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金歲月(三)「為國捐軀」:8 w2 |/ B9 w+ S8 t& A
* @/ a0 y; ?4 [5 Z
% V, c5 E& N) o
( f* a, x5 b& c9 M+ p: L禁閉室的人員分為禁閉與悔過二種,一般士兵稱為禁閉,而士官則稱為悔過,其實除了名稱上的差異外,其他的一切處境與待遇都完全相同。砲指部的禁閉室在「金門防衛司令部」(簡稱:金防部)裡是出了名的「悍」,甚至於比起由憲兵負責戒護的金防部看守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據說每個月由花崗石醫院裡,後送回三軍總醫院救治的病患中,幾乎都有從禁閉室裡抬出去的人,所以在我接任隊長後,政戰主任還特別的接見交代:「千萬不要搞到不可收拾。」。
( X+ N5 j; W! y' z, J0 _* E( V: j- N5 U1 O5 C) x2 e1 T! U
) p4 B' [" J F, ~ Z% ^# W: A. x/ I
& V2 i, j3 m7 R. ? s/ \在台灣禁閉的原因大都是「不假離營」或「逾假不歸」(外界的誘惑實在太大了),而在金門則以「不服管教」或「暴行犯上」為主,也難怪面對這群驕兵悍將時,前期的學長們會用最直接,但不見得最有效的方式管教。只是剛開始讓我大惑不解的是,禁閉室的大門一打開,指揮部各參幕僚的辦公室就在咫尺,而政四(保防官)、政五(監察官)的辦公室,相距更是只有數步之遙,難道那些招牌都只是掛好看的嗎?' m. c: f! {1 C- F' D! B
4 s3 f+ v; J: w: Y! q- O4 v
5 l) o3 Z# X$ g, G. K
F# g: ^9 S" Z4 N2 B- r太武山公墓裡埋葬的都是「八二三砲戰」中陣亡的國軍將士,由於緊鄰著砲指部,於是在天時、地利的環境下,自然就由砲指部裡的這群砲兵後輩,來服務這些為國捐軀的砲兵先進們。公墓裡雖然有三位管理員(其他單位支援的阿兵哥),但他們除了負責固定節日的祭典準備外,其餘時間大都只是忙著照顧墓園裡的玫瑰花,所以整個墓地裡的清潔整理,與初一、十五的一柱清香,就成了禁閉人員贖罪積德的例行工作了。於是乎太武山公墓也就成了禁閉室專用的廣場,不論是操課、運動,或者是審判、行刑,都在公墓裡進行,也難怪每次都必需等到事情大條後,各級的長官們才會發現。0 N' w9 K& K" r7 z
1 l2 @0 Q U5 b3 O3 ?, M; Y
0 Z6 B) Z( i" e( z# Z# o" H
# ~1 f) A$ V- }1 ?. [, m w靈堂位於太武山公墓的中央,是一座綠瓦白牆的仿古式建築,大廳內供奉著陣亡將士的靈牌,兩側的旁廳內則掛滿了一張張黑白的遺照。也許是環境使然,也許是風水特殊,靈堂內終年透著一股淡淡的寒意,而脾氣再衝的禁閉人員,只要一進入正氣凜然的靈堂內,也會莫名的收歛許多,所以靈堂也就成為禁閉室執法的香壇。靈堂後方一片茵綠的草坪上,座落著一個個水泥砌成的墓塚,寒風中躺在長方形的墓塚上,慵懶的曬著暖暖的冬陽,若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實在是一個值得推薦的旅遊行程。
?5 L4 H) f% @+ J1 v8 \
# M& r* I( Z {" n6 I" Q$ M: I% k3 K& n; t8 t( [' q4 u
% U% ~, e$ j( E% i" u( a. R距離太武山公墓的牌樓外約 五百公尺 處,有一處做為管制區分界的國父銅像,平時除了開放的時間外,所有的民車(公車除外)最多也只能到達銅像前。據說銅像剛落成時原本是面對著太武山公墓的,只是從銅像落成後的每天深夜一到,公墓裡就會傳來一致的正步聲,整齊的朝著國父銅像前進,甚至於在某些月圓時刻,銅像前還會有操著廣東口音的訓話聲響起,直到有某一任的金防部司令,一連好幾天夢見不同的人向他陳情,希望在為國捐軀後能好好的安息,這才將國父銅像向後轉了一百八十度。: l/ z2 g% G+ p4 e0 s/ s/ X+ _
- H. I8 Q1 F" ~7 ]( y+ {
; H' `! n- ^, J/ N* [
+ K5 j. S" C0 E+ [- O" h5 K$ o沿著銅像向前約 八百公尺 ,經過「明魯王陵」後可以到達「小徑」,這是最接近砲指部的一處村莊,村口旁便是另一處為國捐軀的戰場――「金防部特約茶室」(簡稱:八三么)。在金門原本共有四間八三么,除了一間在小金門上外,在大金門上還有「沙美」及「庵前」的其他二間,可惜的是在我到達金門時,八三么都已經停止營業了,所以我也只能從老兵口中那「金門、廈門、門對門,大砲、小砲、砲對砲」的對聯上,去遙想及憑弔朱漆大門後,那曾有過的旖旎與柔情了。
8 N" u8 H' _. w+ b* a- @( n
7 L/ Z! C' k/ q6 J- I9 f# S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