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文,「使用小型甲車為戰防武器的載具」,小弟之見如下:% t. J8 M: }; k: V+ o
) K5 ?1 |" w+ X3 v1.在台灣地區的機動能力及成效6 C1 p; b- E' l2 v
機動能力討論如Infantry前述,小弟亦感認同,故不贅述。
5 X8 x. K3 N( s/ a8 w! E3 F, A
+ D0 S' M5 x( P! g4 [2 E; x2.與共軍主力戰車或裝甲車輛的作戰! r+ y6 V) X9 K1 f0 i8 c
首先,我裝甲兵現用之主力戰車,很顯然地在不久的將來,將無法與共軍新銳戰車為之抗衡,是故在我軍無法更新「適用」於台灣之主力戰車現實下,再加上台灣地區地形地貌之複雜,反裝甲作戰之思維應予以轉移,戰車並不一定是獵殺戰車的最佳武器,因戰車對戰車是硬碰硬,以力較力的作戰。使用機動能力較高的裝甲車輛(履甲或輪甲)作為反裝甲載具,重點並不在於裝甲防護能力,因其裝甲必然較為薄弱,其目的是在於「機動打擊」,可視之為強調攻擊力與機動力的「輕裝騎兵」。
- K5 i# F7 d6 @: O 再者,研發及生產此種裝甲車輛,不論是在軍事工業力上或是經濟層面上,亦或是考量到關鍵技術是否會被某國刻意「箝制」等考量,此種裝甲車輛可望獲得「較少的關切」。" }0 ~& f$ ^3 k* L0 w, j% U4 j
最後,「以最少的成本去求取最大的收穫」,反裝甲作戰本就是「不對稱」的作戰,以中駟對上駟,下駟對中駟,以弱擊強,以小搏大。在雙方互有傷亡的情況下,可望付出較少的代價,而能獲致較多的戰果。( G3 o2 J6 ^( c- R" D; S3 ]( s
2 b" E9 A0 m3 ]' B, u( t9 v
2 L+ e8 S) Y( ^1 N! F+ K8 L對於適用台灣地區作戰的裝甲車輛,小弟另有構想簡述如下:& U ` L+ D- Y' x s% \+ B
% q6 h! n; P) {: c; n3 T一、反裝甲作戰
/ k8 e4 }2 c8 k* k8 K2 A/ U# c 使用6X6之輪型甲車,編制車射裝駕四人,車上搭載反裝甲火箭數枚(火箭攜行量視使用之反裝甲火箭種類而有所不同),需比照主力戰車一般,有夜戰及射控系統,若與敵之主力戰車接戰,能針對目標同時發射二至四枚反裝甲火箭,發射完畢後立即變換射擊陣地,再行接戰。使用反裝甲火箭之成本與技術均較為低廉,取得與製造亦均較為容易,但是缺點有三:+ {; e0 ?* N' O, T
+ m8 Z* n9 m+ ^$ ]" [4 s" R! h, z 1.無導引及追蹤功能,瞄準不易精確。
O+ B# r; ]2 D/ Q) V: e0 j) u; u* [9 f 2.彈體飛行速度不如火炮,使目標物仍有閃躲迴避之餘裕時間。
, z8 y, w) P9 j/ \. E6 T 3.對於加掛反應裝甲之目標物效果不佳。
& L! O u# `' [# o3 l# P
3 t% v p2 @+ f t1 y* b# \# H( h 前述若改用反裝甲飛彈亦可,但決不能使用我軍現用之TOW飛彈;現用之TOW飛彈望能盡速汰換,有線導引之飛彈實不宜再使用,不僅受地形限制,且在彈體命中目標前射手需持續追瞄目摽物,將損失變換射擊陣地的寶貴時間。3 ^8 @* T" `2 c; g/ d. t8 T+ ~- L6 y5 c
. w, _5 y/ L5 Y! j$ H二、城鎮戰(住民地作戰)
, G0 w1 C, o7 _- W6 o% i 使用輕型履帶車輛,有砲塔,配備30~40mm口徑之自動火砲,熱感應儀,射角-10~+90度,專司掃蕩躲藏於城鎮地區房舍之敵軍,對於敵軍所佔據之房舍,若步兵無法接近,則以此車為前導發起攻擊,30~40mm口徑之HE彈可有效殺傷室內之敵軍,都市地區高樓較多,高仰角則有利於射擊躲藏於較高樓層之敵軍。+ O) j- b0 q2 x+ f
# `" ]$ ^! H9 m2 a5 N
* N" h3 P) b* v( x S小弟拙見,還請各位前輩先進指教....
- ~. v1 t8 Y$ U' w9 S( v2 l: X5 m$ V. a7 x* s
[ Last edited by Roach-H on 2005-9-4 at 19: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