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化甘油是在一八四六年,義大利的化學家蘇雷羅所發明的
: N7 x) d' Z) y! ^6 K7 S3 Z- s" D# g! ~
最初製的稀硝化甘油只用作為藥物,治療心臟病.後來,其他人製造濃的硝化甘油時,發生大爆炸.所以人們才認識到硝化甘油是一種烈性炸藥.
8 y7 Q! P0 a) m! B$ B; g4 T( L. g8 Z' S& i
硝化甘油又稱硝酸甘油(酯)或甘油三硝酸酯。其分子式為CH(ONO)﹐硝化甘油為無色或淡黃色的黏稠液體﹔有燒焦甜味﹔熔點13C﹐沸點256C﹐相對密度1.5931(20/4C)﹔常壓下加熱到50∼60C開始分解﹐100C以上大量揮發並冒出亞硝酸黃煙﹐加熱至沸點時發生爆炸﹔微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丙酮等有機溶劑。
* K9 O4 N7 u4 {2 W1 [6 r$ H4 g$ N甘油與濃硝酸、濃硫酸的混合酸在嚴格控制的冷卻條件下作用﹐可製得硝化甘油﹕ 5 C/ |& S+ y* U9 ?' E
2 c# E, l4 E7 w. Z y g硝化甘油有抗心絞痛作用﹐它能減低心肌需氧量﹐恢復心肌對氧的供應平衡﹐服用時﹐含在舌下﹐因口腔黏膜對其吸收較好﹐比吞服效果好。 ( l* i1 ?! J* z% W8 g
硝化甘油是一種強烈的炸藥﹐受熱或震動易爆炸﹐爆炸時分解為二氧化碳、水、氮氣和氧氣﹐燃燒熱為6.62千焦/克﹕
+ u8 h- A9 I+ y9 `
' ^( `4 v! }4 p- p+ D3 @上述反應在瞬間完成﹐同時產生大量氣體﹐釋放出大量爆炸能﹐形成強大的衝擊波。作為炸藥用的硝化甘油通常吸附在木屑和木炭上﹐加入適量硝酸鹽幫助吸收劑燃燒﹐這樣處理後的硝化甘油穩定性好﹐便於安全地控制和運輸﹐使用時須由引爆劑雷酸汞Hg(ONC)或疊氮化鉛Pb(N)等引爆.
1 @- h+ E# a6 r1 G6 j I) B% g) d \' J8 t o& [
Nitroglycerin(硝化甘油)
' ^# n7 u+ B4 V+ U. }% r4 y; ?! ~ * i) P [& N! V9 A/ U6 k
" F# \8 k6 r( F2 A" {# m& E
圖片引用自' Z! ` S/ p8 ], `/ W$ _( c
http://www.quarks.de/dyn/11674.phtml& x& n. o2 K8 b! D
3 O0 L' E6 e, U) c% A K
4 ]/ ?. q4 V0 ^; P& f. G
中文名稱 :2,4,6-三硝基苯酚
' T; s3 m4 _1 L1 @英文名稱: 2,4,6-Trinitrophenol;Picric acid 2 b% O- f! U( O% S
別 名: 苦味酸;黃色炸藥;三硝基困醇
( y& H8 f. m# B5 n1 Z! |分子式: C6H3N3O7;C6H2OH(NO2)3
, `/ R$ s( t. |- i外觀與性狀:淡黃色結晶固體,無臭,味苦
' o' G* V+ @* R O: q0 T8 z* W% L7 c分子量 229.11 . U5 i! e9 c/ P* M" C
閃 點: 150℃
# e, ^% A. H1 B熔 點: 121.8℃ 沸點:>300℃(爆炸)
/ q! R# _/ y. f. }/ p溶解性: 不溶於冷水,溶於熱水、醇、苯乙醚等 + }, y. s: [' [
密 度 相對密度(水=1)1.76;相對密度(空氣=1)7.90 # }5 W2 y5 S/ C9 o
; q9 F( t* {8 @. g/ R
2 q% P$ e2 y( o% KTNT(Trinitrotoluene,三硝基甲苯,C7H5N2O6)
- o) F- `0 m& F1771年英國的 P.沃爾夫合成出苦味酸,原本是作為黃色染料,並不是作為炸藥;1832年硝化綿被製造出來,1846年,硝化甘油的製造過程也被確認後,1863年,瑞典人諾貝爾(Nobel)發現將硝化甘油經由硝化綿吸收後,即成為一種穩定的炸藥,亦即現今的 TNT 炸藥(亦稱為黃色炸藥)
- Q1 }- a- t4 J4 z) }" i* O& S" j8 Q4 f5 p; f' o
硝化甘油並不是諾貝爾父子發明的,在那個時代,大家都知道有這種化學物質存在;當1855年伊曼紐.諾貝爾二世還在聖彼德堡時,亞爾弗烈的化學教師就向他提過,硝化甘油若經過適當的處理後,可能具有爆炸性。硝化甘油原本不受人重視,直到有一個叫做梭佛列羅的義大利科學家,使硝化甘油具有實用性,並控制它的爆炸性,才開始受到重視。由此可知,硝化甘油用在爆炸的用途上,並不是亞爾弗烈所發明的;所以他在成名後,對這位義大利化學家仍然十分尊重,並且在他的一家工廠前面,擺著那位義大利化學家的銅像。 ( e) Y% h( u) w# E* ]% _" f
: o8 m; c' h( I( A" z
: s# ] b% M/ F5 i+ \: p6 O
- B3 T( o+ w5 S3 u7 d, g 1863年,伊曼紐.諾貝爾二世就拿這種硝化甘油摻了一點火藥粉的炸藥去申請專利,結果獲得瑞典專利局的專利許可。1864年在工廠發生爆炸後,亞爾弗烈經過幾次大膽的試驗後,向瑞典鐵路局推薦改良式的硝化甘油炸藥和引爆箱,鐵路局遂用來開山洞及礦坑,使得這兩項工作都變得方便很多。但是這種炸葯太過危險,而且又有1864年的那次爆炸,瑞典的媒體常常在攻擊這種炸葯試驗和製造,說它們對人類的生命造成威脅,所以瑞典政府對這種炸藥的發展有所限制。由於找不到合法的生產地點,沒有地方可以設廠,第一批的「諾貝爾式專利油狀炸藥」竟然是在一艘繫在湖邊的小船上製造的。
( A) U' y- u8 |" `
% W; I* E2 o2 W$ |! ^3 K
, b" [/ q/ o- `0 s) a% H2 O/ F% p, q0 J- u0 w6 F% c# J
1864年11月,亞爾弗烈獲得商人斯密鐸的贊助,開辦了第一家製造硝化甘油的公司,使得他們可穩定獲得火葯原料。在公司裡,諾貝爾自己要兼總經理、技術師、推銷及出納,可說是老闆兼工友;由於原料取得受限制,所以這家公司的維持十分重要。1865年三月,亞爾弗烈將基地工廠整個遷移到德國漢堡,六月成立了亞爾弗烈.諾貝爾公司,並且使「諾貝爾式專利油狀炸藥」取得了英國、挪威和荷蘭的專利;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也取得了德國的營業許可證;這個許可證十分難申請,能夠取得算是十分不簡單,由於專利的陸續取得,使「諾貝爾式專利油狀炸藥」成為會生金蛋的雞。由於一般人對硝化甘油的認識不足,常會處理不當,導致世界各地不斷傳來爆炸的事故,使亞爾弗烈.諾貝爾(以下簡稱諾貝爾)遭受許多輿論及法令上的壓力.
! u7 J. n, U6 ?. o0 _+ M# ], _: `
TNT$ k m% `, r" X* I k

* [! l! n, c9 C' \* T& s3 g! f
' E6 p# h' I9 M$ [/ z9 h引用自% K" A' T3 b. p* n' u
http://www.scienceandsociety.co. ... CHEMICAL+INDUSTRIES,+EXPLOSIVES" |9 D5 V8 Q& |" g: g: h
4 D4 q7 { }) l: R7 |) K1 V p6 @- A8 L
C4:爆速每秒約七九二三公尺。
+ [' C; g3 N( y1、形狀:呈灰白色(C4)至淺棕色(C3)的可塑性體,可塑成任何形狀,C4炸藥並可染色偽裝。 1 L; m: y6 r1 A. f- D" T
2、特徵:C3炸藥有濃厚的杏仁味,C4炸藥則無氣味。 ' @ k7 V" o& b1 z6 W1 |' ~
3、性質:安定,容易燃燒,需用電雷管引爆,威力甚強。
+ m6 C* E" ?. U ^4、用途:制式爆破藥包。. [. a% x! O7 @3 G$ x& T3 ~8 T" @
' G- i/ w4 R3 i' z$ o
C4 explosive 1 H9 c' [ ~9 b. t

5 R5 l# }8 w& w% `
, {; b! Q* k4 O0 H3 e3 y引用自) K0 O# z; `0 h9 ~# o! M7 t) h
http://archives.cnn.com/2000/US/11/03/c-4.cole/0 {! l, f5 F4 C
$ K# L* `; j$ o+ P# y
& j# t: ?2 z: O) @! [/ h黑索金,英文Hexogen的譯稱,化學名環三亞甲基二硝胺(Cyclotrimethylene trinitramine),縮寫RDX
6 c4 Z6 F# |0 a2 h' _7 S! V
( g0 |$ M6 o# _在目前的塑膠炸藥裡﹐最具危險性的要算是PETN(pentaerythritol tetranitrate)與RDX(hexahydro-1, 3, 5-triazine)。因為這兩者不僅可以作成各種形狀﹐而且在引爆前極為穩定、但微量的爆炸卻足以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有鑑於此﹐Thundat等人的微機電偵測裝置﹐就是針對這兩種爆炸物所設計的。他們所製造的元件﹐核心部份是一個以矽所製成、一端黏結於彈簧接線、180x25 um的平板(與游泳池邊的跳水跳板類似)。這個平板的一面上鍍有金﹐這一面的其中一端則鍍有一層會與PETN及RDX反應的物質4-MBA(4-mercaptobenzoic acid) 。如果受測的環境中有PETN或RDX的分子﹐平板將會因4-MBA與這些分子結合而產生彎曲。透過計算平板彎曲的程度﹐就可以達到偵測微量塑膠炸藥的目的。/ g" M0 S7 y" J6 C" i
6 }0 W: w+ |2 ]) h) i8 c' F# ~& z2 i全文引用自
# b7 ~% e6 Z0 a* _5 Y' ]$ g; i- ^: v. E& K( M
http://www.arms-cool.net/bbs/viewtopic.php?t=42221- H; y; K! |8 P' g8 i
) C8 c+ Q" p, J& R8 ?
[ 本帖最後由 極東之虎 於 2006-7-3 19:33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