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來說,我只在憲特「搵豆油」,蜻蜓點水般地停留短暫四個多月而已,沒有資格談憲特的種種,但在軍旅生涯中卻留下難以磨滅的回憶。4 }, b3 b; [, b1 M
話說68年4月剛下部隊,分發到台中市的221營,連長要我接財務士的工作,所以就與一位即將退伍的學長學習,準備接替他的工作,而他又是台中市當地人,帶著我到處跑,為了方便之故,我買了一輛中古腳踏車代步。平日不接其他勤務,偶爾晚上擔任安全士官,查查哨而已,白天很多時間都在外面跑,日子倒也過得逍遙自在。連輔導長也對我特別照顧,甚至比對政戰士還好。有一天,輔仔悄悄地告訴我,司令部打電話來問有關我的人事資料,可能會有異動,說不定調到司令部去。那時覺得司令部大單位,壓力會更小吧!4 {' U# k. c) }
不久,人事令下來了,奉調憲兵特勤隊,限x月x日報到,憲特隊?什麼單位啊?沒人知道,只知報到地點在林口公西。才接沒多就的工作又要交出去了,由於手頭工作繁雜,連上特向司令部報備我會晚幾天才能去新單位報到。等一切交接清楚之後,依依不捨離開這個只呆幾個月的221,此時離應報到時間已晚了10天左右,腳踏車送給了在營部的國中隔壁班同學,能在軍中遇到同學也是緣分。# H3 Y; T& ?! X, P" m* U/ S+ ^- w( k* A$ \
從林口搭車到公西,下車後眼觀四周都是茶園,問路人憲特隊在何方,只知附近有憲兵單位,至於在哪裡不知,只指引我一個方向去問看看。找呀找,面前一條筆直的道路,遠方處有衛兵看守,走近一問,瞎貓碰到死老鼠,居然就是,別問我為何不敢確定,因為他們可沒穿憲兵服。忘了第一天報到是怎麼過的,這裡聽說是以前美軍的營舍,分配到三樓的房間,好大個間,六、七坪有吧!只住兩個人,床鋪與室友各據一方相對。在這裡早上不時興整理棉被,只要捲一捲丟到櫥櫃去就好。嘿嘿!從下部隊之後就沒整理過,在221時,因職務關係有自己的小房間,門一關啥都看不到。在憲特,重點在體能戰技訓練,整理「家務」芝麻事就免了。
/ P3 t: w' R! F, |* d: t2 s又恢復到無階的菜鳥一個,一問之下,與我同時調來的大都是134期,這一分隊有30個吧!時隔多年記憶模糊了。一天的訓練開始,課表是這樣的,晨起,徒手3000公尺,星期三加武裝3000,戴鋼盔,扛M16步槍,腰繫1公斤的沙包。印象中武裝3000限時在12分鐘還是15分鐘內要跑完(忘了),我從來沒在限時內完成,總是差個兩分鐘左右。星期三不及格的,星期六再跑一遍(我總是有份),週日放假之前先跑10公里後再說。晨跑結束,接下來就有許多接連不斷的訓練,柔道、抬拳、奪刀槍術、攀登、搏擊、射擊…等等,週而復始。時值夏日,整天就是一條黑短褲,上身赤膊,連吃飯也是,現在想起全隊幾十個赤身吃飯的情景有點好笑。
+ z) e. f6 P) i9 r6 a3 @5 @體力消耗大,所以吃得也好,那時伙食費是一般部隊的兩倍,薪水是否為兩倍忘了(好像是)。課程之餘都幹嘛?美軍留下來的營區設備好沒話說,營區內有網球場、回力球場、壘球場、游泳池,有時隊方會安排游泳課程,至於其他設施就由自己的時間運用,大都是在假日沒外出時的休閒活動,球具自備啦。
" s2 |; j, w) C- _那時第一、二區隊已受完全訓,聽說包括傘訓、山訓等等,聽學長說最刺激的是三更半夜到墓地去抄下某某墓碑的碑文(買尬)。平日還是要反覆地訓練,以保持最佳體能及戰技狀況。射擊是重點之一,我的射擊技巧就是在那時磨練出來的,長、短槍都有不錯的成績,後來再下部隊,這項技能成為連上第一把交椅,總不能丟特憲的臉吧!
& k5 L" }5 V0 {, g, ?5 ^四個月過去了,學了幾手三腳貓功夫,離學長那種境界還差得遠,擊磚破瓦的功夫更不用說了。有一天,隊長分別個別談話,問自願簽下的意願,我當然是搖頭,人各有志,軍旅不是我生涯規劃的全部,只是盡國民義務而已。要不然在入伍前一年考上海軍官校早就從軍去了,考憲校預士三年半就如同許多人講的,抽到三年,兩相衡量下多半年而已。我從國中時期的願望是將來到歐洲去旅行,軍人身分會阻礙願望的實現。而退伍之後,一路走來已實現了願望,考上大學再唸書,畢業工作有了儲蓄,於是逐步實現願望,在這方面也因興趣架設了歐洲自助旅行充電站,小小的領域中自得其樂。0 K/ H' R% A! U/ ^" T
我一直搞不懂,像我「漢草」不是特別魁梧(171cm),當時還有點瘦(57kg),為何會挑上我到憲特隊去?在個人意向未明之際就調到憲特隊,然後再來問意願,坦白說浪費許多資源,我們那一期30幾個都沒有一個願意留下來的。現在聽說都是自願的,這較符合實際。隊長個別談話半個多月後結束在憲特的日子,以為會回221,但已沒有我的編制,全數人重新分發,我則分發到251連(已消失的番號),很慶幸的,在這裡遇到了一生中值得深交的朋友。在我離退伍還有一年的時間,一位預官輔導長報到,因志趣相投而深交,終成知己。退伍二十幾年了,我們還保持聯繫,雖分居異地也常見面,第二代也延續我們的交情成了好朋友。
9 m* @, s+ u1 [# Y0 w
" s1 _# \- ^+ I[ 本帖最後由 Phoenix 於 2006-7-10 21:17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