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轉貼】聯合兩棲作戰演進

[複製連結]
陸戰憲調士官長 發表於 2005-6-6 17:40: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檢視: 10325|回覆: 2
聯合兩棲作戰演進 $ Q/ \+ E9 j5 |2 J- P) F* s
本文作者:陸戰隊學校 張健群中校
- V  G+ Y0 ]" E  U
6 {7 ?& g& m! n. e% Q 提要
$ p+ c8 _3 H4 E4 S) E! n% a' D3 [0 p: R  U2 m5 I- ^  n) u/ c
一、當人類活動範圍由陸地逐漸擴大,趨向廣大海洋探索後,從事海上貿易的集團遂指定一部分船舶載運士兵來保護海上商船,使貿易和戰爭經常聯手行動,於是船載步兵「陸戰隊」的雛形便由此而形成。 ) K  S6 C. p- ~

' H) n: G% F/ j4 B2 K$ S  M/ ^, O& r二、以海洋為主要活動範圍的國家,便開始思索如何建立並運用一支「力量」來支配海洋、控制海洋,以防禦來自海上的攻擊、孤立敵人以及渡過海洋向敵人發動攻擊,兩棲登陸作戰的思想便由此隨「海權」思想而萌芽。
$ `* m! S! d2 C2 e1 c! r+ ^" I: v9 V! d% G& i9 r) Q
三、三○年代美國海軍陸戰隊在「兩棲作戰」領域所作的努力,不僅在思想、技術、戰術、戰具上均有突破性的發展,更奠定了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勝利的契機。 6 h( p8 |, d; F0 n) C, s& Z7 l

" P5 y4 I& X' H% A. O9 B3 U四、兩棲作戰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它的鼎盛時期,在戰爭的試煉下,其技術不斷改進,作戰效能不斷提昇,發展幾近完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兩棲部隊遂行之任務,開始趨向多元化的發展,除兩棲突擊的看家本領之外,亦擔負戰略嚇阻、武力展示、快速部署(反應)、和平維護、人道救援、非戰鬥人員撤離等多種型態的任務。
! |9 c; o! }! a( x& o5 z0 |% C$ B6 W* J3 K, k
五、綜觀戰史其演進過程概可區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 v8 V; Q! l/ K: z6 e1 l7 O' X
) v- }1 j* c( k# M; O3 X1 g
(一)因陋就簡階段。(二)專業化階段。(三)垂直包圍(有限度超越水平線)階段。 , r" L& B3 g0 K, |  N
. R, o# i: U7 T* L* Q8 a
六、現今因資訊革命正引發出第四次的軍事革命,兩棲作戰在充塞高科技戰具掌控作戰全空間下,將會是以完整的「超越水平線」作戰型態呈現在世人眼前,但此種軍事革命產生之變革將會於何時、何地呈現,而再次震驚世人,將是所有陸戰隊員拭目以待的。 9 T2 v2 J5 C8 ?$ v
壹、前言
2 _$ Q6 w) g3 ?
" ]2 l: j6 V+ P; L4 O! {1 W當人類活動範圍由陸地逐漸擴大,趨向廣大海洋探索後,國與國之間往來亦隨著海上活動,漸次活絡了洲際間的經濟、文化等各項事務的交流,國與國間的互動關係亦日趨緊密,隨之而來因國家利益產生的衝突與摩擦日增。在海上貿易貨品出現的同時,引發了海盜行為和貿易競爭者間的衝突,由於一般商船以其正常配置的船員不足以保護其船貨,從事海上貿易的集團遂指定一部分船舶載運士兵來保護海上商船,使貿易和戰爭經常聯手行動,於是船載步兵「陸戰隊」的雛形便由此而形成。而以海洋為主要活動範圍的國家,便開始思索如何建立並運用一支「力量」來支配海洋、控制海洋,以保護己方的貨船和運輸船;同時又要封鎖或阻斷敵方的交通線。這些功能包括:防禦來自海上的攻擊、孤立敵人以及渡過海洋向敵人發動攻擊,以適時將「武力」加之於敵國,使屈服於其之意志,而維護國家最大利益。兩棲登陸作戰的思想便由此隨「海權」思想而萌芽。
+ w  S9 k( }" j& j
( X2 V6 s% N8 @+ y/ B4 @" H初期登陸作戰方式受限於戰具之因素,其過程及型態均較為單純,其後由於大規模的社會變動,隨著第一波與第二波文明註四的變動,使以往作戰的範圍、速度和殺傷力快速的擴大,迫使軍事革命亦隨之產生,兩棲作戰亦從科技、文化、組織、到戰略、戰術、訓練、理論及後勤等各個層面同時發生變化,使兩棲作戰更趨向於「精密」而有效率的作戰方式發展。當世界首顆「原子彈」於日本廣島顯現出前所未有殺傷力時,許多軍事專家及評論家大膽推斷,兩棲作戰方式全然無法存在於爾後「戰場」,其後美國於韓國仁川登陸,粉碎了那些自以為「軍事專家」的推斷,再次證明兩棲作戰在戰略上無可取代的價值。 1 L7 V) `) S& N. M7 v  \

2 I& G! S5 O, l0 Q$ U兩棲作戰隨著歷史洪流,在具有創新及有前瞻性的軍事家推動下,隨著科技的發展,戰場不斷出現的新武器、裝備,而適應戰場景觀及型態之變化,有了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眼前。從單純制海權爭奪而得以投射兩棲戰力,到制空、制海權奪取為確保登陸作戰成功的先決條件,至今日除奪取制空、制海權外,登陸部隊仍須行高度之機動突擊,以保障自身安全及任務之達成,由此脈絡及科技發展支持下,未來兩棲作戰將於廿一世紀資訊化戰場上以革新的創見,在精導武器、對戰場全空間掌控能力提昇及高速機動打擊力等的推動下,朝「優勢機動、精準接戰、全方位防禦、集中後勤」的另一種全新而有效率的風貌展現於戰場上。 ; U+ p  \8 I0 G* z0 E) B6 i
$ R) ~% e* U; r
貳、聯合兩棲作戰的發展   c* I% S( p# {: z7 p2 k
" d. X( u, |3 f1 h! o3 P3 x
一、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西元1913年含之前): - y, h0 h' a  x2 |

2 f3 C1 g8 e* f0 y西方民族是最早運用廣闊的地中海以及其週邊地區的民族,「海權」思想的建立與運用就在這個得天獨厚的地略環境中萌芽而至成熟。經由海上廣泛的交通線,使亞洲、歐洲和非洲富有生機的文化互相交融。隨之因在大海上貿易貨品出現,引發了海盜行為和貿易競爭者之間的衝突,為了保護海上商航及海外利益,海軍遂應運而生。登陸作戰亦隨著海軍在海上(外)爭奪「海權」及殖民地(經濟利益)的運用,而得以邁出地中海將武力投射於亞、非、美洲而逐漸遍及全球。
6 x: ?1 u* y8 [0 }7 p. \: I, f, _
  Q& t0 D4 M' W" A- j遠在公元前第四世紀古希臘人的戰爭中已有登陸作戰的記載。紀元前490年第二次波斯戰役,波斯國王大流士(Darius)的陸軍,直接由海運到雅地加,分於馬拉松(Marathon)及雅典附近登陸,其後因缺乏持續的作戰能力,為希臘軍擊敗,波軍撤退。這次遠征行動成為歷史上有記載的首次大規模兩棲作戰。波斯為運送其騎兵,使用特殊之馬匹運輸及便於其上下跳板的船隻,是為現代化登陸艇的前身。 8 n, h+ C3 u( G; J
, ?! h2 _$ F4 O1 C/ m
自古希臘人的戰爭起,軍事史上顯示有許多甚為成功來自海上的入侵作戰。因為希臘與羅馬人採用兩棲作戰之後,中古時代及近代的早期在此一方面繼續不斷有所發揚。到第一次大戰以前為止,世界各地所發生的登陸作戰,概有77次,其中失敗者僅有約8次,由此不難得知兩棲作戰之「效能」是如何得到軍事家的鑑賞,而加以運用。 " z3 \/ g( ]! \/ _# C( c  u
& a$ `0 R$ V2 I5 m
在這段漫長的時間內,兩棲作戰除在戰史中首見於古希臘人的戰爭;其後羅馬帝國厥起,羅馬軍團併吞了迦太基的領土後,常在海軍先導與支援下,以兩棲作戰形式將武力伸展到歐洲、小亞細亞及埃及;土耳其人向外擴張,越過達達尼爾海峽,推進至多瑙河、維也納,並從北非和中東基地逐漸伸展對地中海的控制;在西班牙皇位繼承戰中,英國開始以其「海權」從法國及盟國攫取土地以擴張其領域,其中英國獲得直布羅陀此最大戰略據點;在1756至1763年間,因英、法兩國對於北美洲大陸上位在阿帕拉契山以西地區主權的爭執,引發全球性七年戰爭。英國沿襲以往原則,與其他的陸權國家結盟來對抗在歐陸的一個主要強權,在歐洲陸上戰場以腓特烈陸軍為攻擊力,在法國沿海地區以兩棲作戰配合下之作戰,以威脅法軍,使其必須在沿海地區留置兵力防範英軍登陸,其一部陸軍(登陸部隊)則在優勢海軍支援下,在全球佔領法國屬地,英國憑藉海軍的力量保障了英倫三島不受外來的侵犯,更替大英帝國贏得了半個世界。
6 y6 z' A2 r& X7 x& `* g
0 a: m/ ]2 T2 m8 t其後在美國革命戰爭、法國革命戰爭、美國內戰及在東方的中日、日俄戰爭中均使用過兩棲作戰,獲致相當之戰果。馳騁歐洲戰場的拿破崙,因未獲致海權,致使其遠征埃及的雄心終成泡影。1803年拿破崙準備以兩棲作戰方式入侵英國本土,其後因天涯角海戰中,英艦隊重創法、西艦隊,加以英艦隊有效封鎖,法艦隊無法會合,拿破崙遂放棄橫渡英倫海峽入侵英國的計畫,轉而全心對付其他大陸敵國。證實了兩棲戰力投射必須先行獲取制海權,始有能力將登陸部隊由海上運輸,執行武力投射複雜且艱巨的任務。 $ q$ V" E5 L0 E* l

. ~) `) {7 Z5 t0 @& i在這個時期,執世界兩棲作戰牛耳的美國海軍陸戰隊,亦開始展開其兩棲作戰方面的發展。其陸戰隊早在木質時代即將結束的時候已告成立。1894年美國會即指定了陸戰隊(前身)任務,後來產生艦隊陸戰隊的陸戰營,1898年於美西戰爭中,該營為艦隊獲得古巴關達那木基地,而加強了戰略上的優勢。1900年至1910年間,調赴西太平洋作戰,在菲律賓、三毛亞和中國執行作戰任務,在長期的經驗中,發展出完整的戰術職責的劃分,使海軍軍官與陸戰隊軍官之間的指揮關係,形成了一適度平衡的指揮體係,而不像德、日派以陸軍為主的兩棲部隊。
' o- b' K1 ]' H1 p9 l2 c& G* h( f3 w$ Q8 W3 W+ I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漫長歷史時期,由於世界上政治、經濟、軍事發展不平衡,相對發達的瀕海國家只要掌握一支強大的水面艦隊,就可以稱霸於相應的海域,並使用兩棲兵力,以左右其週邊的國家。在這個時期兩棲作戰重要的發展大致有:兩棲部隊區分為德、日以陸軍部隊為主及美國以陸戰隊為主之不同方向發展;欲執行兩棲作戰,必須握有制海權;確定了登陸部隊指揮官與海軍部隊指揮官之指揮關係及權責;為求迅速將登陸部隊輸送上岸,兩棲突擊輸具係使用一切可獲得之登陸小艇實施等重要之發展。 3 ~" S. ]6 V: B8 U$ t. M

/ t- T  b+ S5 _二、第一次世界大戰迄第二次世界大戰前(西元1914年-1938年):
4 k1 `+ ~/ P6 d) S+ n8 R5 g5 B3 ~' f/ H4 \
在這個時期於戰史中記載的兩棲作戰,約有12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兩棲作戰,是1915年英軍對加里波里半島的登陸作戰,由於事前暴露企圖,致不得不實施艱苦的作戰。反之1914年英軍奧斯丁的登陸,及1917年德軍首次大規模的兩棲作戰,對奧塞爾和達哥的登陸作戰,因能祕匿企圖,故作戰獲得成功。 ) v; G3 d" [& S# O' H
$ h; X( r: L) K8 c
1915年英軍於加里波里半島登陸,給予聯合兩棲作戰極大的啟示,爾後登陸作戰多以其為借鏡而加以研究改進,由其中獲致之教訓有:過去以壓制敵人水上艦隊已可滿足對運輸船的護衛,由於潛艇和飛機的出現,已擴張到水下和天空,不但加重了海軍的護衛任務,也使登陸部隊必須講求自衛處置;作戰規模的擴大,和偵察、通信設施的發達,使祕密企圖大感困難。又因陸上兵力的機動,不論在速度上或數量上,均較增大,故登陸軍對預期敵人的頑強抵抗,須以有力的兵力,一舉登陸。
6 H1 l# a3 Y9 \( O* f- S
0 Y+ h6 r* v# ?3 z2 i1 I6 O; p另值得一提的就是,美國海軍陸戰隊在這段時期內有了重大的發展,且對爾後兩棲作戰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美國海軍陸戰隊於1914年的早期,增建了一個小型航空分遣隊,首度將航空兵力編組於兩棲部隊中,使登陸時須同時結合空中密支的觀念萌芽。1921年凡爾賽條約簽定,將赤道以北原德屬太平洋島嶼交由日本託管,使日本因控制了大部份密尼西亞島嶼而側面包圍美國橫渡太平洋與菲律賓的交通。此時美國陸戰隊艾力斯中校奉命草擬密尼西亞前進基地諸作戰計畫,即已預測到美國未來對日本的作戰,必須以兩棲突擊的方式,攻佔密尼西亞諸群島以建立海、空前進基地,以利將海權投射越過太平洋而至遠東水域,而在有識之士的努力下開始著手研究兩棲作戰相關之問題。
2 }' B( ~4 V: B
, d5 W: q. U8 r' v4 |# Z# y1922年至1924年,美海軍及陸戰隊不斷在庫那支拉及巴拿馬運河區的兩棲突擊演習中,研究、試驗最新兩棲作戰技術學理外,亦開始研究各種登陸船隻和設備,以來適應這種作戰特殊的條件。1924年發展出「A」型部隊駁運船(以後太平洋戰爭中所使用的各種登陸艇的始祖)。1927年美聯合委員會正式確定了美國海軍陸戰隊擔任兩棲登陸作戰的任務。爾後幾年在參與敉平尼加拉瓜變亂任務中,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如獲知要使步兵突擊有效,必須使用小型而有效的戰鬥組,迄二次大戰方採行了登陸加強營的編組型態,同時體認出同一部隊航空單位與地面部隊密切合作的價值,這個觀念在戰時為飛機開闢了一種新的境界。
/ U& D+ U) y& I9 O- a4 v" j# Q" y/ v, v: }9 g5 p+ E  V4 }
1930年美國陸戰隊學校在教官巴勒德少校領導下編著「登陸作戰之教材」,次年以該校作戰幕僚為主,分析一次世界大戰中達達尼爾、加里波里戰役中各項細部情況,及與海軍大學就可能發生的太平洋戰爭現行計畫中前進基地問題共同研究,以及以海軍40年來有關兩棲作戰的各項試驗為基礎,於1934年末完成了一種執行兩棲登陸作戰必要的訓練教材,而這本兩棲作戰準則教範,定名為「登陸作戰手冊初稿」。
 樓主| 陸戰憲調士官長 發表於 2005-6-6 17:43:13 | 顯示全部樓層

聯合兩棲作戰演進 p2

1935年後美國在不斷的演習中,檢討改良、精進兩棲作戰參謀作業技術,並促成兩棲艦艇及無線電的改良,且於1937年由魯布林公司首度建造出兩棲車輛「鱷魚」(Roebling“Alligator”)-一種兩棲用牽引車(Amphibiantractor),經試驗後改良為履帶登陸車(LVT),可以在珊湖礁上爬行登陸,1940年陸戰隊設計的裝甲兩棲車輛(LVT-A)開始生產運用。這是歷史上一個軍事團體用合乎邏輯的方式,從教令的原理,經過實驗而發展的技術,創造了所謂的「此次(二次大戰)戰爭中影響最深遠的戰術發展」。
! z3 `: U0 t6 r$ l4 \6 I  u, K! B. ~' @( j; `: G
登陸作戰迄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美國陸戰隊在這個時期中,對兩棲作戰所投入的研究工作,不僅奠定了兩棲作戰技術的基礎,更為爾後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在歐洲及太平洋戰場上戰勝軸心國開創了勝利的先機。美國陸戰隊此一努力,不僅從此奠定其於世界兩棲作戰執牛耳的地位,更影響了整個世界兩棲作戰思想的發展。本時期重大的發展概有:飛機與潛艇的出現,對登陸作戰的實施,產生了劃時代的妨害,登陸作戰不僅須獲得制海權,同時制空權亦需一併獲得,且空中火力對登陸部隊之密接支援的價值獲得肯定,並將航空兵力編組於兩棲部隊中;美海軍及陸戰隊在面對未來遠東日本的威脅,開始有系統的著手研究兩棲作戰學理,並研訂了兩棲特遣部隊中各參之作業程序與技巧;在實戰中體認並確立了以營級單位為突擊基本單位;開始著手設計專供兩棲部隊登陸突擊所使用之輸具;登陸突擊必須講求奇襲,並須以強大之兵、火力以確保初期登陸作戰之成功。 1 ], m+ V% y% Y$ b( l$ g; b

, t: ~! O) ?, v1 D! [  W; z, U三、第二次世界大戰(西元1939年-1945年):
) E7 m5 j7 n6 O7 W
/ `! N0 ~* X% Z( ^兩棲作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它的鼎盛時期,僅在此次世界大戰兩棲作戰於歐洲及太平洋戰場方面,使用了約103次,兩棲作戰在戰爭的試煉下,其技術不斷改進,作戰效能不斷提昇,發展幾近完美,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佔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二十世紀中葉的作戰言,從海上進行突擊的技術有了革新,這像閃電戰與空中轟炸對陸上及空中的作戰一樣的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北非、西西里、義大利及最後的諾曼第登陸,使盟軍由希特勒手中重獲主動。在太平洋方面,尼米茲的跳島作戰,以及麥克阿瑟的沿東南亞群島的兩棲戰略,促成擊敗張惶失措的日本門戶。
5 f0 z0 u2 e1 u7 z0 M' \
% F0 B: H# c! D# k$ N第二次世界大戰於太平洋方面的戰事,幾可說是聯合兩棲作戰的戰場,日本的西侵中國、南進攻勢,及同盟國於太平洋戰場的反攻,可說是由兩棲作戰發起,亦結束於兩棲作戰。1937年日本運用兩棲作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引發太平洋方面戰爭,中日戰爭爆發,日軍於中國到處實施登陸作戰;1941年12月日軍對馬來半島、菲律賓、塞班島、帛琉諸島的登陸作戰,大舉佔領領土;1942年6月日軍對中途島登陸作戰,受到美軍海空截擊,致遭受莫大損失,而不得不中止作戰(這也是日軍在太平洋戰場上海軍首次的挫敗)。太平洋方面戰事,初期日軍擁有制空、制海權而恁意運用兩棲作戰,大恁擴張,大有一舉攻略亞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之勢。自其突襲美珍珠港海軍基地後,美國參戰,逐次投入海、空兵力後,始扭轉整個戰局,自1942年8月7日瓜島美軍兩棲突擊登陸以後,整個太平洋之反攻作戰,幾以兩棲作戰為骨幹,美軍運用制空、制海優勢,在西南太平洋作一連串的兩棲躍進,藉由兩棲作戰逐次削弱日軍海空戰力及整體國力,而近逼日本本土,在準備登陸日本本土時,終因原子彈的使用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 * Q3 d  y# s5 y3 E; U" Q

9 p+ E3 U. K: z' K6 G: S( U& |兩棲作戰在這個時期發展幾近完美地步,其確立了登陸部隊應遂行的任務為:奪取一海空前進基地;阻敵使用某一基地或設施;便於爾後作戰等。而且通常是一個戰役的一部,或是一個階段,目的則須視戰役構想而定。另在裝備及編組方面為因應戰場需要,亦發展出了專為兩棲作戰設計的兩棲指揮艦AGC;運送戰車直接搶灘的戰車登陸艦LST,其後因在珊瑚島作戰時,在突擊階段很難直接搶灘,而改為裝載LVT及登陸部隊;設計出在海上修理小型艦艇的船塢登陸艦LSD,在實戰經驗中發現了載運大型登陸艇LCU、LCM越洋的新用途;載運步兵飄洋過海的步兵登陸艦LSI,最後因空間極為有限,不適載運步兵作遠程航行,於是改裝成為砲艇或火箭艇,在近岸支援登陸部隊作戰;裝載4至5輛戰車的中型登陸艦LSM,使戰車容易登陸,再加裝火箭發射器便成為兩棲作戰利器;於登陸初期直接以火力支援步兵的登陸砲車LVTA;在D日H時前,先行掃除灘頭高潮線以下一切障礙物的水中爆破隊UDT;偵察高潮線以上海灘防禦工事,以及設施區敵軍狀況的兩棲偵察組ARP;控制海軍艦砲支援、空中支援及艦岸通信的海空通信連等裝備與編組註。至此兩棲作戰的發展,無論在思想、技術及戰具各方面的發展,已臻完美的地步。
# h3 [* `, B6 r, P, m" W* r5 \
1 w# B+ Z+ Y4 k* n/ H6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西元1946年迄今):
' I7 p$ |* }4 r$ h( j  S- f( Y; R3 u- P' q' q; p
在兩棲作戰發展近乎完美,準備登陸日本本土時,原子彈的使用不但結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使兩棲作戰在核子陰影下,登陸船團成為核子武器最佳攻擊目標,因此兩棲作戰是否能適用於未來作戰而爭論不已。1949年美軍曾參加諾曼第登陸的布萊德雷陸軍上將在國會作證:「本人預測,大規模的兩棲作戰將不再發生。」;1975年,美國防部長斯勒辛格在國防報告書中也指出,在高度威脅地區實施登陸,難有成功機會註。此時美布魯斯研究所也發表了一冊反對兩棲作戰的攻擊言論及具挑戰性的書籍「今後陸戰隊將何去何從?」其論點是「對於陸戰隊所負主要任務-兩棲作戰-的需要已不甚明顯」。然而在1990年代中美國仍有許多這一類作戰,其中大部份固然在規模上屬於較小者,但都有著政治與軍事上的重要性,需要藉陸戰隊特殊兵力、專長與技術來執行。
7 ^1 A" y% }+ ^: t8 C: R8 ?* `) X& C/ w8 r
就在布萊德雷上將在美國國會發表上述的預測不到一年,美國陸戰第一師就在麥帥指揮下,於韓國仁川遂行了在歷史上最為大膽的一次兩棲突擊作戰,迅速改變了聯軍戰略態勢極不利的情況,得以轉取攻勢,並粉碎了北韓赤化南韓的野心,證明了即使在原子時代,嚴厲而絲毫不懈的作戰,仍有其一席之地,而兩棲作戰仍然是一種強有力的打擊;日後再由格瑞那達與英、阿福克蘭島之爭,英軍登陸福島卡洛斯灣,證明了斯勒辛格及布魯金斯之謬誤,從此之後陸戰隊的角色僅遭到甚少的批評。 # e# o% J. R: I2 e0 y
; I' u2 g% t2 @; O, I( J
1991年波灣戰爭中,美軍因諸多因素考量,而未實施兩棲突擊,然而陸戰隊在阿曼、沙烏地阿拉伯及科威特方面,實施了13次的兩棲突擊演習,誤導了伊軍的戰略情報判斷錯誤,並藉佯動、欺敵作為,使伊軍將大批裝甲部隊集結於科威特沿海,達成吸引、牽制伊軍約1/4兵力目的,造成伊軍後方空虛,使以美軍第七軍為主之主作戰,得以自沙烏地穿越伊拉克本土,打擊伊軍左翼,而為地面作戰開啟勝利之門。在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各地實施的兩棲作戰除上述之戰史外,另有:1954年越戰中多次小規模登陸;1956年以阿第二次戰爭中,英、法由地中海於塞得港登陸;1982年以、巴黎南作戰中三次突擊登陸等。
; H' }4 e  e) r- _7 x/ K
: T5 `6 b7 |2 ^& K二次大戰後由於舊歐洲秩序崩潰,權力真空的出現,導致美蘇權力對抗-東歐圍入鐵幕,蘇聯插手第三世界反殖民地運動,美國開始以斯巴克曼「邊緣地帶」理論,對蘇聯實施圍堵戰略。由於美國意圖在歐亞保持勢力均衡,使其不受任一超強支配,而當時歐亞大陸實際已被分為兩個部份;心臟地區為蘇聯支配,邊緣地帶處於真空狀態,美國所能做的就是延續工業革命前後,以兩棲作戰做為以海制陸的工具,而承繼了英國以往「以海制陸」的角色。遏阻蘇聯權力向此一真空擴張、阻止新權力在此地區獨立成長。於是兩棲作戰成為以海制陸政策工具之一,也是武力干涉的急先鋒;因為兩棲部隊可與海軍配合於歐洲地區亦或對第三世界危機作反應時,提供快速的反應、長距離的部署、快速調查與及時撤離等優點,因而具備了「現身、武力投射及制海」,使美國因具備此種作戰能力得以對世界上任何敵對的海岸,作強而有力的入侵。自蘇聯瓦解,東歐各國紛紛脫離蘇聯獨立,俄羅斯雖承襲前蘇聯的角色,但卻因自身政治、經濟、種族的種種問題,無暇插手過問東歐事務,東歐諸國亦遭遇俄羅斯同樣的難題,仍為世界上極不穩定地區之一,加諸世界仍存在著許多潛在危機之地區,而威脅著美國利益,故美國依舊承襲以往政策,保持一強大海軍及兩棲戰力,以備必要時能將武力投射於任一危機產生之地區,確保其國家利益。 $ c2 ]' D% w5 A: u/ n* l  b
& R4 U% _, |8 Q' X8 y9 ^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武器的射程、精準度的提高-尤其是長程精導飛彈,增加了兩棲作戰的威脅程度及影響作戰之遂行。美陸戰隊在面對此等威脅的狀況下,於1950年代引進了直昇機,使艦岸運動突擊,開展至海、空域併行的「垂直包圍」戰術,但此時傳統的水面艦岸運動突擊部隊,仍然是兩棲突擊的關鍵。其後由於科技發展,於1980年代引進氣墊船後,出現了兩棲突擊「三合一」的構想(即艦岸運動三條腿:氣墊船、直昇機、傳統水面突擊艇),自水平線外發動兩棲攻擊,產生了「從海洋進行機動作戰」的作戰思想。這個時期兩棲部隊遂行之任務,開始趨向多元化的發展,除兩棲突擊的看家本領之外,亦擔負戰略嚇阻、武力展示、快速部署(反應)、和平維護、人道救援、非戰鬥人員撤離等多種型態的任務,使得兩棲部隊得以做最經濟的使用,而發揮其最大之效能。
' A2 z6 I. m1 g
6 Y$ T& t: J! s' ~8 {& g6 l, y五、演進過程:
5 Z9 t% v# a( x# r) S7 Y+ F# ~
1 G% V7 n4 x  a! B3 H綜觀戰史兩棲作戰的演進過程概可區分為下列幾個階段:
! c5 i& m8 u& ]4 V
8 U9 L' u$ V; e& K" B' w(一)因陋就簡階段: / E9 G% F$ z" m% F. K& v$ P! T
1 o0 a5 y2 m; }/ L2 Q( ]) c7 o4 G9 M
這個階段的特色,在使用現成裝備,運用一切手邊可用的器材把軍隊送上岸。可說是以軍艦或商船來承載部隊,當這些艦船到達海岸外錨泊,並利用艦船上所攜載的任何形式小艇把軍隊和裝備輸送到陸地。這階段的兩棲作戰方式極為脆弱,艦船通常錨泊在岸砲射程之內,而登陸部隊與裝備則在緩慢的舢板運送上岸。
2 M! o* l$ A) F$ R
# \/ p0 x2 l& W! w  S3 s(二)專業化階段:
; d4 q+ }2 Y9 H0 z& V' @0 f, A+ [8 U5 O- w3 c+ H) C
這個階段概約於1920年代和1930年代開始發展,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中試煉而趨成熟。這個階段的特色是,使用專門為兩棲登陸作戰而設計的兩棲艦和登陸艇,例如LST和LCM「邁克」(Mike)艇及LVT系列登陸車等。本階段艦船仍留在於離岸不遠處,雖然艦砲火力強化,可供給登陸部隊直接火力支援,但往往亦在敵岸置火砲射程內,雖然此時的登陸輸具已較舢板快速,但行動仍嫌相當緩慢,其艦岸運動過程亦甚為脆弱,唯本階段兩棲作戰前均須先期獲取、確保登陸地區之制空、制海權,且火力支援要求綿密,亦可使其易損性減至最低程度。 + y  E. {, R0 h$ q8 |  J& i
( t6 @0 c) F# n& J
(三)垂直包圍(有限度超越水平線)階段:
* V! Y8 w- n3 y0 b0 a; e# z
5 m+ |( ^5 @1 I: Y+ c當「原子彈」出現戰場,對以往兩棲作戰方式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及危害,兩棲作戰在進入1950年代後,引進直昇機,使得兩棲作戰技術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垂直包圍」,使兩棲作戰得以脫胎換骨。因直昇機的運用,使兩棲部隊具備了些「超越水平線」的能力。但亦因直昇機的載重能力有限,所有的重裝備,包括裝甲車、自走砲車等,仍需由緩慢的登陸艇載送上岸。 5 o- u% S& E3 k1 R
# v2 |7 ]: v2 _
參、結語
' N9 ]# t, S6 P. R5 a! g* i
, O; P" N- |# g' F' C8 i當人類活動領域由陸地跨越海洋,走向探索另一個未知世界時,洲際間的各項事務交流日益頻繁,隨之而起的經濟、政治利益亦隨之糾纏不清。海權為確保「利益」營運而生,為因應武力投射問題「兩棲作戰」因而興起。在漫長歷史歲月中,人類文明歷經三波變動,隨社會型態、科技、生產方式、制度等變革,亦引發軍事的革命。在前述戰史中兩棲作戰亦隨軍事革命,不繼的演進,以求生存於科技一日千里的今日,而發揮其最大功效。
" z% ?6 r) t$ P; E4 i8 P5 b9 q, P6 c& T8 I2 }4 V$ w8 n( b
兩棲作戰隨著三次的軍事革命有了上述三個階段的重要變革,現今因資訊革命正引發出第四次的軍事革命,兩棲作戰在充塞高科技戰具掌控作戰全空間下,將會是以完整的「超越水平線」作戰型態呈現在世人眼前,但此種軍事革命產生之變革將會於何時、何地呈現,而再次震驚世人,將是所有陸戰隊員拭目以待的。
fzkbr 發表於 2005-6-7 12:33:58 | 顯示全部樓層

USMC簡介

USMC包括兩棲作戰為主的Marine Corps forces (MARFOR) 、負責基地警衛的Marine Corps security forces (MCSF)、派駐海外大使館的單位。! r8 j/ t7 m2 ?0 q8 l/ x# f9 O
( J( u& o: I9 R
其中MARFOR是最大的部隊,主要由三大部份組成:
4 ^! \- `  u6 f: h陸戰師、陸戰航空聯隊、支援群,而由以上三個單位,陸戰隊的編制極為戰性,以不同的需要和層級作戰編組為兩棲陸空特遣隊Marine Air-Ground Task Force (MAGTF),概述如下:* |: }6 |$ u* w& Q

! Y$ n7 `. ~5 C, d/ d* f1 F1. 地面戰鬥位,Ground Combat Element (GCE)
4 R8 T0 H( J* y$ F' M9 e4 n! v 1.1. 陸戰師(Marine Division) *4個
/ `7 J# C& @. e3 k7 Q% i       直屬單位-  D+ f5 ?3 M! E. i% w2 `' I  [
         *兩棲突擊營(Assault Amphibian Bn) *0~1個/師0 l$ @6 l) F9 A  P) \1 {
         *輕裝甲偵查營(Light Armored Recon Bn) *1個/師
8 s7 X0 b2 h4 K3 Q; ^         *戰鬥工兵營(Combat Engineer Bn) *0~1個/師2 z* [2 b7 g6 R1 V" ^( n
         *戰車營(Tank Battalion) *0~2個/師
$ W/ T. S$ z0 q& }. S( p         *兩棲偵蒐營(Reconnaissance Bn) *0~1個/師1 H% m9 |$ ?; @2 b5 T. G
         *戰鬥突擊營(Combat Assault Bn) *0~1個/師
" F3 Z* |+ K% j/ ^4 ?( x, b   1.2. 陸戰團(Marine Regiment ) *3~4個/師
2 }$ h: r% M# _" [+ I, p6 k: X$ v   1.3. 陸戰營 *3~5個/團, I2 L/ ]9 y' Q# ]9 y

% J( x0 X- r9 q5 V1 M2. 航空戰鬥單位, Aviation Combat Element (ACE)3 }8 n4 L( \: }; ?4 L
 2.1. 陸戰航空聯隊(Marine Air Wing ) *4個
: A2 O$ X4 N7 k& `  H 2.2. 航空大隊(Marine Aircraft Group) *2~4個/聯隊' m( B* b" P" T2 O6 p  x
 2.3. 管制大隊(Marine Air Control Group) *1個/聯隊/ s( c% j, T& U1 m3 m( x" b
 2.4. 支援單位(Aviation Support Element ) *0~1個/聯隊* S/ U' ]4 c( g5 r1 M8 w" Y' u/ s2 \
 2.5. 直昇機中隊(Marine Helicopter Squadron) *1個
$ X! b8 y$ j3 q3 @% P3 b. P6 h/ s/ F. {" V- X' J$ y2 V  H
3. 戰鬥勤務支援單位, Combat Service Support Element (CSSE)- T, u- ]5 Y" Z# I4 s
  3.1.勤務支援大隊(Force Service Spt Grp ) *4個
/ ?4 A( `# I. i- T" _. L  3.2.遠征軍勤務支援大隊(MEU Service Support Group, MSSG )
! K) X2 E" B8 a  C: r: [  3.3.戰鬥勤務支援大隊(Combat Service Spt Grp)' P3 t( X$ Q0 T5 k8 R' w+ ?: \
6 E- ^" d& p* ?$ H! ?+ N+ u* q% ?* W
4. 兩棲陸空特遣隊(Marine Air-Ground Task Force)
' F3 a; O: A# ]  4.1.陸戰遠征軍Marine Expeditionary Force (MEF)1 \: E( p# M" H; @
   -由陸戰師、航空聯隊、勤務支援大隊各一組成
  Y6 r. ?) d3 I4 q7 t  4.2.陸戰遠征旅Marine Expeditionary Brigade (MEB)
/ k5 |' f( R# G" q# \+ D- @* M   -由陸戰團、航空大隊為主體,加上其他所需單位,裝載於船艦行兩棲突擊
& v% p, Q+ g/ G- t7 ]( `# @  4.3.陸戰遠征預備軍Maritime Prepositioning Force MEB (MPB)
' z1 F! _, W* z* H* ^   -比一個MEB還大,用於佈署於一個戰區遂行任務
6 ]' f+ i7 t% c# g+ x+ j  4.4.陸戰遠征單位Marine Expeditionary Unit (MEU)& M9 e. X8 e- r( D+ a; u* D8 r
   -相當於一個配屬航空和支援單位的陸戰加強營9 L5 }) a0 ~  I4 Z$ z. q' e
  4.5.特殊任務編組Maritime Special Purpose Force (MSPF)
/ k1 [" K; W! v7 B
& i) j# e) ]2 p% N: `司令部則有以下五個:
) T8 ~& Q& I+ z; P% E, ^6 L0 U7 C 1.MARFORPAC, 太平洋陸戰隊司令部! q8 E2 J1 ~( ~; H5 ?8 B! O
2.USMARCENT, 中央陸戰隊司令部(中東、部分亞洲)2 |4 n+ L" p" w# B
3.MARFORSOUTH,南區陸戰隊司令部(南美)6 `, M( }8 A6 g* f$ J
4.MARFOREUR,歐洲陸戰隊司令部(歐洲、非洲)% K8 u) g: U4 t, I4 {9 c
5.MARFORLANT, 大西洋陸戰隊司令部
. R7 D- U, E# g5 ?* X6 b 前面介紹的MARFOR主要是由MARFORPAC和MARFORLANT指揮。
/ C1 ^3 X: n- \) c5 [
( i! q" X, J- [" Y0 d: \參考資料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11-15 07:34 , Processed in 0.041650 second(s), 9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