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句兩邊都得罪的話,看不懂你們在吵什麼??
7 m2 s6 z7 B5 U+ m( B就事論事,關體能戰技什麼事阿.......8 C) n0 b1 _9 ]8 v
若兩造雙方硬是站在自己既定的立場發言,永遠也只有各說各話,這溝通也永遠不會有交集,這也是個無效的溝通..
5 C1 L( T' F) d) n* @; g何不各自轉換立場想想,其實大家都有錯,也都沒錯...
( U! f C' d i5 G
( X( k( i G3 C5 M. M( lTO石頭學長:
, ]8 K W/ V4 h/ n! {- w& M前面幾位長官學長說的理由小弟我是贊同的,教育訓練的拿捏本來就不容易,或許這位學長你當時受到的"訓練"是真 的太OVER了...您也不必動怒,學長您受過的,我也曾經受過,我的甲種鞋頭還被直接往鐵椅子上敲,整個鞋頭頓時全毀,不光是打的鞋油全毀,是整個皮面绽開,或許有人會說:啊,那一定是你太爛,可在這事發生前,待退學長可是誇我的鞋是全同梯最好的呀..
4 ^& d& P) ^! o* R1 z ~, s/ } z0 I0 @# s: c
TO這位士官長官: : n' o \: L) l4 I% U. G
訓練最快的時間整理自己的勤務裝備的初衷固然是良善的,但是尺度的拿捏更是十分的重要;按您的資歷,應該了解一雙等於被砸爛的甲種鞋不是一兩個小時可以救的回來的吧;服勤如同作戰,被督導到形同作戰失敗,試想萬一穿了一雙這樣的鞋出場,就這麼好死不死的被督導到,這鍋該算誰的呢??至今即便是指導下屬,我常想如果換個方式是否可以達到同樣的效果呢??例如:拿出全連最好的服裝出來,要求其他新兵達到這樣的水準才可以休息,我想應該就會少了很多的怨懟之詞了吧...8 \2 _' x' ]: }* v% Y- F. E
5 e3 r- n. s0 z, ^7 N+ u達到目的的方法有很多種,就看訓練的人員是否夠用心(在此特別感謝當年在憲訓中心時期,與當時學兵的我頗有交情又常促膝長談的屆退江治智連士官督導長的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