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01.05•入伍第八十二天
' G/ L7 g; }' R+ w# H+ i心得
9 U0 W- I+ Q: a/ b4 e" b 這一陣子,正是初下部隊,忙著學習和應對各種新事物的階段,所以並沒有看甚麼書。不過,如果要就「學習」論,倒是學了不少勤務。
+ g h& J* G) K, F' B, P. a9 s 大致上而言,除了放封因到部至今皆屬天寒而未遇過,以及新收處理之機會乃屬可遇不可求之外,其他外圍勤務,和雜項如會客、開庭等例行戒護工作,可說大致上手。這些勤務帶給我的意義就是,勤務執行不外乎:勤、敏、慎三字。特別是戒護本身,是一種「西線無戰事」行的事務。所謂「西線無戰事」代表的是,「無戰事」只是他的表面,而「西線」本身,卻證明了戒護人犯視同作戰的的嚴肅本質。「西線無戰事」這句話反過來說,即是一有戰事,便要見紅。戒護對象要出亂子的機會似乎很小,但戒護之意義即在「零失誤」。對「零失誤」而言,哪怕只是萬分之一的出錯率,也是絲毫容不得的。, X4 V8 U8 o& m9 i0 b5 A! s" D) [8 x
不過,「無戰事」久了,難免會讓人忘了「人在西線」的事實,這是人性。如何維持不懈的戒心,做到「有戒之護」而非「無戒之護」,這也許是一種修行吧。
" D2 T7 L) D! {" N. K* B7 A
+ q5 B: |& H$ ]& V手記3 h; Y+ `( p4 |: s( }. G7 J
算一算,下部隊也十一天了。8 `" [' v& b" [8 N+ O; m/ B) U- K
從幻想的破滅,到迅速調整心態,這段時間倒也就這樣過來了。我想,在適應這的生活之後,只要開始得到「自由許可證」,這個單位我會過得很優游自在的。. D1 d% z0 O; I
有時候覺得,當兵好像在做一場夢。在夢中我們似乎自覺地在認真做每件事情,可是對於夢,卻又可以不必太認真看待,很多事,笑一笑就過了。學著神經放遲鈍一點,讓自己笨一點,一年的軍旅生涯,轉瞬即過。
" i' N2 N5 y5 B6 ? 利用空餘時間,趁隙給女友寫了兩封信,也像是在整理自己的思緒,聽聽自己心底的感受,和自己對話。很高興的是,都是一些正面的體會和心得。所以我知道,即使未來九個月的日子裡,或許會有失誤、有挫折,但這些並不會阻止我繼續向前。因為我必須證明給自己和其他人看,我走過了這一座山頭,下一座更高更陡的山頭,我也一樣能攀過它。期待退伍時與朋友舉杯的那一刻。
) c+ ^2 X, Y1 U2 b$ E7 W C' i& h& \1 v4 ]' B* S
h7 U+ m7 n" ]7 T; i% j1 R: L97.01.16•入伍第九十三天
) u1 B" }# {& ~- j心得5 z3 T1 |% X4 X3 a2 c6 F
這週的主要行程似乎都被放假填滿了。
6 p4 R Z1 f+ g4 g7 X" R 假期中把以前一些愛看的老片拿出來重新回味一番,其中麥特戴蒙主演的〈重返榮耀〉,我這次看了有較不一樣的體會。
5 z* ]* q. r. _! e& ?. h 這主要是一部描寫墮落喪志的高球天才,如何在因緣巧合下,得到啟發,重返榮耀。片中有一幕他轉敗為勝的關鍵,桿弟教他揮桿的「心法」(因為根本不具體,故曰之心法):「讓它(感覺)自然找上你」、「使自己融入天地之中,你的手比你的頭腦更清楚該如何揮桿。」
& ^' W+ ]! T( Y) C 有時候,最完美的作品或最完美的決定,只取決於當下的靈光一閃。那是一種看似渾然天成、自然無瑕,但非本人恐怕不易理解的境界。要能達到此境界,須下多少苦功、反覆操練,到了所謂「化境」後,才能如此「若無其事」地,優雅揮出致勝一擊。: q/ X$ ]. i. M! h V+ R5 [% C
古人說的好,凡境界必分三重:「第一重,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第二重,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第三重,見山依然是山,見水依然是水。」而我在專業的領域,此刻是走到了哪一境界呢?8 j7 Z7 ]% e8 x- h B: ]* n
7 r7 E* L0 h! \. k
手記
. ^" |, J* G/ S 第一次休五天假,充分享受到能好好規劃行程的自由。就這點而言,我們必須惜福。猶記收假前,趕去西門町訂做軍便服,臨走前老闆還殷殷推薦我可以訂做特勤用西裝,我笑著回答:「喔,我是看守所的,用不到」老闆聽了回了一句:「哇,很爽喔!」我抱以無聲的一笑。 I- v- F( n6 _0 B S5 ^$ b
也許吧!比起甲服、特勤、不固定的休假,我們是幸福多了。但只要有做事、肯做事,我們也同其他軍人一般,在付出時間、勞力及自由,為國家做出貢獻,盡人民應盡的義務。因此,「爽單位」在我聽起來,實在是五味雜陳。一方面不能否認確實有較輕鬆之處,一方面卻又有一種,好像不論再怎麼認真做,仍會被外人目之為爽,一切都是原罪的意味。8 q" c3 F+ \0 |7 f( F. W
不過,爽就爽吧,也沒甚麼好在乎、好計較的。當兵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就把他當之前的人生一樣看待,平常心的過、平常心的活。一年之後出社會,做個有貢獻的人,人生不就是這樣嗎?
R8 I- S1 o$ `2 {7 q' G) Q( ?. Y* i3 o2 F
1 n, f6 f" z5 G* ?4 F. e! K
) x1 Y' I! @1 z1 i# C
97.01.22•入伍第九十九天
% d% L4 f! }4 Y. K& S/ w( H& T2 d# M, Y" L5 D5 h( s9 N/ c! e
心得
; Y# D- \3 X: y 我覺得人必須讓自己學會孤獨。) u9 r9 [, o3 c2 D
所謂學會孤獨,並不是要教人立刻去實現孤獨。這裡的孤獨,是一種隨時處於「我準備好了」的心理狀態。懂得如何調整面對孤獨時的心境,進而能和孤獨的自己對話。
|# ^5 X u1 ~. `8 \# P1 t* a3 V 我認為沒體驗過孤獨的人,便不算體驗過人生;沒有好好處理孤獨的人,就不算好好處理過自己的人生。為甚麼要學會孤獨?因為人活在世上,本來就是自己來、自己去。所有的一切、來到這世上所發展的關係,乃至於血緣關係,都是後天「人─我」建立的。而這其中的「人」是我不能控制的。血親如父母,有天總會離開我們;其他非血親,如妻子、好友,也有可能緣盡而情了,一切的感覺、所有的苦樂,最後仍須回歸到「自己」去慢慢咀嚼。所以人若是不讓自己學會孤獨,便很難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這人的一生便無法活的真實。9 |+ w/ ]5 c- {/ L1 z" A4 m+ t& _/ w! [# `
3 i8 J) `! J6 P9 M; v
手記2 \- d$ ]( ?8 c4 S5 J
我覺得煩惱真的是自找的。單看「惱」這字有一個「心」,便知惱由心生,心是自己的,因此煩惱真是自找的。同樣的一件事情,你看他的角度不同,心裡感受自然不同。難怪世上太多正信的宗教和哲學,大多是教人如何觀照自己,鮮少教人去檢討他人。: z; U* ~3 e; R7 h. ~5 ?+ j
佛家云煩惱皆始於無明。至於甚麼是無明,佛家自有一套打佛腔的說法。將之譯為俗話便是:「搞不清楚狀況!」妙哉,沒錯,許多錯誤的認知及個人的煩惱,其實有很多都肇始於搞不清楚狀況。但要如何才能「搞清楚狀況」,顯然成了每個人要花一輩子去探尋追求的東西。
# Q8 y/ p% u8 b3 [ 我最近也有些煩惱。有的煩惱還真讓我「惱了」,對人發了點脾氣。我想我大概知道癥結點在哪。只是對一般人而言,最難的恐怕是要如何讓理智面去說服情緒面。畢竟情緒面若能輕易被說服,便不叫情緒面了。也許我需要讓自己安靜一陣子,讓情緒面好好去沉澱、消化,就像每次暴雨過後的水庫,當水庫濁度急速上升,超過汙水處理廠所能處理的程度時,便必須停水一陣子,讓處理場好好將濁水「淨化」成清水。一旦不好的情緒超出自己所能負荷的程度時也一樣,給自己時間去沉澱,也可以保護身邊的人,不因自己的情緒化而受傷。# o# G/ M; P4 n
我想除了戒護衛哨勤務,當兵這一年,我在「人生」這門功課上,仍有無法停止腳步的進度需要學習。
`: S: N/ g& P; l4 P9 t& _, e2 E3 o2 j7 R2 E
) {5 d. @4 F9 K. }. w% R, P* P
, r7 Z( J' @1 e; ]# T) b
97.01.29•入伍第一百零六天
* v3 z) @- m8 z/ }8 @% l+ j% ~7 E0 R" t9 X" |, W }$ N
心得
+ h2 Q* Z0 b" j* w5 ~ 最近看了一本書,叫做《在漫長的旅途中》。這事一名日本旅美攝影師旅居阿拉斯加時,所寫的見聞日記。4 o/ L; O& s' i3 q o" i. e# @1 y
我一直覺得環境會和一個人的精神心靈產生互動。生活開闊地方的人,大多心胸也是比較開闊的,文學上便有這類互相感應的說法。阿拉斯加是北國之地,人口稀少,土地卻十分遼闊。攝影家生活在其間,走遍千山萬水,看盡了許多開闊壯麗的景色,整個字裡行間所帶給人的氣象和氣息,也就與眾不同。這樣的文字當中,作者樸素的文字裡,卻寓含對生命的諸多反思。我在看的時候,也好想像他一樣,在那樣的天地中,單純而自在的活著。單純、自在,真好。 M* s& t! L1 Y; S/ ]7 H' M
# e* D9 O2 ~: V' m
手記5 F6 G7 O( W# C, z+ {% C6 N
學然後知不足,教而後知困。若要說人的生命中有甚麼東西在推動我們前進,那大概就是這兩者了。
, |, h& Y* O' y2 k) n$ c' t7 F 這一週,坦白說,也就這樣過了。未來還有三十週要過。就這中間的過程來說,到底在教我們甚麼東西呢?也許就是「耐煩」吧!每個人在入伍前都有自己的理想和嚮往的生活方式,而當兵在「義務」這個最高原則下,每個人必須放下自己原有的想法和個性,負責任的做完自己該做的事。當兵總會計較誰做得多、誰做得少,但回想自己大學時一肩扛起三個社長,一手挑起從總監、劇本乃至舞臺種種工作,為何仍鬥志高昂、樂此不疲?我想也許是興趣和認同感的差異吧!感覺當兵面對的一切,無關其它,只有「責任」兩字,你必須學會不逃避,「耐」著性子,去完成以前自己可能覺得很「煩」的東西。" G; g9 a5 u' ]( t$ o/ e& L/ c
原來真正的「耐煩」是這種感覺啊!
9 W j9 z" H; _: |, i; p. R2 c* _( v2 B9 |3 X% n' r0 S! I
+ b2 t- N+ D( ^( x
, c& m' Y3 F2 n; Q- q8 }6 O7 G" e4 L) [7 a. b% s
2 Y; U7 F4 ?2 Q x: Z/ _9 e5 f
3 M; i! S$ m; E& ^6 w, H0 d, g
( j$ g7 @' G8 u
7 l; ^1 I) u: U2 K[ 本帖最後由 cicqcicq 於 2009-4-20 17:50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