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日本佔據台灣~生活實錄

[複製連結]
DDS 發表於 2006-1-16 18:51:34 | 顯示全部樓層
日本時代台灣人是不穿和服的,女的多著唐衫, 男的或著西服
反倒是原住民會穿和服, 或許是因為對原住民而言, 日本是第一個他們所接觸的現代國家制度, 對他們而言,穿和服可能代表著現代化!!
(不帶任何民族感情, 日本人來之前清朝對原住民採取的是隔離政策, 才會有李鴻章"化外之民"的說法, 更何況他們才是這塊土地原本的主人)

所以照片中大多只呈現日本人當時在台灣的生活, 而非當時台灣人的日常生活!!
當然日本人在台灣也留下不少台灣人的生活照, 但是多半以"田野調查"的角度來拍攝
並非站在台灣人的立場!!

[ 本帖最後由 DDS 於 2006-9-18 20:57 編輯 ]
Infantry 發表於 2006-1-22 06:08:2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DS 於 2006-1-16 18:51 發表
日本時代台灣人是不穿和服的,女的多著唐衫, 男的或著西服
反倒是原住民會穿和服,  ...

小小補充。

就我所知,國語家庭的台灣漢人,會穿和服。其餘台灣漢人,不論男女老幼,的確多著唐杉,(女)洋裝或(男)西服,通常是有錢人家才會穿,而小朋友上學則穿制服。
byronliao 發表於 2006-1-30 10:09:51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2 Infantry 的帖子

學長所謂的(國語)指當時日語嗎?
我祖父轉速...那時代...只有日本所謂皇民示範家庭穿和服 !
中上階層的人著西服,
日本統治20左右, 男女老幼著唐杉是有....但日本統治末期....唐杉也很少人穿, 西化穿著,
小朋友上學則穿制服.....應該是說(初中或高中以上才有)..公學校(小學)沒有制服,
我祖父讀公學校時, 連鞋子也沒有...打赤腳,

[ 本帖最後由 byronliao 於 2006-1-30 10:11 編輯 ]
Infantry 發表於 2006-2-1 09:06:51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yronliao 於 2006-1-30 10:09 發表
學長所謂的(國語)指當時日語嗎?
我祖父轉速...那時代...只有日本所謂皇民示範家庭穿和服 !
中上階層的人著西服,
日本統治20左右, 男女老幼著唐杉是有....但日本統治末期....唐杉也很少人穿, 西化穿著,
小朋友上學則穿制服.....應該是說(初中或高中以上才有)..公學校(小學)沒有制服,
我祖父讀公學校時, 連鞋子也沒有...打赤腳,
...

byron,OWAN兄看到你問的第一句,可能會很傷心喔,因為你都沒有整篇看完。人家貼文的#4就很清楚的交代了:

「國語」在當時指的是日語,國語運動的目標在使所有的臺灣人都能講日語。而符合標準的家庭稱「國語家庭」,不僅是大家的模範,而且還享有實質生活上的優惠。

另外你寫道:日本統治20左右...。指的是日本統治台灣20年嗎?如果是的話,要打屁屁喔,因為少了30年。

還有就是,公學校,應該是日本小孩上的小學吧!台灣小孩上的小學叫:國民學校

至於令祖父沒穿制服和打赤腳上學,我猜只是反映當時的城鄉差距吧!因為我媽媽日據時期,住在鎮上,穿制服穿皮鞋上國民學校。我看過照片。
byronliao 發表於 2006-2-1 10:41:2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Infantry 於 2006-2-1 09:06 發表
byron,OWAN兄看到你問的第一句,可能會很傷心喔,因為你都沒有整篇看完。人家貼文的#4就很清楚的交代了:
------------------------------分隔線----------------
另外你寫道:日本統治20左右...。指的是日本統治台灣20年嗎?如果是的話,要打屁屁喔,因為 ...

Infantr學長
文章我全看過了, 跟我所知差很大, 我祖父去年83歲時過世, 他生於大正12年(民國12年)

我所謂 (日本統治20左右) 是指剛剛開始的前20年, 抱歉小弟打字慢略過了~
我曾祖父他們是穿唐裝沒錯,  日本統治後 30 左右, 當時小學還是叫做 (公學校), 光復後改名~

小弟不知道南北是不是有差異 ! 我祖父受過完整公學校教育, 那時約民國26年左右~
確實是沒有制服, 小孩穿的也是唐裝, 都赤腳上課, 那年代只有日本家庭有鞋穿)
或者家境富裕的才有鞋穿,
當時新店的安坑國小附近住不少日本 (僑民), 有一起上課,

小弟質疑的 (國語) 以當時祖父他們的思想, 還是台灣閩南話...!..並不是日語,
祖父的先生(老師)上課時, 會利用課堂(日本教師看不到時)偷教漢語,
那時日本人與和漢人都上學....但是分班 !
(小弟家住新店安坑, 安坑國小是台灣少數百年國小之一, 1899年成立)

還有文中提到 (日本兵訓練很嚴格,動作不對,馬上棍子就下來一段)...我問過北部老一輩80以上服過日本兵役老人, 與我祖父描述都一樣, 戰敗前幾乎不會有打罵教育喔

我祖父在終戰前一年當兵, 於北投(日本賽馬場)附近受訓, 營區在新竹, 擔任衛生兵 (類似現在醫務隊)...!

我對文章內容看過後感覺, 認為這些事情會不會是因地而異, 因不同人管理有不同差別?

另外學長提到您母親日據時期,穿制服穿皮鞋上 (國民學校) 這沒錯, 但是這是約民國30年, 為了強化台灣人對日本認同才把 (小學校 與 公學校) 改為 (國民學校), 所以這是後期的事情了...!

[ 本帖最後由 byronliao 於 2006-2-1 10:46 編輯 ]
Infantry 發表於 2006-2-1 11:14:2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yronliao 於 2006-2-1 10:41 發表
我對文章內容看過後感覺, 認為這些事情會不會是因地而異, 因不同人管理有不同差別?

另外學長提到您母親日據時期,穿制服穿皮鞋上 (國民學校) 這沒錯, 但是這是約民國30年, 為了強化台灣人對日本認同才把 (小學校 與 公學校) 改為 (國民學校), 所以這是後期的事情了...!
...

byron,你猜測的也有道理,恐怕再加上因時而異。就是日本統治初期和後期差別很大。所以令祖父和我母親的時期(出生於昭和7年),有所不同。

我母親說,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整個生活水準就降低很多,之前則還不錯喔。
mp464t 發表於 2006-2-1 11:22: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owan 於 2006-1-16 10:52 發表
日本佔據台灣~生活實錄

紅土坡、地瓜田、話說從前


陳金中先生(時年81歲)說:我本來住在新庄村,但是搬到水堀頭來住,也有30年了。因為田在這裹呀!本來我父親只蓋了一間「土埆厝」,放鋤頭、工具。後來 ...



文中說的地方
水堀頭(現在台中市西屯路3段附近)
新庄村 國際城
好像就是現在的東海大學附近
也就是中縣龍井鄉大肚山附近
我就是住在這裡喔
byronliao 發表於 2006-2-1 12:31:45 | 顯示全部樓層

回覆 #16 Infantry 的帖子

學長不好意思~
我是根據祖父公學校 (也是小弟母校) 百年紀念冊上一些資料找到一點疑惑與答案 !
DDS 發表於 2006-2-1 13:35:5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Infantry 於 2006-2-1 09:06 發表

公學校,應該是日本小孩上的小學吧!台灣小孩上的小學叫:國民學校。

...


好像正好相反?!
日本人唸的叫小學校, 而台灣人唸的叫公學校!
Infantry 發表於 2006-2-3 01:43:46 | 顯示全部樓層
真歹勢,沒有搞清楚就黑白講。

感謝byron一再的解說和DDS兄適時的斧正,今天打電話給家母,仔細地問了一下,再加上上網查閱資料(google果然厲害),可以確定,我之前的說法有部分是錯誤的。

正確的答案:小學校是日本人念的小學,公學校是台灣人念的小學。

以下是網上所查資料:
....在大正八年頒布「台灣教育令」之前,日本人的教育是直接依據日本內地的法令辦法,而台灣人的教育則是依據總督府頒布的學校官制、學校規則和學校令,沒有完整的學制系統可言;大正八年「台灣教育令」公布後,確立了台灣人的教育制度。而依據「台灣教育令」所創的台灣人學校制度,比日本人同級學校的程度要低,且日本人還是直接依據其日本內部的教育令辦理,兩種學校之間根本無法聯絡,形成了雙軌的型態。之所以將日本人的教育和台灣人的教育分開的原因,據總督府的說法,是因為台灣人民歸屬日本的日子尚短,在學習日本語言方面尚有困難的緣故。然而,台灣人學制的建立,在台灣教育史上確實是一件大事。

為了徹底廢除台灣人和日本人在教育上的差別,大正十一年再度改正「台灣教育令」,不分日本人或台灣人,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均依據修正「台灣教育令」的規定來辦理,使日本人和台灣人在同一系統的教育制度之下接受相同的教育。此後,台灣的教育由雙軌制變成了單軌制。

昭和十六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台灣便成了日本帝國主義南侵的據點。為使台灣成為開拓新殖民地的根據地,日本人乃在台灣發起皇民奉公運動,要使台灣人徹底內地人(日本人)化。皇民化的教育政策中,最重要的的就是實施國民學校教育,昭和十六年三月「台灣教育令」改正後,台灣的小學校和公學校乃依據「國民學校令」改稱「國民學校

......在初等教育部分:日人據台後為推行殖民地教育乃分三個系統來推展初等教育,日人學童依據日本內地「小學校令」入小學校;台灣學童依據「台灣公學校令」入公學校;原住民學童在行政區內者入原住民公學校,行政區外者乃入主管當地警政單位之附屬兒童教育所就讀。

隨著台灣教育令頒布﹐台灣人的教育制度正式確立,但差別待遇化的教育政策乃激起民眾強烈的反彈,並因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次郎(一九一九年以前之七任總督均為軍人)到任,採取日本內地延伸政策,倡導「日台共學」,故於一九二二年(日大正十一年)修訂台灣教育令,廢除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的區別,使台日學童依循同一系統之下接受相同的教育以示平等。唯初等教育階段仍然依據學生能否使用國語(日語)做為小學校共讀的標準;中等教育以上則完全採「日台共學」制,至此教育制度乃漸由雙軌轉為單軌。

一九四一年(日昭和十六年)為加強其「皇民化」教育政策及藉機籠絡民心再度修改台灣教育令﹐把初等教育機構全部改稱為「國民學校」,不論日人與台灣人,一律在國民學校接受國民教育,但日人又以台灣情況、日語程度不一為由,把使用日語的家庭子弟送入「課程第一號表國民學校」,台胞則入「課程第二號表國民學校」,原住民則入「課程第三號表國民學校」,其差別化殖民教育作風依然不變。


家母說,她小學念到差不多一半時(她也忘記幾年級了),公學校和小學校都改成國民學校,但是原來是小學校的國民學校,一樣還是日本小孩念的,她念的國民學校,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日本學生

至於皮鞋,也是錯誤,實際上是布鞋。我很久以前看過的黑白照片中,包括家母在內一堆小學女生穿著的布鞋,實在很像皮鞋,所以一直就誤以為是皮鞋。

制服則是確定的。公學校時,學校會發給每個學生制服和布鞋,女生制服就是洋裝的式樣。到了國民學校時期,家母猜,大概是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制服和布鞋就要用抽籤的,至於是幾年級的事,她也記不得了。她當時抽到制服,但沒抽到布鞋。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1-21 18:36 , Processed in 0.037112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