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二膽戰役國軍用兵之評析及省思暨向老兵致敬
0 L: U' A3 v/ p; y/ t7 A. E! f
0 }# ]. w( x1 Z0 V( f, R$ I此篇作者為金門榮民服務處處長鄭有諒將軍..# j5 Y( T: s( ]/ K. B* [ X
7 A7 j3 [) e" X2 w' ]" E驚濤拍岸吹沒不了歷史的痕跡 大膽江山疊印多少英雄的血淚, O8 m9 i/ R7 h3 y6 K: |/ y
捍衛真理三谿精神永誌銘骨心 朔古憶今可歌可泣天地養正氣/ t6 S. g: G* e7 l& m( K
! y$ d& P q5 a" l; C5 I大二膽島位於烈嶼西南,與廈門形成等邊三角形,大膽島面積零點七九平方公里,二膽島面積零點二八平方公里,互為犄角形險勢勝,為扼控廈門港交通之重要據點。
% X. G# s, l8 _& t! V
% [. L u, r' I& l3 k; y3 t1 F! n共軍在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失敗後,認清以大部隊的攻擊行動攻取金門,必將付出極大的代價,亦很難攫取金門;於是便想以出其不意的方式採取逐島攻略,企圖攻取大膽此一戰術據點,因此他們決定用快速進擊的方式,能在二個半小時內「解放」大、二膽島。所以共軍喊出:「要保證放響進攻金、台的第一步,堅決打下大膽島」的話。3 m/ F: K1 G! w; L+ u+ u1 x1 r
$ g( H/ z6 d! v5 }) t: ^# X
當時敵我雙方兵力為:
0 y: ^: y' G3 [; q9 G3 M: a/ ^9 ~$ u; A/ b+ \8 |
共軍進犯的主力為:第二十九軍八十六師二五八團一個營四個連的兵力,加重機槍與六○砲等700餘人、指揮官包成。我軍部隊:第五軍七十五師二二五團第一營(欠)約300餘之兵力,指揮官史恆豐。民國三十九年七月二十六日十九時三十分,共軍攻擊部隊分成兩個突擊連與兩個預備連,於廈門大學海灘地區分乘機帆船三十餘艘,在白石砲台、溪頭、塔頭、浯嶼等岸砲的掩護下出發,分由東西兩側在大膽腹部之中央沙灘登陸,進行所謂的「兩側撕開」戰術,企圖占領大膽島。二十六日二十一時,共軍先頭部隊已於北山高地南端海灘登陸,旋即攻佔北山高地;二十一時四十分共軍主力在南山高地北端海灘登陸,並企圖攻佔南山高地,雙方因而發生激戰。二十七日七時,守軍史恆豐營長依當時狀況判斷,共軍後援船團受潮汐影響已無法再次增援,遂抽調所有兵力斷然對敵軍發動總攻擊,激戰至十時四十分,盡殲共軍,恢復全部陣地。, l2 R8 q3 k' ^/ \8 A
! p/ N1 d; [0 L) a另有共軍三十餘人,在此次戰鬥中,乘船向二膽島進犯,當敵船甫抵灘頭,我僅有的三名守軍戰士,孤注一擲攜衝鋒槍跳出戰壕,大呼繳械,共軍為之氣奪,全船未有任何抵抗,即束手就縛。二十七日中午,共軍仍有大木船五艘,企圖登大膽增援,我守軍不待敵軍靠岸,即行射擊,敵船倉皇逃回廈門。大膽大捷,我守軍沉著應戰,勇猛反擊,故能掌握軍心,克敵致果。此役除溺死於海中者,計殲敵三百餘人,俘擄共軍二五二人,戰利品甚多。民國四十年十月,總政治部主任蔣經國將軍巡視大膽,以守軍光榮勇敢的戰績,乃題贈:「大膽者,方能負起反攻復國之大擔」因此,「大擔」乃改名「大膽」,勉勵官兵復國建國之重責大任。
! V0 w* a9 O% [7 d
; w3 x8 w- y5 M( F6 [0 V大、二膽戰役經過一甲子的歲月,回頭再探討當初這場戰役的成敗對海島作戰而言:的確仍有幾點值得省思和可歌可泣懷念的往事。分述如下:- ]; a. H1 d! }" r, m
1 v: d; a# b" f2 ?6 _/ v
其一、海島作戰只能勝利不能失敗,就共軍而言:堅決打下大二膽,是有它的陰狠之軍事目的和政治目的,共軍以為有其優勢的兵力及強大的火力就可以一舉打下大、二膽島,完成逐步佔領金、馬、台、澎的妄想,然而它卻沒有料到竟遭到徹底殲滅的厄運,當初共軍所訂定的海島作戰十大戰術思想的確是運用在這次的作戰上,但沒想到我守軍之固守陣地英勇表現及反擊部隊之快速反應,終將共軍的海島戰術思想給予瓦解。; o; ` E# L: s
( X' E. t2 h2 x+ @
其二、海島作戰「先守後攻」是最有利的行動,大、二膽戰役,共軍之所以失敗,紿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共軍登陸部隊最大的弱點就是天候,地形及狀況不能完全掌握之下,而防者「守軍」卻可先處戰地而待敵,只要防者切實掌握部隊取得主動,及時發揮攻擊精神,大膽反擊,必能戰勝,致人而不致於人,大膽守軍確實做到這一點。
& | n, r" u1 `) j( t; f- _
3 J/ }* f! K M5 D其三、海島作戰必須要求官兵堅守「獨立作戰、自力更生、堅持到底、死要求生」的作戰觀念,因為大、二膽島沒有遠程的火砲,不能將敵殲滅於水際,唯有靠近戰,並徹底貫徹三不打政策「看不見不打、打不中不打、瞄不準不打」。海島作戰後勤補給支援兵力困難,必須節約彈葯,在時間短、距離短必須速戰速決,才能左右整個致勝的戰局。# P) ~5 s( ]4 A4 c1 X) W
1 v) W# F0 `+ c6 m b其四、海島作戰反擊是生死存亡的關鍵,指揮官在判明其敵主力所在時,即應「集中全力於決戰」須全力以赴,不可畏首畏尾,遲疑不決,亦即成敗在此一舉,大、二膽戰役指揮官判明敵情正確集中兵、火力,先打北再打南,終將敵徹底殲滅,反擊用兵作戰至當獲致全勝。9 B0 c- H8 t& x( Q
. ]( S& u5 y# p0 Z$ V7 ]
其五、海島作戰官兵必須生死榮辱同心一體,退此一步即無活路,至今值得令人景仰懷念的如通信兵賴生明冒敵砲火威脅,傳達命令使得部隊適時反擊,因有戰功,榮獲第一屆戰鬥英雄,金門「莒光樓」三個字亦為賴生明所題。炊事班長周岳山率領伙伕奮勇砍殺敵人,不幸中彈身亡,胡璉將軍譽為「三谿」之神。兵器排排長郭坤元一箭命中敵指揮船,阻行增援,士氣大振,其戰役中英勇事蹟,至今令人懷念景仰,光榮繫於一身,不愧為「革命軍人高超志節之表現」,這就是榮辱在大膽,成敗在大膽,生死在大膽。2 F# e' @3 {* A6 P7 [$ U- j; t
% [" R4 ^. D+ }" _- A$ P. G
然而戰役後六十年來,我們對島嶼防衛作戰的經營得到以下正確的觀念: O, b; ^6 [5 ?* m
5 D9 x4 y5 f: i1 F; Q一、島嶼防衛作戰是一個獨立的速戰速決作戰,其勢險,其節短,要就是全勝,要就是全敗,沒有中間路線可以選擇。
9 S3 A$ w! j" `3 P3 d% A9 s: C7 n( p0 @, ~9 ~
二、島嶼防衛作戰因為有海岸線作天然地障,利於防守,更利於打擊。) ~( u- T: D$ ]' g& G" C6 k
+ Z4 G& v d4 J& J4 I- I三、敵人登陸選擇在兩個部隊的接合部,﹙脆弱地帶﹚防者必須要有統一指揮,準備發揮統合戰力的能力。5 q C6 L9 Q2 n% W
( _6 j6 J" B4 h" G' s四、早期警報及監視觀察,對島嶼防衛作戰特別重要,務必盡早判明敵主登陸地區所在,適時快速反擊。
7 n0 @( A0 e+ Y! X z8 d8 j* Q3 T- U: c$ n
五、「死守必生」「活用必存」是島嶼防衛第一線部隊應建立正確觀念,唯有「死守」才能使其他部隊有「活用」的餘地,唯有「活用」才能使「死守」的部隊「必生」,二者相輔相成。
. v: Z q; Y0 U$ Q/ _
; ^2 J3 o8 r& ~/ _4 Y/ f六、「機動打擊,圍殲必勝」島嶼防衛作戰唯有機動打擊,才能終獲勝利最後從大二膽戰役──驗證國軍從孫子兵法之運用﹝用兵思想﹞是正確的列舉數則如下:- e [3 J2 ~, _, W
' M; S. r6 V q& _* I2 i1 r
大膽島宛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 I' _$ J& p1 Q+ E0 s
0 f9 e% h% V& c3 B9 P+ ? u& @3 }' A: _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動如雷霆。
7 n+ V# ?$ W. l5 H4 H% `& m+ o, M' g$ \8 ` `( S
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廟算;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 \( n0 o' d' J: [' ?2 l* u8 V# R( ?5 @& c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總而言之:民國39年7月26日至27日大、二膽戰役的勝利,具有極富歷史的意義與價值,也更奠定了我中華民國的國運,更證明了任何一個國家的興亡,任何一個朝代的更替,一場「戰役」更是歷史的主軸。
4 m6 n: {; F6 d, {; ^) h F* N9 r# c
適逢大、二膽戰役勝利60週年,謹此向為這場戰役中為國犧牲奉獻暨陣亡捐軀的英雄致敬,「偉哉將士來者勿忘」,白雲悠悠,青山永在,碧血灌溉斯土,緬懷英烈,不禁肅然起敬,更希望我全國同胞飲水思源、團結奮勉、繼志承烈、兩岸和平、則大、二膽戰役成仁取義將士之英靈,庶可安然瞑目於九泉、長眠於地下矣。. Q8 E S* n: \! u: C
( w9 _9 k1 b7 g$ p( s謹錄王調勳將軍「作解甲有感」之詩句勉之!4 s4 ?% j6 J* G, j
& d% @- n" Q; `1 z+ T( x" x! u* ^曾經戰地歸 不見旌旗影
* S( c& v: c% d: }殺賊固我倖 丈夫志未逞0 q& |* f, `( F. J a- _
默默臥故床 已無風夜警
) i" p% |1 q4 N9 V2 I抱書仰聖賢 丹心尚耿耿
% n6 h+ |" l1 x塊雲散海疆 頑陽沉西嶺0 p' @* Z/ P4 _
坐久數落花 花落在人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