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歸屬感,首要就是自我溶入,退伍後加入後憲組織時常常在想,為什麼會有後憲組織?為什麼其它軍種兵科沒有類似的組織(當然,團管區及後備軍人協會除外),說不定有,只是學弟我不知道而已!
' X% z( r# v A8 B: b/ [7 J( z. i* T4 _) L# _, x1 D Z! C
後憲組織裡的學長學弟們很容易能夠打成一片,我想其原因不外乎當時全國只有唯一一個憲兵訓練中心,所有義務役的士官兵都曾呆過相同的這個訓練中心,或許時空背景不同,但憲兵戰技全都所差無幾,所以都擁有著共同的回憶。
1 `3 _" h( j: _
; ?8 K, ?- }4 {1 x2 d 再加上訓練的過程、服役的過程,有太多太多的重曐性,或許所呆過的單位不同,,但常會遇到不同時空下的學長學弟曾呆過相同駐地,所以備感親切,更何況,大家都有共同的甲服回憶。# x+ N9 ^6 q+ J& g1 h% g7 r1 w
" V v' C/ S% n9 P 也由於這樣,目前所遇過的憲退的學長學弟,大家都對「憲兵」這塊招牌有著極為強烈的認同感,甚至引以為傲(以當年憲兵選兵的嚴苛條件及當年民眾對憲兵的映像為傲),所以自然的對「憲兵」這一兵科有著強烈的歸屬感,憲兵等於優秀、耐操、家世清白的代名詞。9 E. {. W2 c, E& R2 {" n. T
: q1 q3 ], f$ t* B, _4 Y6 m' i1 @ 耐操是建立在當時,憲兵的訓練較其它兵種更長、更精實、更嚴苛,所以那時知道自己要當憲兵時,週遭的親戚朋友都有說:憲兵很操喔之類的話。
+ Q4 ~* w. @+ S$ r: r0 G; k, S" F Q8 S: C$ b3 d
也因為操,所以有著更多的回憶,在中心一起渡過十六周訓練的同梯,更是有著共同流血流汗的同袍之情,再加上當年同梯的兵不同的連隊,會有著私下較勁的心態,在輸人不輸陣的心理因素之下,對自己的連隊有著極高的歸屬感及榮譽心,自然的,吃苦當做吃補、再如何不合理的訓練之下,都咬牙撐過,只為了為自己的連隊爭取榮譽。 Z9 l4 T/ l( |, L& S
6 ]5 e9 q! ?7 |7 o; {
雖然在中心,本連是三營的天使連(隨營連),但是並沒有因為是天使連而比其它連隊少吃多少苦,雖然我那時是指揮部樂隊的公差大鼓手,常常在踼正步時,輪到我們連上在踼,把鼓點對著連上的步伐在打 至少讓我們連上每次踼完正步都不太需要留下來重踼 (小朋友不要學,叔叔有練過),這是歸屬,這是為了連上爭榮譽(雖然不太光明正大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