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刺刀之發展沿革 , n5 A- p: |1 a) V. k& F(二)套筒式刺刀(socket bayonet) & k" n' a i! c& g' L" x套筒式刺刀的標準構成為鎔接鐵製刀刃於短鐵管(3~4英吋)上,在槍管上有一個突起的卡榫,在套上刺刀後扭轉入(zig- zag)套筒的凹槽固定(如圖1-1-3所示)。此項創新使得步槍在子彈發射和裝填的同時不再需要將刺刀移去,火槍手在裝上刺刀後,仍能由槍口裝填彈藥。& Y4 C* H0 P' N8 `( i J
+ w! \. w8 g' \/ }3 y$ c1 d6 I4 Q法國要塞專家扶般(Sebastien Le Prestre de Vauban)於西元1688年發展出套在槍管外的套筒式刺刀,此種刺刀截面呈十字棱形,套在槍口部,靠槍管上的卡榫和刺刀上的卡槽將刺刀固定。; Z7 S: A4 y6 ?
4 j1 T; G0 Z4 c# Z8 P$ J3 d) p
套筒式刺刀迅速被許多國家所採用,使得塞入式刺刀逐漸在軍事用途上退出,西元1720 年塞入式刺刀在大部分軍隊的編制中消失,接下來的175 年間套筒式刺刀成為軍用刺刀的主流類型。直到彈倉式步槍的誕生,射擊的範圍與準確性增加、近戰的情況減少,才讓套筒式刺刀逐漸被淘汰(Jeffrey Hayes,2001)。: y* L# ?6 q/ j. q R2 X
資料來源整理# v( s- o$ \/ o
國立體育學院-國軍刺槍術攻擊技術研 究 生 :邱 旭 源" Q& {+ m% U8 [- p http://www.chinesefirearms.com火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