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來說應該看不到啦~ 小複製一下,讓對岸朋友接收∼
2 B' w' w: _6 K( |
8 U0 _3 ~ W3 f- t0 [& U3 ]$ _& s1 H7 g南京江寧府-憲兵學校方面:
: K* A# z9 v4 {% }# z民國廿五年三月一日,為造就憲兵幹部人才,並研究、改進其學術與應用器材等起見,憲兵訓練所改制為「憲兵學校」(直隸軍政部,隸屬校本部);蔣中正任校長,谷司令改任教育長,技術班亦改名為「軍事體育班」(即為現在戰技班的前身)。2 X1 B h- ^: j) p% }
( a- S" s$ g/ Q, ~/ l% L
甲級學員隊改名學員隊,由中央軍校學生每期畢業撥60一100名充之,必要時可考選各機關部隊之各兵業科軍官,曾任職1年以上,志願轉科為憲兵軍官者先之,修業期為6個月。 ) t: O$ j: \* H z, u) W2 b/ ]
3 V4 c1 n- x1 k9 A- a% k! f: t
乙級學員隊改名學生隊,遴選憲兵各團優秀準尉或上、中士充之,名額為60─100名,修業期為1年。# k; q2 C) Y5 F8 a; s5 k0 V
9 x/ v. ^+ V1 w& J+ `/ z4 I& v3 ~丙級學生隊改名軍士隊,考選憲兵各團資深優秀之憲兵上等兵或下士充之。定額216名(上等兵126名,下士90名),每年考選2次,修業期為8個月。 。% L0 D' `6 B( |4 |$ P/ H
: [! v* O5 n9 |3 j6 I j; n廿六年春,谷正倫又開辦「特務教育班」第二期學員隊,以選拔忠實、幹練之現役憲兵軍官佐及士兵為學員生,名額為各40名,分別授以特種勤務教育,修業期為學員六個月,學生八個月。
% v0 h ] [ {4 T% o# \7 m; o7 @+ s5 U8 D* ^5 O, T
此外,南京憲兵學校還設有:# d( j* H6 }. j( {" j; N
! S/ p' Q2 u x# c(1)憲兵上等兵教育,特附設教導團及補充團,考選國內青年,授以軍事學術及憲兵專科基本學術,使能充任憲兵,其修業期為8個月。 R9 W- F9 {. ?
* u% p" [, ^7 ]3 y& R(2)軍官佐屬教育,對於已在憲兵中服務而未受憲兵教育之軍官或軍佐屬,依其必要,臨時輪流召集施以相互教育,以憲校原有教官擔任教授,以資普及,而期改進。 7 I' {: _( r' }: ]( R
2 \' q* }2 g" P. v: B
南京憲校設有校長、教育長各一人。校長承軍政部部長之命,受訓練總監與參謀總長之指導綜理全校一切事宜,由蔣中正兼任校長。教育長承校長之命處理校務,並負全校行政、教育之責,憲兵司令谷正倫兼任教育長。校長之下還設有教務主任、研究委員、政治教練員、教官、助教、編譯員等。5 W+ _/ S& z& L; P
1 G( |! G p! [* Q7 a# f, z至此中華民國憲兵教育已經樹立規模,至民國廿六年抗戰爆發已達11個憲兵團與3個獨立營。. \# ?! l8 u/ C: q" r @, J$ y$ u
% J3 c6 r" Y& a9 h- u----------------------------------------------------------------------------------------------------------------" h4 i0 u) ]) v( Y! K
憲兵第七團方面:, q! ~8 ?" d6 }6 K. |
成立於民國24年2月,由第二屆憲兵訓練所-憲兵教導團產生,團長王公遐。民國27年6月,憲七團參加武漢會戰,殉國官兵百餘人。民國28年偕憲九、十團參與湘西剿匪保障西南交通。憲七團抗戰勝利後,民國35年8月由壁山調杭州,團長王公霸。一部駐南京市,主要衛守政府重要設施,如發電廠,並兼南京中區憲兵隊(37年)民國38上半年,駐南京負責首都防務。* l s& K ?- v. L
民國38年底,戰局轉逆,憲兵第七團轉進海南島海口市駐紮海南大學,憲兵二十六團一部與來自華北建制瓦解之憲兵殘部併入憲兵第七團,仍由原團長-王介艇繼任。 / _7 i0 V# H6 t5 q
' v. G7 z- G% S; h------------------------------------------------------------------------------
, C! C3 H0 _( L3 i2 b; E0 U憲兵第十團方面:
* N8 J+ j4 O+ o7 ]憲十團成軍於民國26年2月,由憲兵第四屆教導團產生,團長陳烈林,該團駐津浦線。民國26年南京保衛戰中,憲十團為參戰憲兵部隊之一部,偕練習團、重機槍排,負責守衛明故宮陣線。民國28年偕憲七、九團參與湘西剿匪保障西南交通,團長姜和瀛。抗戰末期駐湘西芷江國立第十中學舊址。" p) E9 B# J3 g" J2 j+ K. B8 K b- Q; ^
民國34年8月17日,憲令部電告憲十團部與憲二十一團擔任日使"金井武夫"芷江投降警戒,由憲十團長曾佑民指示該團代理團附郭滌負責。8月19日,以憲兵四個加強兵力排組成警衛連進駐芷江七里橋機場,原機場憲兵隊亦歸郭滌指揮。重點警衛置於:陸軍總部前進指揮部、日本降使住所、受降會場二處,負責武裝哨與便衣哨。2 ?8 m6 U' _( O2 Q; ` ?
戰後憲十團第一連駐湖南長沙負責粵漢鐵路押運工作,團長-姜和瀛。民國37年第一連配屬一五三師駐防廣東韶關(準備接受美援機械化師)。民國38年8月,長沙綏靖公署主任程潛和湖南省主席陳明仁投共,憲十團於衡陽負責收容各地來歸憲兵官兵(團長-丁劍虹)。 * p) n. l, ?3 ?2 L
+ X! f: _+ `4 c
6 t4 }& r) N0 x; o7 \+ l! V# M4 _
4 F# v; P) [3 z' ]! f
' H% i+ t& p1 _2 H3 [您那邊是不是有資料?還望您多補充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