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現在憲兵的定位與勤務都怪怪的
好像變成禁衛軍...
憲兵好像是現在精實案實施後,唯一兵力增加的兵科,感覺地位提昇,例如北市憲兵隊下轄四區隊擴編,成立裝憲二營及砲兵營等等。但是憲兵的勤務跟定位的確在改變,跟一般的打擊部隊的任務一模一樣了,反而原本軍司法警察的角色越來越淡,要憲兵轉型為打擊部隊,可是武器裝備似乎又太單薄了,感覺怪怪的。
現在的教召也是一樣,告訴我們守這座山守那座山,卻不是告訴我們當發生戰事時,如何引導車輛,人員管制等等,到時候一定大混亂的。靠幾支步槍要守一座山,似乎有點強人所難。 原帖由 byronliao 於 2005-11-24 10:08 發表
雲豹8輪裝甲車能不能量產還是問題?
體積大....重量不輕........迴轉半徑不夠小....城鎮戰會吃苦頭!
容易成為活靶!
拜倫老弟說的有道理,我也覺得v-150比較『短小精悍』,我之前訂了好多年的『全球防衛雜誌』,因為數量太多,最近在整理過成中突然發現2003年9月份出版第229期中有介紹裝憲營及v-150,想說二年前的雜誌報導,把他po出來應該沒關係,如果版主認為不妥可以徑行刪除。 學長一定有看過美國電影, 黑鷹計劃,
那些巷道比台灣還大的地方, 車輛隨時會被火箭彈擊中,
大台北巷道多, 只要遇到障礙, 車隊受阻, 不成活靶才怪,
以前見過美軍在沙漠使用一款"輕便突擊車" 這種東西才適合台灣單兵突擊作戰
回復 #13 koala3101 的帖子
其實在90年小弟還在239時 一些故障v150就曾送到陸總部去進行拼裝, 把一些好的零件集中裝成一部能動的 ,所以現在有很多v150其實是拼裝車喔! 裝甲車不適合進行獨立的城鎮突擊作戰,觀通條件都受地形限制,城鎮作戰是除叢林作戰外最適合小組作戰、遊擊作戰的地域,比如格羅茲尼,新形式的遊擊戰就是在車臣戰爭中打造出來的,但是美國人在索馬裏先嘗到了.但是沒有裝甲車\步兵戰車的支援,步兵單獨進行城市作戰是要面臨巨大傷亡的,車臣剿匪就爲此付出了巨大代價,俄羅斯的步兵在叛匪的狙擊戰下付出了慘重的傷亡,後來不得不實施火力戰略,才逐步控制了局勢.
在此過程中,裝甲車輛橫屍街頭比比介是,往往是步裝協同不到位的惡果,只要步裝\步坦\陸空密切協同不留火力及觀通死角,就能大大減少傷亡,民國陸軍的城市守備部隊應該加強這方面的訓練,憲兵側重這樣的訓練我覺得有點......................... 原帖由 PLA86744 於 2006-6-9 17:10 發表
裝甲車不適合進行獨立的城鎮突擊作戰,觀通條件都受地形限制,城鎮作戰是除叢林作戰外最適合小組作戰、遊擊作戰的地域,比如格羅茲尼,新形式的遊擊戰就是在車臣戰爭中打造出來的,但是美國人在索馬裏先嘗到了.
但是沒 ...
看來PLA兄也是頗有研究
不知PLA兄您難道是解放軍來的?
因為這個暱稱會讓人聯想
[ 本帖最後由 sharka 於 2006-6-9 17:20 編輯 ] 解放軍97年入伍98年抗洪,已退伍,專業是裝步團機炮兵,也就是榴蛋發射器射手,服役地點就不說了, 原來我家現在變成砲兵營了!!!!
從下部隊在士林隊>興德里>梅裝隨扈連>興德里...........
改變還真大.... 原帖由 MP269C570T 於 2005-4-5 16:39 發表
轉貼自東森新聞報http://www.ettoday.com/2005/04/04/301-1773601.htm
因應斬首行動 憲兵砲兵與裝憲營成軍
2005/04/04 23:12
記者林弘展卅台北報導
憲兵司令部新設的砲兵228營及增設裝甲225 ...
既然我們要向民主國家的方向邁進
為何怕被"斬首"?
現在又不是威權或獨裁時代!!
回復 #29 conan 的帖子
元首 或首都的安全防護不會 也不應因為民主體制而鬆懈
不過與其將憲兵重裝化
不如強化周邊正規部隊的火力
同時恢復在台北市區進駐裝甲(關渡師時代的戰車營駐地就曾經在信義區)與砲兵(尤其是野戰防空)單位
個人甚至建議成立一個準軍團級的首都衛戍指揮部 由六軍團次席副座兼掌
整合與陸軍/憲兵/陸戰隊/警察(可與內政部協調狀況三以上接管警察指揮權)/後備民防體系的資源
同時與海空軍建立聯繫管道
真要說起來
台北市的安全指數比金馬外島好不了多少......
[ 本帖最後由 Bcl2 於 2006-7-7 12:59 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