |, V$ I" A
/ J! I$ ?8 ~! f A/ y; a$ _ ! W3 ]7 m) l7 X, Y
- q' z7 g. k, g' I8 o 8 ?% }( U$ C, @8 N1 z
3 ]4 ]* z' S2 R4 w3 o
4 R; A5 H, q8 {3 Y: A
2 V) v$ y, |! J9 V2 R5 d5 f
. e9 z" \+ k3 |" z- c
若是依國防部出版內容排列敘述的方式來看,202-204的每個時期的沿革都有編寫出來(估且不論其敘述之完整性),從來台整編的憲八團憲九團以及45年改的番號201團202團及新編的203團都有交待出來。
+ n& v" i' I# i* } @& C. z. f) {這種敘述法我估計是編寫人員依照『部隊史』的資料來編書,因為只有201指揮部已經裁撤,無實體部隊可以拿『部隊史』來參考,所以沒有寫到201指揮部,而205指揮部沿革革確是先寫『206指揮部時期』,再寫『205指揮部時期』,這代表著206指揮部與205指揮部併編。) T" E- ]# ^3 [ d4 {+ u8 l8 r
因為國軍的部隊史現大都存在史政編譯館,拜倫拷貝出來的部隊史也是這種敘述法,兩個部隊併編一定會同時編寫兩個部隊史,才會再接著編寫併編之後的部隊史。* `0 r3 f+ c2 p3 R
所以判斷206揮指部是實上是與205指揮部併編了(因為327.328.329.331.332一直都在,並沒有隨指揮部裁撤而不見蛋)。$ c3 }1 a3 U$ V& P3 U1 I# e
而為什麼會先編寫『206指揮部時期』,有可能是206與205併編,裁撤205指揮部,而裁撤205指揮部的同時206指揮部改番號為205指揮部。 o1 c' v6 g! \. x# N" [
這樣來編寫部隊史才是比較合理的。- b! S* @# v# G3 A: F
# W J' g7 R- F/ z% C7 S上篇是假設原205番號裁撤,指揮部併入206指揮部,接著因番號順序列是由201.202.203.204.206,中間不見了205的番號,所以206指揮部番號改為205指揮部,這個說法的支撐點是來自憲令部的軍史館的資料發現的...( l( d5 w& o8 [+ Z
( e4 u8 q# H1 j. y5 G4 {『206揮指部是實上是與205指揮部併編了(因為327.328.329.331.332一直都在,並沒有隨指揮部裁撤而不見蛋)。- O2 \" P0 h, R; ]5 K& Z- `4 I1 g
而為什麼會先編寫『206指揮部時期』,有可能是206與205併編,裁撤205指揮部,而裁撤205指揮部的同時206指揮部改番號為205指揮部。
3 i, O9 I u$ m: L( N$ v! r這樣來編寫部隊史才是比較合理的...』0 M- M, o2 X8 k2 x' k
支撐點就是206指揮部的第二任指揮官『陳人瑞將軍』,陳人瑞將軍接替了趙守文將軍就任206第二任指揮官,可是在206裁撤時卻成了205的第三任指揮官,所以請看~ 0 f' P& n# {2 e# w
" ~) S) z# T# g5 _
# U; e% D9 v, K- Q* X所以按照史政編譯室所出版的『國軍隊徽暨臂章圖誌沿革』裡所編寫的應該是正確了,206揮指部並沒有消失裁撤,而是改了番號成為205指揮部,而由特戰24總隊本部成立的205指揮部才是裁撤了,請再看下圖~~ " b& ~( c: s+ D+ {
3 [3 }8 O: G, O. Y
" @, p' L1 O; O+ {, R
' ~$ Q& H; ~" v- B. z. Y& [
因為205裁撤,而206改番號為205,所以才由206的第二任指揮官陳仁瑞將軍成為205的第三任指揮官,所以206指揮部應該是確定改了番號。
7 I- Z( ]8 U/ Y }3 g3 O試想哪有被裁撤的單位主官來擔任沒被裁撤的單位主官,應是沒被裁撤的單位主官繼續擔任主官吧,以上這是我的看法,
3 D% G& v1 v; L* g0 v5 e
/ u" N2 A; u/ E, |7 V. x而學長所說的情況與學弟的最早的假設是一樣的,如此一來確認了206指揮部是更改了番號,也就是現存的而不是消失。
. E2 D1 J6 Z9 Q: W結論是...205指揮部的番號撤銷,與206指揮部合併,接著再改番號205指揮部,也就是現存的205指揮部。
W9 w9 v; x R9 \- ^205+206=205 這樣的情形下205及206的番號同時徹銷,現階段的205指揮部是兩者合併的第二代205指揮部。
+ U+ d5 w0 S I$ w. A F......真就複雜[dabin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