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金門縣政府5 k6 ^* Y$ W! a0 t) m
3 j4 o( n9 R0 v+ t/ ?! k8 I0 M
6月22日為前金防部司令官兼福建省主席——胡璉將軍逝世26週年紀念日。; h' d* G$ q) w- ]
日前金門地區各界假金城石雕公園內的「伯玉亭」舉行公祭典禮,
- Q/ V$ K8 |7 |. B9 g8 S5 r表達全體民眾對這位全心全力奉獻金門的現代恩主公無限的追思。
' [3 o/ b% q: c% b3 A! ` - \1 l+ j! r5 w5 U |
胡璉上將,字伯玉,陝西華縣人。民國38年、46年曾兩度主持金門軍政,
; B2 \7 y; c0 D `: a並帶領軍民先後締造「古寧頭」大捷、「八二三」砲戰的勝利。! F7 t- ?; f( c1 g9 r
之後努力建設金門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縣,勤政愛民,2 S$ v% Y# j! t
民眾因感念而尊稱他為「金門現代恩主公」。
" j4 r; R& a$ ]! e) ~) F! `民國66年6月22日病逝臺北,靈骨海葬金廈海域,享年71歲。/ h+ k" L, X% Y3 F
3 z6 k' q0 a! i; Q' [; N國軍於民國38年10月25日結束世界聞名的古寧頭大捷後,- M$ D8 X. u. i9 T/ G9 T
金門局勢才漸趨穩定。胡璉將軍致力建設金門成為三民主義模範縣,* q, w/ {2 J- t' U$ _" t
積極從事地方文教與經濟等建設,開始著手培植地方人才,改善民眾生活。% D" [/ V6 O. I6 l y5 m
其一貫為民的施政重點為「宏教」與「厚生」,
1 I& q: j: K9 I5 W1 p. O- v即重視金門教育、培養人才、改善居民生活、提升生活水準。 4 K ~' {8 J+ \+ _: r" d: E
' H% x2 B* f* N# |) o) L
茲將胡璉將軍對金門的貢獻,於下簡述一二:
8 |$ Q5 h" ?0 b+ ~% p+ ?2 m5 _, ?; o' B7 J/ ?2 B
一、推動教育,培植地方人才: ' k6 h- {2 ?0 l2 o- ]" U
1 P* ?# H+ S7 q* ?5 @- u大力推動地方教育,積極增建學校,政府補助經費,
7 D) W: a. A, j! Q並鼓勵駐軍指揮官興建學校,於是有尹殿甲將軍興建金湖國小,
; K( j$ C$ f9 J! ^* H" W" _郝柏村將軍興建柏村國小,王多年將軍興建多年國小,
% @' ]" g; v& G! @; q. A) m馬安瀾將軍興建安瀾國小,雷開瑄將軍興建開瑄國小等學校," N+ v% k; P& N: J# ]' R+ h
留下將軍建校的美談。5 V+ K$ E h$ m$ h3 L
另令金中、金東兩校併為福建省立金門高中,招收全縣初中與高中學生就讀,
0 {9 |; W ~& U並附設簡師班,培養小學教師。0 S2 @7 b0 P2 u+ Z# R% k
「八二三」砲戰期間,為使學生不中斷就學,下令遷臺寄讀臺灣各省立中學,
0 a+ x2 h% e$ K N9 O( L7 g因此為金門培養了各種人才。/ l1 _: m/ U" g" C/ t. Y2 v
^4 E9 L8 ~# G0 W, \, p6 Z
二、栽樹積水,改善生活環境: $ p* J* r3 r* X; o, g- r# Y3 D1 h, U
& q, J g, H$ V5 X0 g* M
胡璉將軍承中央「金門應即栽樹積水」之命,遍訪各界學者專家,
7 c ?2 P* P9 [/ R師法清朝左宗棠「遍栽楊柳三千里」,將全島種滿木麻黃,. n$ F% p2 @8 Q; {! R2 J/ A
遏止了金門飛沙走石睜不開眼的惡劣環境,並使水土得以保持。
9 \' x. e- ~# k7 x' b- |9 l同時亦開闢中央公路(今改名為伯玉路)、 N% A' z* a1 s( s% _, K2 j/ _
環島東、西、南、北路(兩旁同樣也都種植了木麻黃),
8 _. k- @, z: O8 e4 ]不但交通更為四通八達,景觀也更加美化。- y* O, }6 U3 o& B- o* i/ z) }
此外,為了蓄水,還下令逢溝築壩、挖掘水塘,使雨水不流入海,
! k- n8 [2 p9 f3 a! M2 d因此保留了珍貴的水量。2 n" i8 [7 e s/ a$ a
1 m* l1 Y1 d$ \
三、釀高粱酒,創造金門財富: 2 A2 c! y7 Y) a9 I. ]
$ j5 w) k+ @! p# e$ e金門過去土壤貧瘠,只能以番薯為主食,當年每月尚需向臺灣買酒10萬瓶以上。胡將軍因此構想:如果將這筆買酒錢改買大米,以大米換回高粱來釀酒,: `+ k9 q+ B, N6 T4 U0 B" d# f
這樣飲高粱酒,吃大米飯,燃高粱稈,豈不是一舉三得嗎?+ a( X6 `. {# g8 I O
於是民國40年底,便利用舊金城寶月甘泉開始生產金門高粱酒,& t3 ^$ \7 ^" H- \7 c6 C6 L
並推行「一斤高粱換一斤米」政策,同時提出荒地要納田賦,( `: `) ^" L# V/ u
種高粱可以免稅的要求,開拓了金門爾後的財政泉源,
$ E9 Z" G8 G4 A0 ^: X: G始成各項建設與福利政策的主要經費來源。
" c- a- y& K, D
3 a/ Q* L; X# O, Z$ ]5 n5 F1 m[ 本帖最後由 asun 於 2007-11-21 15:01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