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查詢網路自行整理的與那國島的歷史簡介, 最近發現有點囫圇吞棗,因為到後來參雜了石垣島, 竟然變成八重山群島的簡介了。
與那國島雖然和石垣島等共稱為八重山群島, 但是單純就距離計算, 與那國島離台灣約110公里, 離石垣島124公里, 至於離縣政府沖繩島的那霸則有600公里。所以傳統上並不屬於同一個生活經濟圈, 幾年前日本實施地方自治市町村大合併以節省開銷時, 與那國投票結果卻是反對被併入石垣市, 理由就是這個。
歷史上與那國島在日本領台期間經濟狀況開始轉好, 托台灣之福開始現代化, 東京發行的最新的雜誌甚至可比石垣島還早收到(因為由台灣送過去), 石垣島反而比較像離島的離島。
另外戰後混亂期因為在三不管地帶成為走私者的休息站, 島上也繁榮了好一陣子, 那時單是久部良一地居民就達兩萬人(其中台灣人約400人), 餐廳100間, 酒店38間, 以致於當時流行一句話「與那國島的雞對散落在後院的米粒根本不削一顧!!」, 不過後來在美軍加強管理下經濟就逐漸蕭條。島上人口開始減少, 最主要的經濟作物--甘蔗(種植技術也是從台灣傳過去的), 每年採收季節都得靠台灣來的400名臨時工才有辦法收成。但是1972年沖繩回歸日本加上日中建交, 台灣渡日簽證取得困難後改引進韓國勞工, 不過實施三年就因韓國人紀律太差而廢止, 之後只能靠從日本本土招募義工了。
也因此島上居民有獨自的風俗, 譬如他們稱呼日本本土不用「內地」而直接稱「日本」, 經歷過那段繁榮期的人每每喝醉就會開始大談「回歸台灣」論調等。
從與那國島看台灣中央山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