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求助專業] 重灌電腦

[複製連結]
chrishuang 發表於 2008-9-24 18:27:37 | 顯示全部樓層
報告曜哥

關於你的問題,學弟依我所知道幫您說明一下

首先關於經常中毒的問題,可以如以上各哨的弟兄所言
安裝多功能的防毒防駭系統(無論是卡車司機、賽xx克、趨x、紅雨傘..均可以)
端看曜哥喜歡那一套系統, 但裝了不代表一定安全,如果不定期線上更新防護碼
屆時有裝等於沒裝,照樣中標。

其次網路上來路不明的郵件,或可疑的網站,能不收能不上就盡量不要
畢竟網路病毒目前已經是氾濫成災。

另外關於雖身硬碟備份資料,的確是一個好辦法,畢竟現在200G/2.5"隨身碟單價已經跌到2000大洋左右
已經是可以考慮入手當做重要資料儲存媒體,不過隨身硬碟畢竟還是傳統硬碟
一樣是很怕大幅度震動,因此這類裝置在使用中能不動就不要動,以免到時悔不當初
而且隨身硬碟備份資料還是有中毒的機會,如這一陣子網路上最流行的 kavo 病毒
就是專門干擾隨身儲存裝置,甚至透過隨身儲存裝置散播
因此這個問題還是要正本清源,電腦本身還是要加強各項安全防護
如果真的有非常重要的資料一定要永久保存(如家庭相簿或影帶)
還是把他燒成DVD光碟永久保存,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資料損毀
反正現在燒錄機與空白光碟非常便宜


以上說明
希望能對曜哥有所幫助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mp338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大盤帽 發表於 2008-9-24 19:10:23 | 顯示全部樓層
以下是學弟個人的經驗分享,不見得是絕對正確的分析與狀況,希望對學長有些幫助..
其他弟兄若有補遺與指正,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電腦常常中毒,想重灌,是否買個行動硬碟,存好資料再灌比較好?】
1>..電腦重灌前,請記得備份到另一顆硬碟的資料,也要先掃毒後再備份,不然可能馬上又中毒了!

2>..如果備份的資料,不需要常常在其他電腦使用,那麼小弟建議不要備份在行動硬碟,請學長另買一顆內接式的硬碟,裝在PC裡就OK了!
因為..
a)..固定式的內接式硬碟,故障比率會比行動硬碟來得低很多.
硬碟最怕在運轉的時候遭受巨大的震動,所以裝在笨重的PC裡的內接式硬碟,被震壞的機率自然就比行動硬碟來得低很多!
硬碟一旦損壞,那可能比中毒還來得無解!!
b)..內接式硬碟的價位,通常比外接式的便宜,花同樣的錢,買內接式硬碟,可以擁有更多的硬碟容量.
C)..行動硬碟的讀取速度,通常不會比內接式硬碟快,所以當複製或移動大筆的備份資料時,可能會有明顯的龜速感覺


【請問哪些品牌的行動硬碟比較好?】
1>..由於品牌眾多,其實很難去推薦哪個牌子好?!
有人用A牌用得很順手,好幾年也沒故障,但有人倒楣買到A牌的不良品,沒多久就故障了..
所以小弟認為以【保固年期的長短】與【維修後送的方便性】來考量,比較實在.
挑3~4個牌子來比較一下保固與維修的情況(當場向店家問清楚),再配合自己心目中的預算與功能需求,這樣大概就差不多了.

2>..行動硬碟的使用壽命,和自己使用時的習慣,個人認為其實有一定的關係.
例如:如果硬碟在運轉時,你去移動它,這可能加減就會損害到硬碟,久而久之就比較容易故障(雖然現在的防震技術已經不錯了).
這和硬碟本身的品質好壞就沒有太大的關連性.


【請問2.5與3.5吋的差別?】
1>..價位
2.5吋行動硬碟320GB 大約等於 3.5吋行動硬碟500GB
所以3.5吋勝(較便宜,同價位則大約多了180GB的容量)

不過學長如果只要200GB以內小容量的行動硬碟,那麼2.5吋的似乎反而比較便宜
這可能是因為3.5吋容量少於200GB的硬碟已經幾乎停產,量少的東西自然就比較貴吧??
總之,若學長要200GB以內容量的行動硬碟,買2.5吋的CP值會比較高,比較划算.

2>..尺寸大小與攜帶方便性
2.5吋比較輕,比較小,比較薄,就攜帶方面的考量,當然比較優.
而且2.5吋行動硬碟的使用電源,大多不需另外外接變壓器與電源線(使用PC或筆電電源),這和3.5吋行動硬碟的差別就很明顯.
當然,3.5吋也有不需外接電源的,但市面上好像很少,大都是要把變壓器和電源線帶著,而且還要有插座讓它插上接電,才能使用.


【我想買120-200G的,價錢大約如何?】
市面上200GB的硬碟似乎不多,所以160GB應是符合學長需求的最大容量.
而且買160GB應該會比120GB來得划算,請參考以下網頁..
http://shopping.pchome.com.tw/?m ... ow&SR_NO=AMAA1F

但網路上的硬碟價格,不見得比較便宜,在3C量販店的實體通路上或是光華商場有些店家的現金價,有時也可以撿到便宜.
學弟個人的習慣是..
要分期付款刷卡..在網路商店上買(非Y拍或露拍).
要一次付清刷卡..在大型3C量販店買.
要最便宜的現金價..在光華商場殺價或資訊電腦展買.

[ 本帖最後由 大盤帽 於 2008-9-24 19:19 編輯 ]

評分

參與人數 2人氣指數 +2 收起 理由
a667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mp338 + 1 精品文章,值得推薦,給您加分!!

檢視全部評分

wannder 發表於 2008-9-24 21:57:58 | 顯示全部樓層
防毒軟體沒有百分之一百,所以我的建議是重要的資料要燒起來並用外接式
2.5"隨身碟再備份一份,這樣應該比較萬無一失吧~!!(多年維修的經驗)
pili6865 發表於 2009-1-2 15:02:20 | 顯示全部樓層
NOD32這個防毒軟體不錯用!

不過還是建議把重要資料燒到光碟裡備份起來吧~~~~~~~

[dabin12]
大盤帽 發表於 2009-1-8 17:58:1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hrishuang 於 2008-9-24 18:27 發表
如果真的有非常重要的資料一定要永久保存(如家庭相簿或影帶)
還是把他燒成DVD光碟永久保存,如此一來就不用擔心資料損毀
反正現在燒錄機與空白光碟非常便宜
...

報告學長..
小弟把使用DVD光碟備份資料的心得,在此吐槽一下
那就是,燒錄的DVD光碟,並無法永久保存!!

然而,備份光碟的過程,如果稍加注意,是可以延長燒錄光碟的資料保存壽命的.

1)..選擇大廠而且有口碑的空白光碟片.
這些牌子,雖然比較貴,但相對地,他們所使用的染料層(讓光碟能備份資料的主要內含物),品質會比較好,比較穩定,保存的期限自然就比較長.
小弟經過幾年來的使用心得,現在都是使用 X德(L牌)的橘片(DVD+R)和紫片(CD-R白金片).

2)..就CD-R來說,白金片比水藍片的保存期限,會比較久(相同品質的情形下作比較).

3)..越新的燒錄機,所燒錄出來的光碟,能保存越久.
因為鐳射頭光束的衰減,會影響燒錄出來的品質及保存期限.
建議準備一台新的光碟機,只用來燒錄備份重要資料之用.(使用次數越少,鐳射頭的衰減就越慢)
當然,已經放比較久的燒錄光碟,當內含物染料層開始變質時,用新的燒錄機也比較可以順利讀取.此時最好趕快把光碟內的資料,備份到硬碟.
小弟目前是以 X峰(P牌)的燒錄機,做為燒錄重要資料和救回舊燒錄光碟內資料的工具.據說 X尼(S牌)的也不錯.

4)..燒錄光碟時,選擇較低的燒錄速度,能讓光碟資料保存較久,而且被讀取的能力也較強.
因為低速度的燒錄,能讓光碟染料層的化學變化較穩定與精確,這就能讓日後的讀取較順利且較不易變質.
小弟目前備份影音DVD時,大多使用4X,燒錄資料DVD和音樂CD時,則都用8X.

5)..DVD-RW的燒錄片,比DVD-R的燒錄片,能保存的期限較長??
小弟前陣子把同時期(約3~4年前)燒錄完成的DVD影片,拿到同一台DVD播放機播放..
發現用DVD-R的片子,有些已經發生讀取不順的狀況,但用DVD-RW燒錄成的片子,就都OK!!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它們的內部構造與燒錄原理(DVD-RW裡面不是染料層的化學變化)不同..
所以,DVD-RW損壞變質而無法讀取的狀況,就比較慢發生??
總之,幾年前用DVD-RW燒錄的片子,目前裡面的資料都沒有損壞,似乎還能撐個幾年?!

拉拉雜雜寫了這些,都是小弟個人的經驗心得,還是會有謬誤之處,若與各位學長的所知不同,請不吝賜教更正,謝謝


最後,建議各位弟兄...
燒錄在光碟內的重要資料,最好每年檢查一次光碟的狀況,若是已經開始讀取不順,代表光碟已經快要壞了,那就趕快重新備份囉!!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cpephil + 1 敘事有理,條理分明,我很贊同!!

檢視全部評分

chrishuang 發表於 2009-1-8 20:21:1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5哨 大盤帽 的帖子

報告DVD達人-帽哥

感謝帽哥的指正,我會這麼說燒成DVD光碟永久保存,是一個比較含糊的說法
正確來說,保存期限較長
以目前已知的各種儲存媒體,例如紙張,黑膠唱片,磁圈磁帶磁碟等磁性媒體,非揮發性半導體(例如快閃記憶體、唯讀記憶體),光讀寫儲存媒體(CD、DVD、Blue-Ray),都有其保存期限與致命傷

如紙張怕水與氧化,黑膠唱片怕熱與磨損,磁性媒體怕消磁,半導體怕靜電,光儲存媒體怕塗佈層也是怕氧化,而如果以上的各種媒體來說,光儲存媒體是比較穩當的。因為我看過一份資料,理論上光碟上的塗佈層品質如果良好,保存在適當的環境,是可以永久保存,所以我就說了這句:
燒成DVD光碟永久保存

所以帽哥原諒偶的無知吧
[dabin7]
大盤帽 發表於 2009-1-8 21:30:10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chrishuang 於 2009-1-8 20:21 發表
如紙張怕水與氧化,黑膠唱片怕熱與磨損,磁性媒體怕消磁,半導體怕靜電,光儲存媒體怕塗佈層也是怕氧化,而如果以上的各種媒體來說,光儲存媒體是比較穩當的。因為我看過一份資料,理論上光碟上的塗佈層品質如果良好,保存在適當的環境,是可以永久保存,所以我就說了這句:
燒成DVD光碟永久保存

所以帽哥原諒偶的無知吧
[dabin7]...

報告財哥學長..您還是達人啦!!..一眼就看出,我沒有提到"保存光碟的環境"這一點.
這邊補充一下保存環境的注意事項..
1)..放在常溫的地方.
長期高溫會讓光碟變形扭曲,所以放在一般室內常溫就好.當然,也不要放在冰箱啦?!

2)..不要讓日光或燈光長期照攝,容易破壞染料層,光碟就無法讀取了.

3)..保持乾燥不潮濕,這樣光碟上面的保護層才不容易壞,導致染料層氧化變質損壞.

不過,小弟還是要說..
即使小心妥當地存放光碟,仍無法完全擺脫光碟掛掉的危機.
現在空白片的製作技術與品質,都已成熟,據說至少有10年以上的壽命.(但這又是理論上,而實際上,光碟技術成熟,是這幾年的事,別說經過10年,連保存5年以上的新片子,恐怕也都還沒出現哩?!)
但終究還不是金鋼不壞之身..
所以,在"使用品質好的光碟片"以及"妥善保存環境"的兩大前提之下,
每隔一段時間檢查光碟,並重新燒錄備份,是比較穩當的做法喔!!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郝呆 + 1 感謝貴官解說...受教!

檢視全部評分

神龍 發表於 2009-1-8 23:41:00 | 顯示全部樓層
有關光碟片跟燒錄機方面 個人提出一點小小見解 還請大家指教
光碟片部分
1.光碟片由7層塗佈染料分別塗在一片壓克力片上
也就是各位買整個桶裝的時候上面那片透明的
因此塗料在光碟廠的購買品質上就會有價格的區分
其實大廠為了維護信譽 所用的塗料一般都還可接受
因此盡量選擇有品牌的
還有一點提醒各位
光碟片的防刮層只有薄薄的一層位於他染料的最上層
而不是你們能看到顏色的那個透明壓克力版上
因此請各位在標示該光碟片是什麼資料時
千萬別用油性的簽字筆 在上層寫 最好用專用筆寫
也別用標籤紙貼 不然你會發現 標籤紙一拿起來 染料跟著起來 光碟片當場報銷
還有染料塗佈層千萬別刮到 一刮到會照成資料會讀不到或無法判別現象
至於底部的壓克力版面只要不是刮傷太嚴重 應該都還好
至於水藍或白金片 小弟偷偷透露 其實是一樣的染料 只是染色不同而已.

2.燒錄機部份
因為現在燒錄雷射頭已經不是專利了 因此各家技術不是代工就是一樣雷射頭
所以只要裝上去別挑片能燒錄 就是不錯的燒錄機
強烈建議 一般燒錄資料 用4x燒錄 燒錄刻痕最深 因此資料比較保存久
用8x則是一般選項 16或24x 小弟則不建議 因為他出現的時機 只有再最後幾毫秒時間 沒意義

評分

參與人數 1人氣指數 +1 收起 理由
郝呆 + 1 感謝貴官解說...受教!

檢視全部評分

郝呆 發表於 2009-1-9 14:34:30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副哨 MP239 的帖子

聽說有二手的硬碟要賣(保固中,一顆300G,一顆250G)...?
我有這意願,請報價...方便的話給我型號!
我的老PC可能有這需要[dabin12]
vpoint88 發表於 2009-1-9 18:06:19 | 顯示全部樓層
報告MP338長官:
其實處理這些問題最方便又最快的方法是叫一聲『學長啦』
不過您是338梯大概可以輕鬆的喊別人學弟了!
我三不五時要幫人重灌,剛剛完成的兩台,其中一台就是騎機車
飆到我店口大喊一聲『學長啊』然後丟下來,接下來就是我的事
我這區的後憲電腦有問題,都是直接扔給我。
.....
您看咱們憲兵的學長制福利多好,可惜您住台南!要是您在台中
哈哈!上頭的老克長官在電腦界可是大老級人物,您喊他一聲學長
搞不好連機子都自動升級喔!
其實台南應該也有很多我們弟兄(論壇裡好像從事電腦工作者占很高比率喔),您不妨找找求救!

PS:外接碟便宜好用速度慢,最好當備份碟!
我跟老克長官一樣,有事沒事燒光碟備份(我是照片檔特別多)。

重灌我是用另一顆(新舊皆可,畢竟便宜),裝妥後在將有問題的硬碟
當第二顆直接裝上(不透過USB),進行掃毒,再將資料拷到新硬碟
,完成後在將這硬碟冰起來,下次使用。

至於掃毒軟體都很好也都有問題,您聽上頭長官講的准沒錯。

還是那句老話!找最近的同志,解決問題又可以喝茶!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4-12-22 02:36 , Processed in 0.045086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