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臂章達人念真情

[複製連結]
MP476 發表於 2007-8-13 00: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7447|回覆: 9
看過來、看過來,咱們後憲網憲兵歷史討論區版主-頭擊分隊長,上了社會新聞頭版了 ,啊!不對!打太快打錯了,是咱們後憲網最愛頭擊的憲兵歷史討論區版主-頭擊分隊長,上國防部的軍事新聞網及本期勝利之光了,可喜可賀、後憲網之光

講這麼多最重要的是.....................請客.請客.請客.請客.請客.請客.請客.請客.請客.請客.請客.請客.

-------------------------------------------------------------------------------------------------------------------------------------------------------------------------------------







作者:文.圖卅白先鋒   期數:632   


當兵,是臺灣男生共同的記憶,也是生命蛻變的成年禮。即便退伍後,圍繞部隊的話題,總在一群男人之間,開啟一個寬闊的融入場域。五顏六色,圖騰多樣的隊徽臂章,就是其中之一。
  隊徽臂章,可算是國軍部隊的歷史縮影。一枚臂章,可以牽動臺灣男人的纖細情感,喚醒他們不朽的記憶,因為臂章曾經牢牢地車縫在他們軍服衣袖上。一枚臂章,有時也挺像是男人蒐集的酷卡,讓男人變得像是天真的男孩,展現投注的熱衷與熾愛。一枚臂章,有時也讓一個男人變得像是考古學家,堅持有一份證據、說一分話。
  因為系列報導隊徽臂章之故,我們有機會接觸蒐集臂章、研究臂章的玩家們。透過這次專訪,讓我們一窺「臂章達人」賴碩偉的考古哲學,也跟隨他領受臂章帶來的逸趣橫生。
  部隊番號,既存事實
  因應科技戰的時代到臨,國軍開始精簡,力求精實,部隊單位不斷裁併納編,許多人服役過的部隊單位,其番號都頓時消失不見。
  賴碩偉認為,無論部隊基於何種原因消失,部隊的存在,乃既存的史實,每個隊徽臂章的制定,更源自該部隊輝煌的歷史,以及官兵的鮮血汗水。他覺得,研究臂章的觀念就是,讓歷史歸歷史,政治歸政治,不能改變的是這些部隊都曾經存在過,番號更伴隨許多人的青春,儘管這些部隊番號,源自大陸時期,轉進來台後,依然凝聚臺灣各族群的血與汗。
  提及這份感受,賴偉碩說,他有回觀賞一部講述臺灣五十年發展的紀錄片,內容描述臺灣徵兵的歷史背景。他看到「父執輩」在那個動盪的年代,以充員兵之姿入伍服役,勇敢保衛這塊土地,無論在戰地前線,或者在臺灣本島,現在的他們都垂垂老矣,如今又誰去感念他們。
  臂章正名,父子情深
  賴碩偉的父親,可說是誘發他研究臂章的關鍵人。賴碩偉說,他的父親民國五十年入伍,算得上是第一代充員兵,民國六、七○年代則算是第二代充員兵,他本人則是第二代末期的充員兵。有一次,他在網路看到一枚父親服役配戴的「第92師」飛鷹部隊臂章,網路卻不斷指稱為「第十七師」海鵬部隊臂章。為了替父親的隊徽正名,他點燃考證的決心,就這樣一路陷入臂章研究的世界。正因如此,他們父子感情更加深厚,時常一起討論臂章。許多老臂章已經很難蒐集,賴碩偉開始利用棉、麻布料復刻,他喜孜孜出示許多枚得意的傑作,有些可謂幾可亂真。
  廣蒐資料,細心考證
  為了考證臂章的軍史,他到處蒐集資料,包括國家圖書館、國防部史政資料館、國家文化資料館、國家檔案管理局、國家出版品以及網路資源等。他都會經過交叉比對,整理推論出部隊的遞嬗沿革。他堅持,「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無奈的是,老臂章的年代久遠,現存討論臂章的書籍,有些只有照片,卻缺少隊史敘述,有些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想要一窺臂章堂奧者,反受到誤導。
  賴碩偉說,除了正史,口述歷史若是能提出證明,就有其正確性,反之則僅能當作回憶錄,畢竟記憶常因年久而模糊失真。正史有時也會因人為筆誤,或是人為的自主觀點而失真。因此,考證臂章必須引用大量資料交叉比對。
  沿革遞嬗,不容含糊
  在一項「國軍隊徽臂章展」中,賴碩偉發現,有些標示出現不少誤植,例如出現一枚「預備第十師」的臂章,令他深感疑竇,事後調閱史政資料館的原稿檔案,證實該枚臂章乃「常備第十師」光武部隊的臂章,而非「預備第十師」。連帶某雜誌也跟著錯誤報導,坊間一直誤傳至今。
  他笑稱,陸軍在民國四十四年實施天山案,整編了九個預備師,其中只有預一師是美援單位,老一輩的充員兵都知道只有九個預備師,連他這第二代充員兵都清楚。
  陸軍從民國四十八到五十七年,十年之間共實施三屆國軍臂章案。各部隊單位的隊徽臂章,最多改款三次,最少一次。例如58師、33師、49師都只有使用一種隊徽圖騰,其他單位都至少使用二種或三種。
  賴碩偉舉例,該次臂章展裡,第292師使用「飛虎」圖騰的的隊徽,卻解說292師的前身是198師。如果依照遞嬗是無誤,但是198師早就與獨立92 師併編為50師,在此198師及92師就消失了,而50師又與第8師再併編為92師,這時92師番號又出現,如此怎能說292師的前身是198師,應該是 292師的前身是由198師、獨立92師及第8師併編而來,這種遞嬗原則是不能夠隨便帶過,這就是歷史歸歷史,一點都不能含糊。
  冷僻領域,樂此不疲
  賴碩偉不諱言,研究臂章原本就是冷僻領域,多數人都是低調進行,避免不必要的困擾。他形容自己對臂章的興趣,「好像酒鬼看到酒一樣」。
  也許時代不同了!賴碩偉感嘆,年輕的世代,對於隊徽臂章,簡直一問三不知,就連個人服役的單位,打從退伍後也覺得事不關己了。有一次,賴偉碩當著一位「前302師」退伍的年輕人,出示一枚「預2師」時代的臂章,他竟不認識。話說如此,他也坦承,這也不能怪他,當兵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他可能沒有多餘心力去了解自己的部隊史。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賴碩偉對隊徽臂章考證的執著,深深感動我。他認真踏實的考證隊徽臂章,值得欽佩。

[ 本帖最後由 MP476 於 2007-8-13 10:52 編輯 ]
199T 發表於 2007-8-13 00:27:51 | 顯示全部樓層
這真是令人高興的一件事阿!97學長終於名揚萬里,萬古流芳........
請客.請客.請客.請客........
張致華 發表於 2007-8-13 00:32:4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 MP476 的帖子

9/8石門活魚的費用
就由咱們論壇的臂章達人給包了
恭喜學弟,賀喜學弟
終於出頭天了
這件事告訴偶棉
努力是會成功的
MP269C570T 發表於 2007-8-13 01:20:09 | 顯示全部樓層
恭賀頭擊分隊長上了勝利之光,看來要請HUA老大頒個青天白日勳章獎勵獎勵
寧安 發表於 2007-8-13 09:21:30 | 顯示全部樓層
恭喜頭擊分隊長; 賀喜頭擊分隊長...

如同排附所說的... ... ... 洞勾洞捌時您就不要客氣啦... 好弟兄我們都不會客氣啦...
雲生 發表於 2007-8-13 09:41:4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 MP476 的帖子

這種高興的事我不跳出來說話就不對了
我好歹我也是頭擊分隊長的港營

恭喜 頭擊分隊長
上國防部的軍事新聞網及本期勝利之光
沒想到這麼冷門的事終於因為你的努力而發揚光大
身為你港營的學弟也是感到榮耀
恭喜恭喜恭喜
lswjit 發表於 2007-8-13 10:24:26 | 顯示全部樓層
感謝論壇所有兄弟的盛情讚助
沒想到一大早到了辦公室,國防部早就就將勝利之光給寄來了,擺在桌上了。
(奇怪~國防部什麼時候效率變得這麼讓人激賞~ )
我個人只是抱著好奇的心理去探索這些軍事野史,台灣的男人在經歷過這五十多年來的兵役制度,事實上已經成了特有文化,三杯黃湯下肚,這開始了當年勇了。
這些當年勇不外不外乎是多年來『澎風』或是多年的『口耳相傳』,久而久之就好像是真的,就樣我就會想要探知真相,就好像是每個人都在爭『誰是天下第一師』,我就去把第一師的歷史沿革給找出來。
我每次都會觀察三五好反聚在一起時的『話當年』,如果有人說他當兵時有多操就有多操,那鐵定下一個一定會更操,哪個說當年有多勇,下一個鐵定會說的更神勇,這是真的,各位兄弟您們信不信。
有時會手癢或是多喝了幾杯會跑到人家的論壇或是部落格裡留了幾個字,這次也是因為手癢跑到了勝利之光記者的部落格,才與其結為好友。
我認為這些不算是『軍史研究』,只是滿足好奇心而已,算是蒐奇啦,當然這過程也要感謝站長開了『後憲論壇』,給了我一個可以塗寫『發洩』的地方。
更要感謝管理團隊以及所有論壇兄弟們『被迫』當我的讀者,
勝利之光下一位要採訪的這位人物也是我們論壇中重量級的人物。
 樓主| MP476 發表於 2007-8-13 10:32:38 | 顯示全部樓層
有人說頭擊分隊長這張比較好看
lswjit 發表於 2007-8-13 10:49:32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P476 於 2007-8-13 10:32 發表
有人說頭擊分隊長這張比較好看

嗯∼∼
隆哥,這張真的不錯看,請隆哥再幫小弟換一下。

免得國防部按圖抓人。

謝主隆抓∼
Alex1964 發表於 2007-8-13 10:58:27 | 顯示全部樓層
恭喜頭擊分隊長上國防部的軍事新聞網及本期勝利之光
在此建議先進將頭擊分隊長列入憲兵名人錄..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1-19 10:21 , Processed in 0.03735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