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 v2 O" m) A 当时“幻影”2000使用的发动机是M-53—5型,启动时间很短,只有20∼30秒,比当时我国空军使用的歼一7、歼一8战机启动时间要少50%∼60%。由于M一53—5型发动机使用模块式结构,便于维修,更换发动机时间相当短。法方曾展示了发动机维修过程,4个人只用了17分钟即拆卸完毕,安装也只用了20分钟,也就是说,更换1台发动机只需不到40分钟,而当时我国空军飞机更换1台发动机需费时1∼2天。& U* N8 {# O3 c
. }0 f8 l' D, N
不过蒋德秋认为M一53—5型发动机的推力仍不足,推重比只有6,影响了“幻影”2000的高空飞行性能。“幻影”2000在1万米高空,l∼1.2马赫的加速时间要比歼8长5秒,1.5马赫增至1.7马赫要比歼一8长19秒。不过当时法国已在研制推力更大的M一53一P2发动机(也就是台湾空军目前“幻影”2000 5型战机使用的发动机)。( F$ H `% [6 C. u
; ^+ ^9 i5 E, G8 i, \ RDM雷达 ' B; e; F) V$ Z% w1 m& E1 T9 {( _6 o! [
RDM雷达在当时对我国试飞员而言是一款相当先进的机载雷达。葛文墉测试RDM雷达时,是以1架挂有2个副油箱的“幻影”F1c战机为目标机,测试“幻影”2000是在9 000米高空采用“仰视尾追”模式进行攻击动作,发现目标机后,目标机加速脱离,距离拉大到102千米时目标机在雷达屏幕上消失,由于目标机接着左转,因侧面雷达截面积较大,RDM雷达再度发现目标机。 RDM雷达采用“连续追踪”模式时,雷达追踪距离为54千米;采用“边追踪、边扫描”模式时,雷达追踪距离为44千米。在“仰视迎击”模式下,雷达发现目标距离为70千米,接近到65千米时,就可转换成“追踪模式”。另外,我试飞员还在海面上进行了“仰视迎击”模式的试飞,当天海杂波微弱,“幻影”2000高度只有150米,两机对头接近,RDM雷达在距离23千米时发现了目标机;但在陆地上空试飞时,因地面反射杂波强烈,雷达屏幕上一片橙黄,无法辨别目标机。不过RDM雷达还有地图测绘、等高线显示等功能,有助于作战和在恶劣气候下穿云下降的安全性。# m: [$ w& S9 R% }
# ?5 [ T* A1 P! i" [8 C
我试飞员对于“幻影”2000航电系统的整体评价是很高的:“幻影”2000雷达、惯性导引系统和线性飞行控制系统可以相联,航电系统可自动计算出最佳接敌路线,并导引战机在最佳角度接敌,若配合战场管制引导,还可实施远距离拦截任务。: b) m- ~9 N1 \+ ^3 @2 R6 i
% F. f0 M; v- E
机载武器 ' l% M4 I2 r- U" F# e% b% c( n; U8 A& N3 `/ O
在空战试飞中,“幻影”2000携带“魔术”1型红外线制导空空导弹进行模拟攻击,我试飞员发现只要“幻影”FlC目标机进入导弹红外线导引头的搜索范围内(8度),导弹就会自动锁定目标机。5 I0 L$ N/ c; s. F+ q) R: R
- O# A7 z# a- ^6 E- x2 t/ w- v
当时我空军使用的红外线制导导弹搜索角度只有2度,还必须用瞄准光环套住目标才能使导弹锁住目标机,这在某些状况下并不容易。由于我试飞员试飞时,并未挂载超级530中程空对空导弹,因此没有进行视距外攻击的演练。在对地攻击方面,试飞时只进行了模拟攻击,体验了射控系统的功能,并没有投放任何实弹。& F7 n0 h! [7 |% u; V1 ]6 K- U
6 P6 L/ m- n9 f3 _
结语 3 a: [; x" B! ^8 |6 d . V. T4 }2 i3 y5 d2 z0 ]* k, S7 o; T 1982年我空军试飞员试飞的“幻影”2000B型战斗机虽然只是“幻影”2000系列战斗机的初期型号,但在当时我国试飞员及相关行业的科研人员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让长久以来一直使用俄系武器的我空军高层对当时西方国家的先进科技有了更进一层的认识。虽然法国出售“幻影”2000的意愿很强,但毕竟不便宜,而我国当时刚刚进行改革开放,国家财力有限,所以这桩交易最终未能实现。葛文墉和蒋德秋回国后提交的“幻影”2000试飞报告有多大影响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次试飞对我国空军和航空工业起到加大发展力度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