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409 發表於 2007-10-4 23:46:51

登革熱之防治---今日不做、明日後悔

登革熱防治之一---認識登革熱
http://www.tcfd.gov.tw/images/02cutepic/cartoon100.gif什麼是「登革熱」

有人叫它做「天狗熱」或是「斷骨熱」。它是一種藉由病媒蚊叮咬人而傳播的急性傳染病!但是它不會經由人直接傳染給人。
如果我們被帶有登革熱病毒的埃及斑蚊或白線斑蚊叮咬了以後,就可能感染道登革熱。大約經過3-8天的潛伏期,就會發病。

感染登革熱的症狀
登革熱可分為「典型登革熱」及「登革出血熱」。
典型登革熱的症狀:發燒(38℃以上)、頭痛、骨頭關節、肌肉及後眼窩痛、發燒3-4天後皮膚會出現紅疹。
登革出血熱的症狀:初期症狀與典型登革熱相似,但發病3-4天後,身體會有出血的現象,例如皮下出血、牙齦、眼結膜、鼻、胃、子宮出血,同時會發生血漿滲出現象,臨床上會出現腹水和肋膜腔積水,若未及時就醫治療,死亡率可達10%至50%。
資料來源:行政院疾病管制局




登革熱防治之二---病媒蚊的生活習性-白天叮人吸血!
埃及斑蚊http://www.tcfd.gov.tw/year96/month09/96-09-06/96-09-06-01.jpg
喜歡棲息在室內,尤其是深色的窗簾、衣服、布幔及其他陰暗的地方。
因在室內,叮咬人的時間高峰不明顯。
在台灣主要分布地區是在嘉義布袋以南各縣市。
白線斑蚊
喜歡棲息在室外。
一天之中叮咬人的高峰時刻約在日出後1-2小時,及日落前2-3小時。
在台灣主要分布於全島平地及高度1500公尺以下山區。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登革熱防治之三---孳生源處理原則
http://www.tcfd.gov.tw/images/02cutepic/cartoon125.gif預防登革熱就要從處理蚊子的幼蟲(孑孓)開始,而不是消滅成蚊,因為成蚊也是從卵、幼蟲長大來的,如果一直有卵跟幼蟲在生長,那麼消滅成蚊也無法殺死所有病媒蚊,畢竟「沒有孳生源,就沒有病媒蚊;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
一、儲水或盛水容器:不用時倒置,使用時加蓋密封。
二、廢棄容器:勿隨意堆積或丟棄戶外,若為無法自行處理的大型廢棄物,應交由清潔隊運走。
三、清除所有可能會積水的容器:無論是天然的樹洞竹洞,或是人為建築的屋頂排水溝、雨棚、水錶座積水,甚至庭院造景可能的積水處,都應加以處理,以避免孳生病媒蚊。
四、養殖水生植物的容器:放入水草、小石頭或養食蚊魚。

登革熱防治之四---今日不做、明日後悔
結合社區大眾力量,徹底清除積水容器。

一、盛水容器應常刷洗:家戶盛水容器不用時應倒置;使用時請加蓋。

二、室內容易積水容器,記得每週應刷洗。如花瓶內部、冰箱底盤、開飲機底盤、烘碗機底盤、茶盤底盤、刷洗花瓶底盤等。

三、觀賞容器要處理。養殖水生植物可放入水草或小石子,讓水面不超過石頭高度。

四、觀賞用魚缸可養殖食蚊魚,向孔雀魚、大肚魚或台灣鬥魚。

五、戶外積水都清除。如屋頂排水溝暢通、樹洞填土種花、雨棚上積水清除、遮蓋用塑膠布應拉平。

六、廢棄容器要運走。如廢輪胎、廢洗衣機、廢馬桶、若一定要使用廢輪胎,請打洞或填土、廢浴缸。

登革熱防治,是你我的責任!

綜合班長 發表於 2007-10-5 00:20:25

哇 感謝學長提供這麼完善資料
每年夏天就是登革熱的高峰危險期
如果能做到以上說明的環境整潔
想必會把危害降到最低
:loveliness:
所以我家絕對找不到會有積水的容器堆放
不能只靠消毒 最終還是要消滅病媒蚊的來源才是喔

DDS 發表於 2007-10-5 03:30:36

登革熱病毒廣泛的分佈在北緯25度與南緯25度之間
不過會致人於病主要還是要看其宿主埃及斑蚊和白線斑紋的活躍程度

上網查了一下資料, 台灣地區早期曾發生過大流行的有1915、1931、1942 年三次
通常這兩種蚊子只要在10度以下就幼蟲就無法孵化, 18度以上就會很活躍到處叮人。

以往登革熱在19世紀時曾是台灣的風土病之一
(不過清代沒有資料顯示當時台灣的登革熱是本土性的還是因為人口流動由外面帶進來的)
日本人來了之後改善環境衛生, 才漸漸讓登革熱消聲匿跡
日本統治時代這幾次流行都是屬於偶發性, 就是那年暖冬或是人口移動
譬如1942年就是因為日軍以台灣為進出南洋的基地
大量人員由南洋帶進來的。

不過最近幾年由於全球暖化, 台灣南部即使冬天平均氣溫都很少降到18度以下
使得這兩種蚊子開始能在台灣南部過冬,
台灣於1980年代登革熱零星於南部重新出現,
1995年中北部也陸續傳出病例,而後全台經過幾次大小流行,
時至現今,這兩種蚊子看來應該已經在台灣"定居"了。
頁: [1]
檢視完整版本: 登革熱之防治---今日不做、明日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