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主題由全國後備軍人編組國防志工,兼談憲兵的救災能力 延伸
: I6 i2 j1 C1 E
0 {6 d2 `- L" S) S3 }, ?# y----------------------------------------------------------------1 c9 z; i& e* X0 ~) p$ L4 i; a7 W
最近這幾天的新聞,不斷的重複報導蘇花公路災變的新聞。從新聞的報導中發現,國軍的動員規模越來越大,應該是主角的消防署,反到像是配角一樣.....。
, p; T( t/ w$ w6 H- D1 R7 g
{" J9 j8 y- I C, U k# P9 t" U憲兵在救災中的角色,大概除了交管和治安維護外,好像在其他範圍就顯得無力。就憲兵的兵力與機具,其實這是無可厚非的,更何況未來兵力還會再更縮減。扣除掉機場營之後,大概就是以憲兵隊為主了。7 N' y- `" Y" V+ j1 x, K" M
6 j, D* z% R) ~. E根據司令部網站資料,目前共有24個憲兵隊 (不含分隊),幾乎各縣市都有憲兵隊,且都在都市區。可以說憲兵隊是憲兵,乃至國軍在都會區、人口稠密區的觸角。若在都會區發生災變或敵軍突襲,憲兵隊應該是國軍第一個反應的單位。
6 u; F* M& T j4 [5 U# W
2 Y& Y; ~8 ~6 H% E. `但憲兵除了交管與治安維護之外,還能做什麼呢?或許我們都陷入現有兵力、現有編裝的迷思,認為兵力少、裝備不足,就不能怎樣怎樣。或許我們可以參考一下警察運用民力的模式,警政署的口號是「警力有限 民力無限」,事實上也是如此。
9 x# j6 }2 S2 z4 G: l除非是特別大的派出所,如碧潭派出所和新海派出所的編制是七十多人,大多數的派出所警力多為二、三十人左右。但派出所編制內的警力外,另籌組民防中隊、義警中隊、巡守隊、志工等。分局與警察局的層級,還有義交、義刑、7-11等便利店的聯絡站。動員的民力為編制內警力的數倍,動員的器材與資源,則是編制內所沒有的。
7 X" W( F- t/ T n2 _/ f Y) x3 M' D7 i q- y/ o0 A5 X6 k
日前後備司令部也動員國防志工協助救災,我們憲兵亦有後憲組織,應可動員編組協助救災,而不侷限在傳統的聚餐等活動方面。具非正式統計,各救難單位中,亦有許多後憲學長。憲兵與警察及轄區內國軍單位簽定有憲警支援協定等互助協定,如憲兵隊依此模式,和當地的救難單位建立起支援關係。在災難發生的時候,憲兵所能動員的民力與設備,就是數倍於編制內的人力物力。" Q5 n, C/ h! ^
! G; L( S+ M( s& p# l; N# K就小弟的觀察,許多救難單位的隊部很狹小,往往多在橋下之類的狹小空間。憲兵在未來會裁的更為精簡,憲兵隊的空間就顯得"大"得多,若遇到大型災難時,各縣市都會區的憲兵隊可充作臨時集結地點與整補轉運站,且可利用憲兵隊的警備車做救難車隊的前導車,特車連的軍卡可協助運送人員與機具。
* u: {4 Y! d! o5 T3 }7 i6 }" ^3 B4 T$ z1 @- F
社情、輿情、軍事安全情報等都是憲兵情報的一環,憲兵隊就必須要和轄區內民人建立起關係。因此要擴大到災害防救的話,應該也可以循此模式。與轄區民間單位建立起合作關係,才不會讓憲兵僅僅只能交管而以,或是勉強東拼西湊十幾二十個兵力,當然只能掃掃地,清清土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