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x=yellow]MP269C570T : 以下文章,雖小弟一字一句所打,但版權仍是印頒本文的憲兵訓練中心所有,請尊重智慧財產權。雖然憲兵訓練中心以裁撤,原作者可能已退伍.....[/box]; x$ ^3 b* n8 Q2 r _0 o
8 Y+ G/ O6 N& y' p2 o憲兵簡史 取自憲兵訓練中心印頒 憲兵新兵訓練教材 (一般之部) 中華民國86年6月; ^! s0 C/ @/ G' I# }; e
6 C% p0 B! Y3 e7 p' P
1.前言# _" C E* a( U# B3 ?
我國憲兵,淵源甚古,但革命憲兵之建立,則自 國父孫中山先生,於民國三年廣州大本營手定「憲兵服務規程」始﹔期後民國十四年第二次東征之役,先總統 蔣公正式編組憲兵,於民國二十一年成立憲兵司令部,同年國民政府頒佈「憲兵令」始憲兵部隊之編組、指揮、訓練、勤務等各種制度,得以確立,先後歷時凡六十年,此期間,先烈先賢之慘淡經營,奮鬥創造,其用心之苦,用力之勤,誠令吾人景仰不摯,永恆難忘。, r" u4 V$ G, j# v' y* u0 l
& Q; z1 S A- h8 s H- b* c2.本文4 \8 s1 M, N7 t4 r* D T
憲兵之創設與發展$ k# G! s* Z0 m
我國近代憲兵,始自清末光緒二十六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後,用以輔助地方警察,維持軍紀。日俄戰爭後,清廷於光緒三十一年,派北洋五大臣考察西歐各國制度,意圖變法維新並派三位大臣東赴日本,仿行日本憲兵制度,聘請日籍顧問在天津大沽口創辦憲兵學堂,正式採用憲兵名稱。
7 K: l, |- `" n# x- ^& |+ D[box=yellow]MP269C570T : 此變法非光緒帝的百日維新,而是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所主導的革新,主要考察君主立憲與民主立憲的差異。八國聯軍後,成立京師善後協巡營,負責北京城內的治安[/box]9 K8 C6 |6 {# o9 Y0 I: ^& R
6 |- h$ W5 l7 V! Q2 Y1 N$ U9 j8 c6 C
(1)創設/ O% l7 M+ M5 Q7 }9 ^
廣州大本營時代:民國三年,國父於廣州大本營大元帥府陸軍部總務廳內組織憲兵組,並手訂憲兵服務章程十九條,是我國革命憲兵之始基。
/ V+ _9 U* b! Y
9 D# O, X- [! l/ a黃埔軍校時代:民國十三年六月,革命軍政府創辦黃埔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因時代需要,乃由軍校第二期,設憲兵科,以造就憲兵幹部。* X$ S8 c8 U3 ]7 g# k* \
7 @1 P- l: o! e
東征時代:民國十四年十月第二次東征,以隨軍警衛學兵連改為憲兵連,旋擴充憲兵連為憲兵營,並於黃埔軍校成立憲兵訓練所。[box=yellow]MP269C570T : 大概因此陸軍的新訓中心,叫剛入伍的菜兵叫新兵,我們憲兵是叫剛入伍的菜兵為學兵的原因吧?[/box]
( B* S0 u. V6 n, L0 p1 B m$ K" L- M! ^' v0 a; Z
北伐時代:民國十五年七月,將原憲兵營整編為三個獨立連,另成立憲兵團,隨軍北伐。% l* g0 ?7 L, H3 \7 S
& L/ U3 \( J+ b$ i3 _, B臨時憲兵司令部時代:濟南慘案後,政府慎重中日外交絕續,於民國十八年五月一日,在南京組成臨時憲兵司令部,選任黃埔軍校訓練部主任為司令,率憲兵一、二團開赴山東,接收青島、濟南,任務完成後,於同年十二月將憲兵司令部撤銷。憲兵兩團,歸首都衛戌部節制。: v% W8 x v! a' C8 l1 \+ ?
& n% P) l& q& ~# V! W(2)發展$ {7 H& h4 q1 x0 V e7 K
成長時期:(民國二十一年至民國二十六年) 民國二十一年元月十六日,憲兵司令部正式成立於南京,以谷正倫將軍司令,其採日、德憲兵之精華,融合革命潮流與國情之需要,頒「憲兵令」及「憲兵服務規程」,明訂憲兵主掌軍事警察,兼掌行政警察、司法警察。民國二十五年,憲兵學校在南京正式成立。[box=yellow]MP269C570T : 目前一般派出所的警察就叫做行政警察,和刑事警察、消防警察、國道警察、交通警察等不同[/box]) x, u0 q$ g- R' w% r0 e8 a
* |" m6 {; Q, j鼎盛時期:(民國二十七年至民國三十八年) 民國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間,憲兵配合抗戰情勢,及戰區需要,連續擴充十個團,並改編北平憲兵為第十四團。至抗戰勝利兵力擴充至二十七個憲兵團,五個教導團,三個獨立營,及特務營,重兵器營,通信營,騎兵連等,分駐全國各大都市及交通要點。! X; Q% @. w1 E
0 o6 G& {' }, a8 K1 V6 w4 d: _1 E
中興時期:民國三十九年,憲兵司令部在台北重行組成,將大陸撤出之各團零星部隊及原駐台之四、八團整編為一、四、七、八、九團及特務營。並修改憲兵令為「憲兵勤務令」及憲兵服務實施細則。民國四十一年分別實施地區配置與軍中配屬憲兵制度。
5 Z ^7 ^9 u% X+ g" e
6 i) z, f, T3 }4 x/ `1 ](3)憲兵光榮史實2 B* W1 ]% W6 e, l
東征:
7 K7 `( D1 c, v# F* p+ W* s民國十四年一月,陳炯明叛亂,盤距東江,領袖率黃埔校軍,親自東征,三月底定東江。九月陳逆殘部嘯聚徒眾,八月,國民革命軍集中各部隊於增誠、石龍一帶,首克惠州,以鋒銳之勢,收復海陸豐,平定潮梅,至是始有統一之兩廣,作為革命根據地。
9 h$ T f- E9 U$ O& U0 l' \9 S( [. z( Q ?: w( }$ {
[box=yellow]MP269C570T :東征攻克東江後,首創東江憲兵隊,是我憲兵部隊之地區憲兵隊始祖[/box]1 `2 I3 P7 R! O7 j- t2 _! E
% \4 l7 m1 G x& T
北伐:4 S! {7 s3 b+ ?6 h2 P. H6 z
民國十五年,國民革命軍在廣州誓師北伐,領袖沿粵漢路指揮軍事北上,由東路出閩浙,策應作戰,長沙、武漢、南昌相繼光復,十六年光復南京,建為首都,十七年北平光復、東北易幟,順利完成北伐統一全國之任務。
! i+ y' a7 T6 ~1 v$ A; ^/ w- _9 C; I8 V/ R; A! ^! }( p! ?
一二八戰役:
# Z6 s5 M7 J* S9 Z民國二十一年,在滬浪人藉口日僧被殺,駐滬領事向市政府提出抗議,並限於二十八日午後六時前答覆,晚十一時日軍即開始向天通庵國軍襲擊時,駐滬市之憲兵六團全部參加戰鬥,憲一團駐上海閘北,第九連於日寇攻閘北之際,即力阻來自虹口之攻擊,檢討此役,憲一、六團參加官兵,無一退出戰場,死亡官兵數百人,此一忠烈事蹟,將永為後日的敬仰。. T# j, K) H; k3 e$ \4 `1 z
6 f4 b5 d" ]2 p' a0 H+ ]南京保衛戰:/ G8 J% |/ b1 w+ C3 x/ H; ]
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抗戰日起,日寇攻佔上海,奪取蘇嘉、繞鎮江、趨金潭,直逼首都南京,憲兵即派蕭司令率憲兵二、五、十團及教導團、教練團等五個團衛戌南京,編入南京保衛戰的戰鬥序列,雖於十二月十二日南京失守,但此一戰役我憲兵傷亡五千餘人,我憲兵此效忠國家抵禦外侮的犧牲精神,定以與日月爭光,永垂不朽。, {) i; U. @" S8 k+ e7 k
, L+ B: ~& t* M9 X- V
遠征異域,宣揚國威:* y4 [" G5 x; b
民國三十二年二月上旬,我憲兵獨二營,奉命隨軍遠征赴緬作戰,除服行戰地勤務外,並於盟軍策退時,擔任掩護友軍及保護臘戌華僑撤退之任務,我憲兵冒險犯難之精神,為保衛盟友及僑胞所欽佩。* q! M8 \6 @8 w3 Z1 _
& {6 z2 V3 ]& t- @6 l, }' v& {/ _
以上為我憲兵建軍以來,所歷之各種重大戰役,其他如防諜肅奸,維護治安,推行政令,整肅軍紀等事蹟真難以指數,此故我憲兵先進血汗所寫。: Z# X5 J( Y2 r5 Y5 e" C5 G3 }
+ \6 M6 m& R* g5 C% l& z# v浦口剿逆:
& s% o Q( a& B( K民國十八年秋,政府調召友三部屬數萬人,進駐浦口候命南下,處理兩廣混亂局面之後,石逆潛諜不軌,砲擊下關,叛軍知我有備,即率部北竄,我憲兵第二團奉命隨第五旅渡江討逆,該團於次年一月十日,進克明光,石道率親信北遁,殘部政府收編。
, `" s! u0 m) e* b; v' J) p8 t. p7 P1 ?
太湖剿匪:! @0 b& t: X/ h4 f6 b2 |
民國十九年,湖匪大保阿書,鄭憨大等,橫行湖南,政府令憲兵二團配屬松滬警備司令部,擔任剿匪工作,歷時三月,除鄭匪率眾繳械自首外,於均予以蕩平,大保阿書逮捕正法,該地區之居民使得安居樂業,並稱讚憲兵剿匪之威德。: g: F" e8 N: r% S; W
( K) v L4 F J0 u) h, r. Z F1 {皖南剿匪:, n9 H3 V' a" M* B' p
民國十九年,皖南股匪千餘,出沒繁昌,南陵間,我憲二團於二月十六日進駐蕪湖,即兵分三路向匪搜剿,經二月努力,斃匪首梁老么及匪徒六十餘名,其餘悉數繳械自新,從此地方始得安寧。
) A! ]( a5 \7 d% A( b3 A
1 j% }/ [* j, y2 V) U0 ^湘西剿匪:
' ^( m1 M4 {7 x$ d8 l: k民國二十八年,湘西土匪危患地方,我憲兵奉命清剿,當即調集第七、九、十團及憲校軍士隊十三期等單位於最短時間內,將為禍地方十餘年之積匪,徹底肅清,使西南交通暢行無阻,人民安居樂業,為當地人士所稱道。, k1 t" V9 Y3 J% [/ E1 ?( K
: Q1 Y6 S7 l! d: t/ o. c9 m# E(4)憲兵傳統精神
: @. o. ^ A* p; v' |忠貞軍風:
; u0 o7 n a' J* ~8 B, V民國五十五年元月十六日,蔣總統 經國先生在憲兵司令部部慶時題字,以「發揚忠貞精神,維持鋼鐵紀律」訓勉憲兵,同年國防部以通乙字第十八號令,核定「忠貞」為憲兵軍風。憲兵具有忠於主義、領袖、國家之歷史傳統精神,必須思想忠誠、信仰堅定,不為利誘,不為勢劫、於危疑中,犧牲奉獻,忠貞不二,達成任務。
$ U/ P8 u5 b2 {1 N. K
9 |1 U; _( w0 p傳統信條:6 _7 |2 B0 Q0 U, m' N: d
民國二十三年二月,先總統 蔣公在漢口對憲兵官兵訓示,以「和平、勇敢、廉潔、慧敏」八字訓勉,作為憲兵修己自律的準繩。憲兵勤務令第十條,明定憲兵服行勤務時,應恪遵和平、勇敢、廉潔、慧敏之信條。( s% H8 B% H) U% Q- J' F1 s
憲兵執行任務,應以親切和藹態度服務軍民,秉持潔身自愛之操守,發揚犧牲,負責之精神,克服艱危,並對影響服務諸情況能洞察人微、敏捷反應,適切處理,克竟事功。0 a6 F9 _5 m# Q9 W* V0 z; z5 w
5 s/ T+ |3 c" O5 M/ P: _梅荷志節:
0 l6 ^- d0 u! X; T- g; `蔣總統 經國先生於民國五十六年在憲部成立三十五週年部慶時,以「紀律如鋼鐵,志節如梅荷」為題,對憲兵官兵訓示:「我今天以梅花與荷花的堅貞和純潔,作為比喻,來勉勵你們全體憲兵官兵,要知道梅花開放在降冬的山野,經得起冰雪,充分表現出堅貞不拔的志節,這代表在苦難及危險地區服勤憲兵的精神,而荷花開放在夏日的泥塘中,它能夠出淤泥而不染,站出清秀而艷麗的花朵,這代表了在都市服勤憲兵所表現純潔的操守。」梅荷為憲兵的精神的標誌、梅花代表憲兵堅貞不拔不畏不拒的精神,荷花代表憲兵清白純潔的操守,憲兵官兵必須善自體察,涵泳培養,而在日常生活中、工作、服勤、戰鬥中實轍實踐。4 w* S$ s5 G0 Y5 f& J7 e& I
7 Y5 A3 X; I3 @5 }鋼鐵紀律:$ D* I2 ?0 |9 d. l/ C" y7 S
憲兵必須軍紀嚴明,每一官兵皆當戒慎自律,謹守法紀,貫徹命令,克盡職責,以發揚憲兵光榮傳統,並收正己正人,示範三軍之功效。
) m$ E8 l5 P, N! y4 @6 }* F
( V& ?) @/ q+ e/ b5 ^2 f* G(5)怎樣做一個憲兵: K! t; @3 L2 O6 \
思想忠貞,信仰堅定﹔憲兵是領袖的憲兵,又是革命的憲兵,因此我們要忠於主義,忠於領袖,堅定反共必勝,復國必成的信念。
1 y7 ?, X: K* O _' q% v( |+ n; a刻苦耐勞,冒險犯難﹔民國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領袖在重慶對憲兵學校官兵訓示:「你們到憲兵部隊裡面來,原是為了克盡自己革命的職責,為國家主義來盡忠服務,所以你們要格外的耐勞刻苦,不畏難、不計報酬。凡是人家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我們憲兵一定要能忍受。凡是人家所不敢擔當的任務,我們憲兵一定要能擔當,而且憲兵的智慧要超群拔萃,必須冒險犯難中試鍊出來的」
+ {& x/ |% a" f" r+ W+ u$ h0 ]+ h所以我們必須不愧為一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憲兵。能想、能說、能寫、能做,憲兵不僅能保障生命,而且要維持軍隊紀律,社會治安,因此我們處理案件時,能觀察入微,糾察人時,能使人心悅誠服。頭腦機警,能制突變,我們憲兵服行勤務,往往是單獨一人,因此一定要運用自己的頭腦去服勤,要判斷,臨機應變,處置狀況,如此,方能防治突變,達成任務。' t. ^0 [9 e* a5 t& o3 U" h
" i4 i) N/ |# N% b& F, B; o1 K: m+ _
3.結論8 ]0 Z9 G% z7 L1 \
古人云:「創業維艱,守成不易。」我憲兵過去既有如此輝煌而光榮的史實,今後吾人應如何珍惜發揚,實待我憲兵同仁之努力,況今反攻在望,復國工作更形艱鉅複雜,吾人讀史在此,緬懷先烈,念及在茲,更須辛勤研究,奮發自強,如是方能完滿達成我憲兵之重大職責,願同志們努力。1 x2 f, Y" P3 A0 s: Q4 W$ N
7 A% y4 l, ~3 p
# i+ N- Y+ ]" D: Y
由Infantry學長所補充,憲兵學術季刊第五十五期蘇育平發表之《憲兵制度的先驅者----法國國家憲兵》一文中,以及DDS學長在憲兵歷史討論區《獨具特色的各國憲兵》所提供的日本憲兵資料中發現有關我國憲兵源起的資料,擷取整理後貼上。
, m2 n& d8 a: Y8 O
$ T3 F+ [: s1 g) W$ n/ [# p9 r8 ]「憲兵」一詞之源起" d& b2 {' W: A& ]
7 w/ F4 S% d$ f9 g
漢字「憲兵」此一新名詞係首次出現在明治六年三月時制定的《陸軍省編制條例》中,日本憲兵自此被列為日本陸軍各兵科之一。考其緣由,實乃日本在1867年明治維新之後,時任日本陸軍部長之山縣有朋於明治元年(1867年)至明治三年八月至歐洲各國視察軍情軍制,回國後決定日本陸軍採用法國陸軍兵制,並由明治天皇正式下令使用「法國憲兵(Gendarmerie)」的制度。明治十五年(1881年)依《憲兵條例》創設憲兵。
7 D4 P' _/ E8 k& g5 x
% N. E2 c1 K( M8 S中國憲兵肇建於大清國陸軍警察+ C$ E; A, @1 Z) E, A
6 B p# L8 |% j2 q% Y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派遣北洋五大臣戴澤、戴鴻慈、徐世昌、端方、紹英等五人出國考察各國政治制度,以利推行新政。戴澤等赴日考察後,決心仿行日本憲兵制度,遂由慶親王奕劻與日本訂立合同,聘請日籍顧問川島浪速於同年在天津大沽口創設憲兵學堂,並上奏請試辦「陸軍警察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陸軍尚書鐵良秉奏的《試辦陸軍警察奏摺》中提及:6 E; j) N* D" m f `( I
+ r8 D- W$ J6 Z A7 s「竊維治軍之要,紀律宜嚴,而先事之防,稽查宜密。考之歐西各國,於軍隊駐紮處所,皆設有軍事警察,兼為地方警察之輔助。日本仿行其制,名為憲兵;海陸軍人盡歸監視,法意良美,收效無形。…擬於臣管轄之憲兵學堂內,挑選畢業學生編成陸軍警察一個營,駐紮京師,監察各鎮……。」& V, a* ?4 Z" ~( K4 S
, I1 a' w# L+ ~: t0 M
光緒三十二年清朝的陸軍警察部隊(即為憲兵)正式編成。並在新練陸軍的各鎮(師級部隊)、協(旅及部隊)中設立部隊憲兵。在清朝《陸軍警察規則》第一條中規定陸軍警察的職責為:「陸軍警察為軍事之警察,專司稽察陸海各軍官長士兵,應守紀律及一切規則等事宜,兼為各地方行政司法警察之輔助。」
7 N8 b( n+ `! v% i0 j
- ?6 l+ Z8 Y' \2 ~[ Last edited by MP269C570T on 2005-9-12 at 11:21 ]0 a' r+ Z( ?/ W, U# k# A
( {% F5 i7 m. Y& a% ][ 本帖最後由 MP269C570T 於 2006-3-1 19:32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