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12
返回清單 發表主題

[槍械] 我的主力装备

[複製連結]
空中騎兵 發表於 2006-7-28 10:38:10 | 顯示全部樓層
激士兄~轉貼圖片,請註明出處( w, Y0 o  X. J( r( k
類似的圖請貼1~2張即可
9 u) z* O* P5 O+ P# i7 J! i0 o: V8 s/ O) ?
你們的槍械目前沒裝這些配件
: f- u! g- J- z+ U' r
5 K$ r6 o3 V  [- C[ 本帖最後由 空中騎兵 於 2006-7-28 11:14 編輯 ]
 樓主| 激士 發表於 2006-7-28 10:55:59 | 顯示全部樓層
我们大队目前装备的79式有两种枪托,一种是可折叠的,比较轻便,另一种是木制枪托,但都可以拆卸.除去枪托大概还不到50厘米,口径7.62毫米,射程200米,我的感觉是还不错!(因为没机会用用其他进口的,所以也没得选了)! n# H, V: U, U/ w: j# i' @
  国内据我所知,不论是军队或警察,装备的轻武器都是国产的居多,我们大队的装备,包括狙击步枪\手枪\微冲\特种枪械都是国产型号,因为国产的比进口的便宜,且更适合国内的情况,可是说是便宜又好用!  " @, q: I( v( V; i: }- {2 N
另外,枪身上配的不是激光瞄准器,而是强光发射器,主要是用于夜间或室内,是普通灯光的一百倍,直接照射人眼会有眩晕感,所有的装备都是公家的!  在国内,所有的武器装备都是限制的,严禁私人买卖,真羡慕对岸的弟兄可以自购喜欢的枪械!!!!!!!!!

評分

參與人數 1貢獻 -5 收起 理由
空中騎兵 -5 圖片未註明出處

檢視全部評分

 樓主| 激士 發表於 2006-7-28 10:58:47 | 顯示全部樓層
对了,国产货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配件齐全,目前的瞄准镜,强光器,改装弹夹...都已装备,但使用时需申报!
MP508刀 發表於 2006-7-28 12:06:42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3 激士 的帖子

比起我們霹靂小組的烏茲,我覺得對岸有創意多了,武器外型也許沒歐美炫,但激士兄說還不錯用應該是有一定的可靠度,感謝激士兄給我們看這些圖,請多介紹一些喔
cqxsd88888888 發表於 2006-7-28 13:45:57 | 顯示全部樓層
转自http://www.gun-world.net/china/smg/79/79smg.htm
/ ?* ]3 q9 A- B  G, `" ~5 g% J# p' _& W% B; S# N, P
 大量圖片(小圖可以點擊放大)

$ ~5 S8 {) L4 Z( R/ Y/ C, f! Y
/ V. n5 P9 U' B$ O- J) V' G1979年式衝鋒槍- P3 m6 V/ A$ Y1 f
 
: u7 n! h& u8 p" o 
" T$ N; P' \  Z2 L$ k8 uCal.  7.62×25mm
" a" N6 Q/ A- C0 W" m$ D 7 r- I9 [- V' N2 {4 O$ D$ ~
+ l7 t& Z- s0 F/ d6 ?
1979年式7.62mm輕型衝鋒槍,簡稱“79式衝鋒槍”,是在1979年設計定型,1983年生產定型。從1981年試生產算起,截至1992年,79式衝鋒槍生產總量近20萬支,最高生產年份是1988年和1991年,年產量均超過3萬支。一般槍械的研製週期為5-7年,主要研製人員為4∼10人,而79式衝鋒槍的研製時間長達15年之久,參加研製的主要人員多達幾十人。
) F) R' O4 j* ~0 E" t7 E7 M* B% @79式衝鋒槍的研製工作最早可追溯至1965年8月。起初,原軍械部屬下的一家研究所接受任務研製一種適合叢林地帶使用的衝鋒槍,簡稱“叢林衝鋒槍”。當時研製條件極端艱苦,沒有試驗室,也沒有必要的試製加工條件,而且技術人員又是剛從學校畢業不久的大中專生,缺乏工作經驗。因此初步方案樣槍是在一個民用機械加工廠進行試製的,裝配成槍後根本就沒打響。" X! b* \& [6 ?
1966年5月,“文革”開始,研製工作受到很大干擾,無法正常進行,因此停止了“叢林衝鋒槍”的研製。1967年根據要求恢復研究,而到1969年又再次下馬。期間科研人員頻繁調動,科研工作幾乎是處於無人管的狀態。- j6 H3 d2 ]( ]6 V" N# _' a( \
1970年3月,解放軍總參二部要求研製一種適合偵察兵、通信兵、炮兵、空降兵等特種專業分隊以及公安人員使用的便於攜行的武器。此項目交由中國兵器工業第二八研究所(簡稱“208所”)研製,在4月份重新組織人員繼續上馬研製“叢林衝鋒槍”,此時改名為“7.62毫米輕型衝鋒槍”,由劉質桐擔任專案組長。- t+ x* u: `" C
1971年12月∼1972年1月,新型衝鋒槍的樣槍第一次在國家靶場試驗,當時出現的問題是卡殼、卡彈、主要零部件強度不夠。改進後在1974年第二次進國家靶場,但仍未順利通過試驗。到1975年9月,第三次進入靶場試驗,武器仍存在一些細節問題。之後,專案組在工廠試製了100支衝鋒槍,先後到濟南、瀋陽、蘭州、昆明等地進行部隊試用,並分別進行高溫、泥沙使用試驗,得到部隊認可。
9 ?8 P, ]% X8 D' B/ p- s2 }+ i由於第三次國家靶場試驗仍遺留一些問題,在部隊試用後,1978年4∼5月,新型衝鋒槍第四次前往國家靶場進行補充設計定型試驗,這一次終於順利通過。1979年9月25日,這支衝鋒槍被輕武器定型委員會批准設計定型,正式命名為“1979年式7.62mm輕型衝鋒槍”。
( l: ]4 u9 {$ U* G主設計師劉質桐在接受《輕兵器》的訪問時曾提到,在研製階段的79式衝鋒槍曾經歷過兩次政變。
/ q+ \: N7 o5 [8 P, S由於79式衝鋒槍是為空降兵等特業分隊研製的,所以,研製中與空軍部隊有協作關係。1971年,空軍部隊曾向單位索要當時還被稱為“叢林衝鋒槍”的設計圖紙和兩支樣槍,之後,將圖紙還回。當專案組拿回圖紙時,發現圖紙上帶有圓規孔,且圖紙被磨毛,顯然已被抄襲。事後得知,圖紙與樣槍到了林彪反黨集團手中。9月13日,林彪出逃時機毀人亡,事後在清查時發現上海藏有私造7.62毫米衝鋒槍上百支,就是仿製“叢林衝鋒槍”的。衝鋒槍研製的項目組因此而受到牽連,幸好研究所保存了調取圖紙的全部手續,完全符合組織程式,才免於被審查。
' r+ _/ q5 s0 G$ D7 a; ]/ m' K另一次是在1976年。當年2月,國防工辦邀請有關人土召開會議,定下一個耐人琢磨的基調:上海方面以208所衝鋒槍圖紙為基礎,對其進行改動並試製。後來我們才知道,上海方面試製出的衝鋒槍實際上落入了王洪文反黨集團手中,粉碎“四人幫”後,這些槍交由208所。上海試製的衝鋒槍,主要機構沿襲廠79式衝鋒槍,但對機匣蓋進行了改動,增加了散熱孔,彈匣倉和拉機柄也做了改動,不過,這些改動不太適用,而且武器射擊精度也較差。1 B# X% b. p+ s6 I- E

/ D% P* h( E$ P" g

* \% f" z' Y, n6 F

* H' r1 x% T- G4 Z8 y$ ?

3 T/ X# P$ f- ]1 R. u' G, w三種不同的上海仿製型

+ e( ]/ M1 d: T; t4 |* m" h) i0 ~
! e2 v0 c& B9 @6 T
上海仿製的衝鋒槍(上)與79式衝鋒槍(下)的外形對比5 \' |% J) y5 g- M
  r: T$ _3 h, x# p7 y
9 @/ S& N, d* k0 ^! D
卡拉斯尼柯夫到中國訪問時試射79式衝鋒槍6 {0 |" l0 ^+ E/ K0 a; k+ c/ k+ E* P

( Y  d. E1 ^! ~[ 本帖最後由 cqxsd88888888 於 2006-7-28 13:50 編輯 ]
cqxsd88888888 發表於 2006-7-28 13:46:30 | 顯示全部樓層
79式衝鋒槍採用導氣式自動方式,槍機回轉式閉鎖機構。這種機構具有工作可靠安全,運動平穩,閉鎖支撐面在發射時受力均勻等特點。槍機前端有左右對稱的閉鎖突筍,開閉鎖定型槽設在機心上,減小了自動機的高度和寬度,使活動件的質心接近彈膛軸線,有利於提高射擊精度。79式衝鋒槍還設有緩衝機構,由緩衝墊座和橡膠墊組成,用以吸收自動機多餘的後坐能量,起到緩衝後坐的作用。
8 I  e, E1 a+ S槍彈擊發後,火藥燃氣推動彈頭向前運動,一部分燃氣經導氣孔進入氣室衝擊活塞,活塞撞擊槍機框使其獲得動量向後運動。槍機框走完自由行程,帶動機心完成開鎖後,繼續後坐,完成抽殼、壓倒擊錘、壓縮複進簧、拋殼、後坐到位。然後,在複進簧作用下,槍機框向前複進,完成推彈入膛、閉鎖、解脫到位保險,並複進到位,至此,完成自動機整個迴圈過程。0 }7 h4 ]& j* F7 [5 u3 @
79式衝鋒槍與54式衝鋒槍一樣,採用51式7.62mm手槍彈,所不同的是,54式衝鋒槍採用彎彈匣,79式衝鋒槍則採用直彈匣。這是考慮到51式手槍彈錐度較小而採取的結構,實踐證明,這種彈匣與51式手槍彈非常相配,便於使用。79式衝鋒槍採用剛性折疊槍托,不論展開或折疊,均能可靠地進行射擊。另外,槍托折疊時,恰好被氣塞前卡銷卡住,便於固定。握把的彎形設計便於握持,且握把內裝有衝子、毛刷等附件。3 q/ Q( l3 \' C' F
  T& y! o9 P! [( V

% R1 N/ ~: [& }* \& q: r

; @& E1 g5 p' m7 S. u/ G$ {0 }9 Z0 X

2 G" g9 `' m! r8 ~+ t9 I0 G. N

: O( t: ]/ i3 Z; V$ s3 F$ F機匣側面的銘文及廠方標記
' E- @- [9 v% f- i$ X; N; [4 e$ a0 M% E9 q+ [/ j# L
快慢機位於連發位置

+ e8 a: z! f2 x/ d) J  @
. X" l+ x: w- c- o快慢機位於單發位置
! G- y# ]4 d  l

8 a+ V4 H* Y5 l! V
" ^1 B* R- p" Y) {+ i5 l握把底部的附品筒及附件/ ?9 h! H3 o( }6 \
: @- v" {5 Y7 u4 M# b0 |& E# K1 a
3 a4 j: v. x; w& ?, Z9 H8 w
緩衝機構位於機匣後方6 |" j# g1 Q$ j3 S; [; T7 d
. O% Y7 {* k  q1 t, s+ J8 Y

/ T; N7 j# z1 E+ d; m$ P9 k. C" n

6 N/ ~  a3 ]5 ]+ R9 G8 K0 |

$ z; ?% V# M* R7 O  Q) W5 a( |2 Q剛性折疊槍托,在折疊後被氣塞前卡銷卡住* k; K5 q  e, j) s6 j
4 M  u) ?9 @2 L
9 U9 ]; J: R  A- _* Q6 f3 E
7 q5 H8 Y% q% Z) u$ G* o
導氣裝置' ~; I% M3 o# [( A& ^. X5 E3 H
7 G5 b7 \5 p7 B9 a+ `
: V- I9 n1 m; N8 k# G' G
* ]8 m" W* T7 h/ d4 ~
準星
$ B7 F! d0 k: x- j) @2 x0 o

) u1 i  C- R0 Z. s表尺位於100m射程位置

; @# Q# {& V  ]6 X9 Y( x7 x$ s0 W* t
表尺位於200m射程位置
6 p# |4 C( }+ L( B& I; j1 Y
% D% k, g! Z/ V0 N  I5 v
& k! ?" H0 k/ S& v$ J7 v

* \* n7 c& d% k8 m* L缺口式照門被藏在方形護罩下,壓按右側的表尺調整鈕,可旋轉調整表尺位置
) ^7 [0 g5 V; x4 `( F# V' k) h2 q" w+ j7 M
, p; s' O; X8 Z# C; S  A# X
% v2 c! s# q3 u9 v7 ~1 i
在研製前期,開始論證時的主導思想是超過國內曾經裝備過的同等威力的仿蘇衝鋒槍——54式衝鋒槍。54式衝鋒槍也是發射51式手槍彈,有效射程200m,但重量卻有3kg多。當時提出要搞1.8kg左右與54式同等威力的輕型衝鋒槍,確實感到是在搞“大躍進”。既要減輕重量,又要保證武器堅固耐用、性能可靠,在設計中遇到不少難題,主要問題是:拉機柄易斷裂,抽殼鉤抽殼不利,以及易卡彈等。這些問題經過技術攻關後逐一得到了解決。
# S$ _' Y7 R6 Q6 c( l: g' z  O. e1.拉機柄斷裂問題:79式衝鋒槍理論射速在1000發/分鐘左右,射速比較高。在高速震動、前後方撞擊條件下,拉機柄的品質縱向分佈必須外(稍)小內(根)大,以便盡可能地減小其轉動慣量,這就是拉機柄設計得比較尖的主要原因。但這樣一來就使拉機柄強度減小,而且由於末端稍尖,在快速操槍不注意時可能帶來劃破衣服或手指的弊端。後來採取的措施是在模鍛時增加預型槽,沿著機柄方向開槽,並了拉機柄厚度,這樣就既可增加從而增加了其強度,也能減輕其重量。
- i& c& m9 K* h& k2 n  x
% _8 e1 |& s, [! e7 L; k拉機柄上的開槽

, u! x/ m$ K% V7 {9 V! e' V# F6 q; O, O9 N( n, C# Q" O
槍機
6 i9 U0 k2 f. |6 C- R4 m( h
2.卡殼問題:51式手槍彈所配用的槍械多為自由槍機式慣性閉鎖。專項試驗中發現,使用這類槍械時,彈殼在火藥燃氣壓力作用下自動退出膛外,在無拉殼鉤的情況下也能自動拋殼。所以51式手槍彈彈底緣厚度控制不嚴,有的較薄且有斜坡,在生產品質上對此無嚴格要求,這就造成了利用79式衝鋒槍這一導氣式武器拉殼及拋殼的困難。由於拉殼鉤抱不緊彈殼,致使其在高加速度開鎖,後坐撞擊震動過程中,容易把彈殼震掉,產生卡殼故障;大量試驗證明,當遇到彈殼底緣品質不好的批次槍彈時,卡殼故障明顯偏高。於是解決卡殼這一通常為偶然的隨機故障問題便成了一個技術難題。
; |( v1 H( m/ i" O0 R設計中除了儘量加大拉殼鉤簧力及力臂外,主要嚴格控制拉殼鉤對面距離和鏡面距離,甚至採用了“偏方”——使槍彈“偏火”,槍彈被抱緊後處於0.25∼0.3mm的偏心和13°的傾斜,以保證尺寸在下偏差的槍彈,也能被抱緊。大量試驗證明,經過這樣“綜合治理”可以大大降低卡殼故障率。在實踐中總結出了“抱得緊、拋有力、路線對”的經驗。所謂“路線對”,指的是拋殼路線要正確,彈殼撞機匣蓋的位置儘量靠彈殼尾部,以便更容易拋出槍外,不致於撞回槍內。  h8 z/ j) _& Y0 c1 ~
3.卡彈故障問題:手槍彈彈頭為圓柱形,導引性能不好,但如果不受具體結構的限制,採用高位、小升角、短行程的進彈路線,用槍機直接推彈人膛的方法,只要彈匣內部輸彈供彈設計得當,供彈及時性予以保障,一般卡彈故障出現得比較少。由於79式採用機頭前端回轉閉鎖結構,機頭閉鎖齒回轉佔據了槍管尾端後面的一大部分空間,迫使彈匣位置向下、向後,槍彈人膛需要走過一段“爬坡”路程,進彈行程過長,在半路上容易被卡滯。而彈匣中第一發槍彈不抬頭,特別是不抬尾也容易造成卡彈。在設計中經過多次摸索、分析原因,採用了嚴格控制甚至有意加大托彈簧最上一、二圈後部間距的辦法,加大尾部托彈力,使卡彈故障大為減少。當然,彈殼抱彈口寬窄與長短,對供彈初始位置影響很大,須加嚴格控制。在使用中切忌摔打彈匣,使彈匣特別是口部變形。  [. p- G  X4 Z8 G9 I
4.連發精度問題:79式衝鋒槍剛設計時,曾仿照捷克61式微型衝鋒槍採用過粗鋼絲槍托,其結構和工藝都很簡單,但抵肩射擊時連發精度很差。槍托剛度特別是根部剛度加大是解決連發精度問題的關鍵,於是技術人員改用雙臂薄板式槍托,但連發精度也不理想。最後採用“Π”形鋼板中間沖孔的辦法,既解決了連發精度問題,又使槍托重量不算太重。
9 R  i2 v: @3 C. F+ X79式衝鋒槍經長時間生產、裝備的實踐證明其性能可靠,但其所採用的自動原理和結構在同類輕型衝鋒槍中少見,結構比較複雜,至今評說不一。從已裝備多年的用後反映及工廠驗收記錄中看出,79式衝鋒槍的精度和可靠性比較令人滿意。由於定型試驗考核標準嚴於驗收標準,而在生產過程中工廠經過工藝改進,使生產品質穩定,因此故障率低於驗收指標所要求的0.25%。不過79式衝鋒槍在投產初期的品質控制做得並不好,導致連續兩年沒有生產出合格產品,於是軍方提出要求研製新的7.62毫米輕型衝鋒槍,並在4年後定型了85式輕型衝鋒槍及微聲衝鋒槍。而79式衝鋒槍的生產也由於改進了生產工藝,嚴格控制生產品質,因此這兩種輕型衝鋒槍都共同生產了十幾年,79式輕型衝鋒槍主要裝備公安幹警和武警部隊,85式輕型衝鋒槍主要裝備野戰部隊,85式微聲衝鋒槍主要裝備偵察兵與特種部隊。
, R( r- ]# F* m
% f* v2 p* v/ n( {# h
9 X5 D* Z; x3 \! J9 i1 ^9 v1 H# o  x[box=yellow]
8 V7 n. ], ^7 B- X" q+ jMP269C570T勸導公告:  r: n! F  R! \% o0 ~
感謝您的熱心分享,但別忘了註明原出處,不僅尊重原作者,並且避免違犯版規。[/box]; Z$ }" I" }' ~; n, f9 O5 b; y
  }: j, k/ U+ ?
[ 本帖最後由 MP269C570T 於 2006-7-28 13:50 編輯 ]
cqxsd88888888 發表於 2006-7-28 13:47:43 | 顯示全部樓層

+ t3 u7 r& h4 Z. h' P5 W  h% e

" a1 n7 j% l$ F, H" \3 D# o" V0 s對越自衛還擊戰中老山前線的一張照片2 g! a6 y5 O8 x, B3 `, ^# C
: V% o; j) ^& x
% c) [2 d/ o* M- F, C5 k! m0 [- ^
正在進行索降練習的女警+ T7 ]0 @, Z+ o1 S( f

0 s. e, g5 B' D/ G3 s0 ?

. k5 P1 C( i0 m) r6 g& G
% |- N! M( W& W) d$ N3 {
廣州特警PSM% a) u4 X) c1 }. S( x5 R
79式衝鋒槍裝備部隊後,參與過對越自衛反擊戰,戰爭中有這樣一個戰例:在我境內有一哨所被越軍佔領。我軍某偵察分隊3名偵察員奉命將其拔掉並抓一“舌頭”。3名偵察員配備79式衝鋒槍和匕首執行任務。一天深夜,他們突然闖入哨所,一名偵察員將室內4名越敵擊斃,一名偵察員在室外作弧形掃射,擊斃4名越敵並打斷一名越敵的雙腿,另一名偵察員上前用匕首直逼被打斷腿的越敵,將其拖走,抓住了“舌頭”。他們用了40秒鐘完成任務,我方無一人傷亡。, M* l- t) L- \: r2 m9 q
另一個戰例中,我軍某偵察分隊奉命在我邊境某地潛伏,越敵特工隊同時也竄至該處埋伏,兩軍相距約20m,互相均未發現。經過三晝夜的潛伏,我軍奉命轉移,敵軍也得令撤走。幾乎在同一時刻,雙方都發現了對方。雙方指揮人員同時下令射擊,但我方的槍稍快一步,敵方頃刻全部斃命。我軍在戰後總結經驗時說:“此次遭遇戰的勝利,一是指揮員指揮果斷,二是79式衝鋒槍平戰轉換性能好,出槍快,它起了決定勝負的主要作用。”
2 D3 R3 G- _  ?+ {79式衝鋒槍的性能可靠,由於採用閉膛待擊和導氣式自動原理,因此射擊精度比較高,而且重量也比較輕巧,由於射速很快,短時間內就能用彈雨覆蓋目標區,是一種優秀的近戰武器。另外79式衝鋒槍的扳機力很輕,據說有經驗的射手可以在連發狀態下輕鬆地打出單發或2發的點射,據說有些巡警或特警隊員利用這個優點,把79式衝鋒槍用作近距離的精確射擊武器。79式衝鋒槍的缺點是彈匣容量只有20發,不利於持續火力。
+ e5 _  m3 o; y全槍長+ V: F1 y5 u! r- p! w- A; d
槍托展開
/ N$ d) r1 T% K/ D4 a6 C2 r* x+ Q740 mm
7 B8 z# y7 P4 ]. w) b槍托折疊
. y3 m) p9 K/ J! R: K470 mm; _5 G* M  ]* l3 Y/ r% c" t
槍管長& F  a4 n! V1 p, X  ?0 ]# A
250 mm
1 }4 I+ c8 o+ t$ x! |) A/ j6 i全槍重
  ]$ F+ p( o- g+ L, ~不帶彈匣" V9 q4 }9 x+ U, T
1.75 kg
7 D; J# p4 H# Y4 K! {帶空彈匣
: ]  s$ X, D( S  D6 D7 V) h1.9 kg
/ X5 l6 Z: T3 _6 K. N帶實彈匣
8 t& d; ?' \5 |- Q- C/ Z2.1 kg
0 O5 G5 T+ x* E  X% p發射方式
- p7 M+ I# H+ K" `7 e+ p& b單發、連發
4 C+ Q1 u; x! p4 _+ l# M  Y彈匣容量, G2 z- T9 j; S8 q; @! p+ f  Y
20 rds
+ V) A, E, n( N9 ^& ^) {" D槍口初速
; B* }7 V8 o5 ?- v/ v515 m/s
# |' _6 y9 ?# H9 _0 W; ?5 y槍口動能
% v0 @$ n8 x8 @. {0 O! `725 J+ y, E2 q# S0 ~! e7 C
理論射速
  U( M! E% H+ T6 g) `% a# a1000 RPM
5 g0 }1 ?( l5 E戰鬥射速
- J# d- m& @+ q9 m單發% ~- J3 Y: D1 l( {6 p2 j
40 RPM" f1 \( Q9 G, p9 _/ \- {' |
連發, }- M% D  Z" Z% P/ N& R
70∼100 RPM0 q* Y: B# A1 V
有效射程
0 W! z8 t0 k% V9 _" W* r: {( m200 m
. p" {" N1 w8 D3 p* F) ^, G8 d
3 ?" R" A3 _; {
% t, d% L" p$ l/ ^, [隨著近年來各地治安機構紛紛成立特警部隊,現在79式衝鋒槍正成為國內特警的主要武器,並出現了許多改裝套件使其更加適應這個新的角色。剛開始時,這些所謂的改裝僅僅是在槍管上掛裝SUER-FIRE戰術燈和鐳射指示器,後來開始出現用MP5護木改裝的戰術燈護木,現在還出現了採用M1913皮卡汀尼導軌的護木。
. U0 K+ I( }2 L# w2000年底廣州市的PSM特警隊公開表演時使用的衝鋒槍,似乎是最早出現在傳媒上配用SUER-FIRE的79式衝鋒槍。
; `' d9 C/ Z- U1 R) _, O6 N/ m$ A
, b6 Q: q1 H) z' L1 I$ r% c

% M6 ~- j' M7 K% {
" o5 P% X/ z! L0 Z0 @- j

) e, w6 U' P% W

( N% I& _5 \6 }" B3 V/ V
4 n  u& ?/ n+ H  V' S3 D/ J/ Z
廣州特警裝備的79式衝鋒槍,附件SUER-FIRE戰術燈、鐳射指示器和三點式戰術背帶。
cqxsd88888888 發表於 2006-7-28 13:48:41 | 顯示全部樓層

$ }, ]8 N3 b; U* _* v7 C0 }
; h( d* S: L* V6 |
東莞特警中的女隊員,傳聞是退役的海軍陸戰隊偵察兵
+ ~6 ^2 `, i1 T8 W6 a0 h- t   p3 q9 d! G0 y* l

" D& ?! o* z7 r% K4 U# o1 ]

6 {+ ~4 I- f: y0 u9 [1 c2003年北京的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CIEPE)上展出了一種79式衝鋒槍的戰術護木,據說是香港一家公司與SUER-FIRE公司合作,採用MP5衝鋒槍的戰術護木改裝而成,除了戰術燈外,還附加上C-MORE瞄準鏡。這種反射式瞄準鏡顯然更適合近戰中的快速瞄準。. S: L! b. u5 k) U: D- B7 U
 
4 d, ~/ Z* m/ P2 K4 j
! ]! X' O% S. {7 H( d  H另一種改裝套件,還可以加上前握把。. c, A/ U/ M( X- l
 
. D1 _  g; C, c$ w5 _  Q
4 _) Y( ]0 T! t  `. a
+ v- w- W/ k- W1 i0 x3 s8 _" c5 G% w

% S( W. y- x+ o5 d3 F& U! O
; m  X! b  H9 k. _/ H
2004年6月底在北京舉行的第二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上,展出了新的一種79式衝鋒槍戰術護木,由於採用皮卡汀尼導軌導軌,因此可以自由的組合附件,展品中的附件除了戰術燈和鐳射指示器外,還有EoTech公司的全息瞄準鏡。(感謝八腳提供)
, _: o) b' J5 A  H7 m5 `7 R: `) e
顯然這種昂貴的附件已經被廣州市天河公安分局所採用
; w4 e6 M, k. j' O, W, s9 h( V4 Y5 ~( w7 v

" _! _' P" a3 |4 G" m9 H

" B( `+ W8 o. }0 \% _. n) O  t5 f) x

2 ~1 e) x$ ~* [3 @+ o- Q- O
& e! o1 W: N6 K0 m& O9 N
佛山員警開放日上也展出了採用這種護木的79式衝鋒槍。比較有錢的警察局都可以用這種附件來改善79式沒有護木和不便於快速瞄準這兩個缺點。(感謝cptk提供的照片)。( N; x6 _3 w, e
 7 N( W& T% @# H  |$ u

6 f+ }1 `5 Y( S

! j! M2 A* y  @- E4 }
* V. [0 s# A% X4 U7 e0 A

# u5 O3 ]* I+ e8 ^( T番禺員警開放日上展出的特警用79式衝鋒槍的護木,很明顯也是改自MP5的戰術護木,但戰術燈裝置在護木右側,而護木下方則是鐳射指示器。(感謝SWATPRO的提供)
; o: @4 K5 m8 t+ _3 A 
8 s9 r' k" F( G  U, H
6 I' `' q, z# o! w8 u
" [8 j4 }1 Z% M7 X- z% G9 x
4 M2 D5 }  l3 u6 @4 {( |* v
$ p! ^8 ]1 K! j: V2 T* [
& q! m7 {$ e0 w/ U1 k- u6 g% q
" p* v$ ]4 c; m, b5 I9 o1 P
在下於2004年11月13日本市的員警開放日上拍攝到PSM配用的79式衝鋒槍,除了戰術燈外,還有一種雙管狀的紅外鐳射指示器,其中一根管是發射紅外鐳射,另一種管是電池盒及開關。根據講解員的介紹,該紅外鐳射指示器是配合使用國內仿製AN/PVS7夜視鏡使用的。
% s& g. _" |+ g7 }: j
$ P! y9 w; ^& M& p" ^  Z
% ^4 |1 V* y5 N, m6 l
! k5 }! b" h- Q& H; a
, G5 |2 j" A/ C

8 D$ _6 g+ f" n/ K
& o) p) Z- x( J+ \$ n% b

9 E7 Q( p2 t  {% e; @
cqxsd88888888 發表於 2006-7-28 13:50:00 | 顯示全部樓層
資料來源:《輕兵器》2004年第6期[79式輕型衝鋒槍主設計師劉質桐訪談錄]淩蒙、寰宇. g7 \6 L" p4 B, D
     《輕兵器》1995年第2期[1979年式7.62mm衝鋒槍的研製與特點]李寶瑞
/ ~6 p6 `5 ~" ]$ [1 X/ g; X     《兵器知識》2002年第3期[風雨鍛造79式輕型衝鋒槍]劉銘
 樓主| 激士 發表於 2006-7-29 16:13:36 | 顯示全部樓層

敬佩!

哈哈。看来还是对岸的弟兄们比较专业,所有的资料都准备好了!不看不知道,原来79式还有这么多毛病, 以后要多加向各位学习了!!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2-23 01:38 , Processed in 0.049568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