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269C570T 發表於 2012-6-16 23:13:58

憲兵救災圖賞

從國防部發言人臉書的報導,可看到目前軍中憲兵的服裝改變。
小弟服役的時候,只有少部分軍中憲兵購置紅色反光條的反光背心,例如小弟的頭像。
近幾年越來越常看到現役弟兄穿著反光背心,除了較為安全外,也有更高的辨識效果。但反光背心樣式宜統一,否則很容易會讓人覺得服裝不一致。
--------------------------------
以下新聞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http://profile.ak.fbcdn.net/hprofile-ak-snc4/276778_160144950715498_330738644_q.jpg
國防部發言人

昨天





近期南部地區豪大雨造成災情,國軍投入災援及鄉民撤離任
務,獲得國人的肯定;畫面中,看到的幾乎都是陸軍和空軍
官兵「解民倒懸」,事實上,憲兵、聯勤、後備、軍醫在相
關任務中從不缺席,他們主動參與救災,協助交通管制及鄉
民撤離等工作,發揮國軍官兵愛民助民之精神。






http://a1.sphotos.ak.fbcdn.net/hphotos-ak-snc6/208908_382077168522274_1170973130_n.jpg

MP269C570T 發表於 2012-6-17 09:23:06

這幾天的救災新聞中,沒看錯的話,憲兵僅有出現這一張照片而已。而且還刊登在軍媒上面,一般媒體的報導更是沒有。

國軍在實施精粹案時,遇到災害防救納入國軍法定任務之一。使得具有特殊專長與特殊機具的工兵、化兵、海陸等兵科瞬間成為當紅炸子雞。若我憲兵單在救災這個範圍不夠積極,宣傳不夠的話,媒體、民代、老百姓自然感覺不到憲兵的作為在那裡。未來再遇到裁減縮編的時候,憲兵自然是不二人選。希望司令部的長官能夠多強化這方面的宣傳,否則自然被人當作可有可無的單位了。

s0418 發表於 2012-6-17 11:18:03

憲兵在人力及機具上都缺乏的情況下,就只能量力而為,否則可能幫不了人,最後還要其他單位救援,那就糗大了。

MP269C570T 發表於 2012-6-17 12:44:37

原帖由 s0418 於 2012-6-17 11:18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憲兵在人力及機具上都缺乏的情況下,就只能量力而為,否則可能幫不了人,最後還要其他單位救援,那就糗大了。

報告長官:
憲兵不管在勤務或是作戰,都以台北衛戌區為主。小弟淺見,衛戌區以內當仁不讓,衛戌區以外配合友軍。否則救災用不到你,作戰你的兵力也不夠,不如把衛戌區交出去。這樣憲兵的重要性更降低,更有裁減的空間。

以下是本周豪雨成災之前,與憲兵相關的救災待命新聞。既然針對天災有相關機制,套用在近期的淹水應該是不成問題。
如果這幾天的淹水,我們憲兵有相關的救災待命與準備,以及實質的救援動作。新聞上都看不到,軍媒上也看不到,那就是我們的宣傳不夠。平時我們的宣傳力量都不夠了,戰時還能和敵軍打心戰嗎?

題外話,過去汐止淹水,陳前總統曾搭V150去災區巡視。目前裝憲換雲豹甲車,更大台的雲豹甲車在日前的新聞也提到在台北市迴轉不易。若雲豹這麼大台,衛戌作戰不好用,救災也無法在台北市正常行駛,那就有點英雄無用武之地。
總不好涉水救老百姓或運送物資,還要先打電話問你家巷子幾米?確認車寬和迴轉半徑不會卡住才派車,這樣就更容易被民眾幹譙到臭頭。

以下新聞取自憲令部官方網站

2012/06/13

    為強化民眾面對災害發生的處理能力,臺北市政府昨(6)日在萬華區實施災害疏散演練,憲兵二○二指揮部在過程中除支援兵力,協助災民疏散及交通管制外,也安排救災裝備陳展,成立災民安置中心,展現國軍平日勤訓精練的成果,也有助地方於災害發生時能立即動員,迅速疏散。
 臺北市萬華區「一○一年地震災害跨區疏散演練」,昨(6)日在臺北市青年公園舉行,動員包括國軍、警消人員及民間團體共五百餘人,並由市長郝龍斌並親自出席觀摩指導。在演習狀況發布後,由里長迅速成立里民應變小組,並赴現場通知民眾實施緊急避難。隨後,由於地震引發火災,消防人員及憲兵弟兄也趕至現場,由消防人員實施滅火及搶救,憲兵弟兄則協助人員疏散及交通管制,演練過程逼真順利。
 對於國軍官兵支援防災任務,郝龍斌指出,過去國內發生災變時,國軍均能第一時間協助地區防災救災,這幾年國軍不管是人力物資的支援,或是與市政府的橫向聯繫,均能互相配合,而國軍各種救災設施裝備,更是未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最有力的依靠。
 憲兵二○二指揮部指揮官高少將表示,指揮部屬於衛戍聯防區的一環,配合市政府也頒定相關演練計畫,平常各分區憲兵隊隊長亦與地區里民之間保持良好互動關係,當遇災害發生時,均會在第一時間了解狀況,秉持「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原則,持續配合地方政府,有效整合轄區救災資源,順利完成防災救災任務。
本文轉載自國防部青年日報社:http://news.gpwb.gov.tw

yiufang 發表於 2012-6-17 14:04:57

回覆 4哨 MP269C570T 的帖子

今天中午看新聞(忘了是哪一台!!),有一段正在報導北市的災情,鏡頭帶到有一列阿兵哥列隊通過,身著大迷彩服,以為是陸軍的弟兄
結果,看到所有人的左臂都別著"MP"的臂章:lol: :lol: :lol:
這是哪一招??我憲兵弟兄支援救災,是不能穿憲兵的制式軍服嗎??
我想,除非知道"MP"="憲兵",要不然一定會被認定那是友軍弟兄
這一新聞報導,不知道有其他學長看到嗎??你們認為勒???

d61103 發表於 2012-6-17 14:06:53

原帖由 MP269C570T 於 2012-6-17 12:44 發表 http://www.rocmp.org/images/common/back.gif


報告長官:
憲兵不管在勤務或是作戰,都以台北衛戌區為主。小弟淺見,衛戌區以內當仁不讓,衛戌區以外配合友軍。否則救災用不到你,作戰你的兵力也不夠,不如把衛戌區交出去。這樣憲兵的重要性更降低,更有裁減 ...
小弟幫188執行長學長補上新聞相關圖片:
http://i1083.photobucket.com/albums/j384/d61103part2/1.jpg
郝龍斌市長聽取202指揮部簡報
http://i1083.photobucket.com/albums/j384/d61103part2/2.jpg

http://i1083.photobucket.com/albums/j384/d61103part2/3.jpg
照片來源:台北市政府6日發布的事後稿

當初在雲豹換裝後,小弟有想過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甲車的支援救災上,該如何分配呢? 竊以為,有可能是雲豹負責作戰衛戌,V150S負責支援救災吧?後者儘管較為老舊,但有相當多的救災經驗,雲豹先進且昂貴,但是否也擔任災防應變的任務? 小弟覺得擇優留下一定數量的V150S,應該會更好?

[ 本帖最後由 d61103 於 2012-6-18 21:26 編輯 ]

冰之饗宴 發表於 2012-6-17 21:25:38

對救災行為表示贊同,國軍不分軍種,在有重大災害發生時,國軍的確是該幫忙救助災情,謝謝國軍協助救援。

但對於服裝表示疑問,既然已經穿了憲兵制服,也戴了貼有憲兵二字的勤務盔,左背的黑色憲兵臂章,是不是可以不用佩掛了?
我記得沒錯的話,那臂章的用意,是學美軍憲兵,穿迷彩服時候方便辨識用的。
既然有更明顯的憲兵服裝了,再搭配憲兵臂章是否多此一舉?

而且反光背心的穿法也不對,肩部必須要像無線電背帶、前掛式手槍背帶一樣,穿過制服的肩帶,士軍官需露出肩章,MP269C570T
執行長的頭像照片就是正確的。

生哥 發表於 2012-6-18 13:21:52

小弟對此次災害協助也給予肯定,現役弟兄們辛苦了。

同樣與7哨學長不解的是,都已是著乙式服裝了,白盔有憲兵字樣,右臂有獬豸章,左臂還需要再配掛山型臂章套?這是新的服裝、配件穿戴規定嗎?到底這臂章套是在著何種服裝時需配掛?

MP269C570T 發表於 2012-6-18 15:34:25

回覆 6哨 d61103 的帖子

感謝D底迪的照片:handshake

前幾日萬芳抽水站技工瀆職,未開水閘導致文山區大淹水。不僅技工本人將遭移送,工務局長、水利處長連帶被拔掉,在野黨亦猛K台北市長。
對照台北市府和國防部於今年三月所動員大量人力、物力所舉辦防災演練,小小一個技工瀆職就點出類似的大規模演習的效益在那邊。如果基層人員,不管他是公務員還是阿兵哥,對自己份內的事情漫不經心,做在多的演練、搞在大的場面,還是飄渺虛幻的美麗幻想。

期待我們202和台北市府於06/13的防災演習能夠真真正正的預防及準備,而不僅僅流於例行性的樣版文宣而已。除了天災前的演習要拍照發新聞稿給老百姓知道,真正有出去救災助民的話,更應該要讓老百姓知道。

總歸一句話,平常該做文宣就要把握機會,不要沒做或是做了等於沒做。真要被裁的時候,再來動員後憲組織和憲退民代,那就真的是緩不濟急了。
因為可有可無的印像,已經深植人心......em28 ,把你裁了縮了,節能減碳剛剛好:smk:

MP269C570T 發表於 2012-6-18 15:39:50

回覆 5哨 yiufang 的帖子

報告學長:
約莫在一兩年前吧?高部長下令地面部隊的工事要迷彩化,人也要迷彩化:T331:
所以憲兵除機關的大正、車巡、壓解等勤務外,戰備的時候都穿迷彩服了,堅實大門口也穿迷彩服很久了。
穿迷彩服別上大型山字型憲兵臂章,就是識別是否為憲兵的方式了:handshake
頁: [1] 2 3
檢視完整版本: 憲兵救災圖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