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豪大鬧參議會
# p4 b, D9 Z- w3 _& n, E9 M/ B$ D% @9 R
在南京處理結果出台之前,上海曾緊急召開臨時參議會,討論血案應對之策。7月29日下午,市長吳國楨在市參議廳召集會議,會議由國民黨中常委,市參議長潘公展主持,市長吳國楨、警備司令宣鐵吾、警察局代理局長余叔平,以及大部分參議員出席,姜豪也參加了會議。/ O5 E! y4 V$ _1 v. P' L! f" k
8 e5 c7 o! Z8 A- ~
姜豪一生富于傳奇色彩,他時任上海參議員、上海新生活運動總書記、老閘區區長。姜豪的父親是宋美齡的家庭教師,他本人又是青幫里輩分大于杜月笙的大亨,且在抗日戰爭期間任過要職,不久前作為蒙難同志會的十大斗士之一,受到蔣介石的接見并合影。有此背景,姜豪平時敢說敢干,號稱“大炮”,上海頭面人物都讓其三分。
" e, O" n3 p+ c! w: H2 C
8 ~$ s" B# F3 S( ~ H9 k! H 潘公展首先請宣鐵吾介紹案情。宣鐵吾是黃埔系,曾任過蔣介石的侍衛官,他認為“這次重禍表現出一部分憲警知識不夠,對本身職權不夠了解”。他不情愿地自責道:“憲兵警察原均由警備司令部管轄,唯本人警察局長名義尚未交卸,故電請國防部派員調查真相,依法處理。我以為,此案最大症結,乃憲警職權未划分清楚。經此事件以后,其制度當可改善也。”
* h# `2 W0 ]- v+ u7 q3 O/ O6 c, E% ~( f u- h2 {& }
吳國楨樂得大事化小,“目前首要之舉,務使復雜之事能簡單化,至于責任問題嘛,中央已派大員來滬,會同三方面調查,一俟確定是非,再依法辦理。”- {0 E' m. {2 G# C' |! Q
6 N+ B4 v# q& e+ i% u3 }, M 宣司令、吳市長的看法,得到潘公展的同意。他嚴令在負責調查機關未發表事實真相前,各方人士少發表意見,以免有所偏袒。杜月笙立即附和,大多數參議員樂得少發表意見,紛紛表示同意。3 U& D- y; U9 n- [/ T1 v
: n4 p( ^! x1 _* z3 Z 在一片附和聲中,只有姜豪站出來大唱反調,并為老百姓說話:“剛才几位都說造成血案的原因,乃是警憲雙方職權沒有划分清楚,我認為雙方的任務是很清楚的,即警察管社會治安,憲兵管軍風軍紀。尤其重要的,不論警察和憲兵,都有保護老百姓安全的責任。”1 \& n) D+ V: z1 u. Z$ {
! H- @: A9 `& T+ b2 N
吳國楨想阻止姜豪繼續發言,卻被姜豪頂回去:“老百姓在警憲沖突中被打死打傷了,應該由誰來負責?參議會既然是民意機構,我們當參議員的應該站在老百姓立場上,為無辜遭難的市民鳴冤叫屈。”5 _% t6 _5 c& j/ t- ^: Y( _+ s
/ v2 w9 l7 v0 Y+ j. @/ E
會議的結果可想而知,最后不歡而散,不了了之。
5 [& @3 n2 J/ m- d( E: ]/ y$ e: s" k. i+ z
草率了結血案8 ?% ?2 Q D( l! u& K6 y( y
3 }* t- I( F' y# h) Y/ f3 D
案子于8月15日移至南京審理后,9月27日以國防部的名義,有蔣介石簽署的電文發往上海:
6 ^: f3 v6 v6 z
1 o. U7 Y" G! l H( d 查上海金都大戲院警憲沖突一案,迭經電飭國防部依法訊辦后,茲據先后呈復到府。經核定如次:
: h! r; H: Z0 g2 x3 o3 m- i0 C! h) m C5 J F: U* E: U
(一)憲兵司令張鎮對于部屬統權無方,訓導不力,致生巨大禍亂,應予記大過一次。當時兼上海警察局長的宣鐵吾對于本案處理欠當,應予記大過一次。% A2 a& {1 j; m n' G/ [% V; P
8 ]/ C; a6 t! P8 C1 ]: I (二)憲兵二十三團團長及該營營長平素教練無方,應各降一級。
, v4 R8 r; Z7 @
6 `4 m3 h, s. y5 v' p (三)關于憲兵罪刑部分,准照國防部九月二十七日簽呈所擬原判辦理(作者注:指判憲兵羅國新因首先開槍射擊被處死刑,以及判李豫泰、吳伯良等有期徒刑)。: `1 N. W- ~* ? [, ~9 W
0 u3 @2 h) t, a* |4 E4 U" w (四)關于警員犯罪部分,俟憲兵部分執行后准予移送首都地方法院依法訊辦。
8 l# C% h& [% a" @0 G8 p( c; o! m% G# P* A) y
(五)上海新成警察分局局長卓清實准予撤職,連同肇事警員移送法院并案究辦。
; S1 ^5 b, C, h. q# |% z6 f
: N1 O. \4 X* \) _$ l 然而,案子了結并未按國防部電文辦,而是一拖再拖。據1948年3月13日上海《新聞報》報道:“除憲兵排長李豫泰等業經國防部軍法庭審理論罪外,警察部分卓清實等十一名提起公訴。”到了5月20日的報道,則是“金都案警察七名宣判,各處有期徒刑十個月”。此外,憲兵二十三團于1947年8月8日奉令調回南京。最后結果令人失望,憲兵的處理沒有下文。
! N( J% t7 P" ]* t- N; o% g' x8 `/ R7 d5 Z' C7 x& Y
1947年9月23日,上海市參議會讓代理警察局長余叔平答復參議員的質詢。余叔平說:“金都事件關于憲兵部分,已在南京審判終結。至于警察部分,將由司法機關審判。關于行政者,新成分局長已降調,老閘、黃浦及嵩山也有學警參加,故對各局長記一過。本人也有失職之處,自請市長處分。”
4 O$ j* s3 K" A6 @5 k$ k' |- _2 o/ N, c+ `. Y4 G# W
在這起血案的始末,各方都在爭奪自己的最大利益,但就是沒人提及對傷亡市民的撫恤問題。( O4 [# H: N- {3 D. j$ N
( U, Z8 v# r9 @/ ^8 e F* e! U
(作者是上海社科院《探索與爭鳴》副主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