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後備憲兵論壇 | ROCMP Forum

[槍械] 國軍的輕機槍

[複製連結]
 樓主| AI 發表於 2006-1-16 20:03:2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m16556 於 2006-1-16 08:29 發表
# v+ T' C# v5 w) r4 g陸軍採購12000枝FN Minimi,(海空軍沒買).合約含技轉...........,聯勤才製造T75.
, t3 W: T& j- P! Y6 o; `6 G3 ^
. B) M  K/ ~; o3 I3 e7 A
陸戰隊有買T75,海陸特勤不知道有沒有配備,- O! P# F3 p2 B8 A
UDU幾年前最後一次公開操演有拿過T75不過只是測驗
7 J: Q2 T$ f. _還沒正式購買
damon 發表於 2006-1-16 22:46:47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AI 於 2006-1-16 19:58 發表
9 d3 x8 h. r* ~# v0 m, b2 }$ |6 p+ z
, |" \/ j' I" N7 Q, |
大大,我只看過T75+彈匣,從沒看過有彈箱或彈鏈8 F% p+ X- X5 g' L. _) Z: [
可是這就有點問題了6 I. o5 D# B2 E$ F
1:機槍使用彈匣不是在緊急狀況的時後才用嗎?
# |) O0 F& u; \2:機槍是以強大而且連續的火力來支援.攻擊或掩護
" K2 G! Y' w: H1 O; Z* E   但是國軍只配發彈匣給官兵使用,會不會影 ...
" L  I0 `. L- @0 E. i
小弟猜想大大看到的可能多是機槍打靶時吧!
% M( O; c  D1 B前面#6 junhong學弟與#9 Infantry學長都有提到過,
. q3 m. u# g" y: N當年小弟上57機槍射擊也是一波只有打21發,
, M. J% B( B3 T7 @6 U那自然用不到彈鏈,
  j& z/ E. C! K  z  y5 O如果服過役就會瞭解部隊打靶並不像電影或電視演的那樣一回事,
9 {' I8 F, I4 L  J6 z) [+ y% Y打完靶後的撿彈殼、點彈殼才是苦差事,; W% ]+ [" V3 _
所以比較沒有機會用到彈鏈。
海陸戰駕 發表於 2006-1-16 22:59:1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AI 於 2006-1-15 17:21 發表, s2 x, k: v& H. T& a% ^& A
  z  D, n. i$ d: F; y

9 `% \6 C  m# H: v! {大大,我的意思就是在平時演習的時候或打靶的時候, p. _/ n$ [; {8 m/ C* `/ p
部隊是發彈箱還是彈匣給官兵使用,因為在部隊公開演習時5 d6 n& F/ X9 N
看到機槍兵都手持機槍不裝彈,或是只有彈匣
; \+ \1 i* E! ]# ?
8 l8 l7 ~9 U3 b5 R就像我貼的那張T75機槍圖片一樣
. i' s) p- H6 S裡面那位兩棲偵蒐大隊 ...

6 Y: {& I8 \$ S8 [1 K! M) C通常機槍射手都會搭配一位副射手' o7 Q( F8 Z3 [! M, c
副射手的任務就是攜帶彈箱
4 b% ^; f6 E4 ?  J在射手射擊時扶著彈帶協助進彈
. \% X$ v1 V9 }/ h% x0 c好像沒看有人像圖片中那位兩棲弟兄那種藍波式射擊
小兵 發表於 2006-1-17 18:21:39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byronliao 於 2006-1-16 17:36 發表! G, T! @! |4 l$ i; f
* l5 K0 D5 ], W* Z
可能覺得研發經費太多....年度費用不花完~明年經費節餘會被砍掉~
! I6 w: ^3 t% H) _/ F% B) H/ o小兵兄, 這是台灣某些公家機關特有壞習慣~9 @! s5 R. S- Q+ u7 }
在大陸這類情況...我記的公務人員要槍斃是吧?
1 M- {: F" e3 \真想把他們都槍斃

9 G% h' `- X% C* y6 g$ j
+ |! c; \5 y% R; ~/ x! ?0 h现在大陆也一样了,政府有钱了,不会因为贪污一点钱随便枪毙人了现在很多判无期徒刑的贪污犯,按照贪污的钱数放到30年前可以枪毙10次!
小兵 發表於 2006-1-17 18:22:55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kevin360 於 2006-1-16 18:44 發表
( l" E: P% M5 c9 ~$ n( I4 [5 e$ g" l& L

. _/ n7 u3 t) r! J" a! i
! s( A% ^% ?5 c4 q( x8 Y. Lt75機槍是在民國75年研發完成,雖然仿照第一代迷你迷機槍,但主要改善t74機槍重量(t74約11-12kg;t75約6-7kg),但槍機結構部份還是t74性能,但射擊上無法滿足陸軍要求,後座力太大,槍枝中心不穩而影響瞄準偏差,卡 ...
  ~/ S0 S7 Z+ m9 I, V
1 G$ U8 Z  a3 V' ^
原来如此!那么T74是什么样的呢?
 樓主| AI 發表於 2006-1-17 19: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小兵 於 2006-1-17 18:22 發表* e) B7 G6 q* A/ ^  f/ ~$ M, Q  s

$ [9 {( q/ H$ R% U# l3 l7 b3 c3 t- c
原来如此!那么T74是什么样的呢?
: k8 F0 w& `, Z' B

) V' e& Q# N5 L/ R長這樣,可能看不清楚6 _- {1 N$ t  \1 `
臨時找不到T74的圖片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樓主| AI 發表於 2006-1-17 19:27:48 | 顯示全部樓層
原帖由 damon 於 2006-1-16 22:46 發表9 y" U6 v$ L% |( G  M6 S" V1 L$ p
$ ?8 Z* E/ z- b. I
小弟猜想大大看到的可能多是機槍打靶時吧!" P) G3 u& ]' K2 J7 k5 A
前面#6 junhong學弟與#9 Infantry學長都有提到過,0 A$ ?2 b  D# \- t& h6 g8 o
當年小弟上57機槍射擊也是一波只有打21發,
$ b  I7 G& t6 T! J/ i2 H. Y7 J那自然用不到彈鏈,
1 _9 P0 |, N7 c4 `7 W9 ]如果服過役就會瞭解部隊打靶並不像電影或電視 ...

2 g3 l& ]- @; ^8 O4 H# C& h6 N8 }4 ]! h: V9 X
原來是這樣啊!如果戰爭的時候會發彈箱就好啦!
$ |1 }" u9 V! Y; r$ `% Z" u+ P6 @謝謝大大的解釋
kevin360 發表於 2006-1-17 20:14:11 | 顯示全部樓層

那么T74是什么样的呢?

原帖由 小兵 於 2006-1-17 18:22 發表- l& Q) x# p+ p6 z% `, f+ x
, s6 e8 c9 B! k- r, c1 B) c

0 y+ n% x. L9 W3 i3 E+ `原来如此!那么T74是什么样的呢?

/ c' V2 `% L  y) ]: Z/ J. @7 w
; B) \2 X$ X' F- [6 A; ]; s9 _' x7 K2 N/ i; L
小兵大大:  t8 p+ g. a! f4 f

1 R1 a# G7 e- N+ O  T74機槍於民國74年(1985)聯勤205廠研發新一代排用機槍,此型機槍係以比利時FN MAG(迷你迷前身)機槍為籃本作小部份修改,取代淘汰遭詬病M60(國造57式)機槍.
2 U, v( Q' @! Y$ G3 l3 {7 @1 t1 V; }& t7 O6 [+ b; x7 l7 Q+ g) v# s
  T74機槍大體上與MAG機槍相同,只作了一些小修改,不像T75機槍是大幅度參考迷你迷機槍休改.# P$ y6 K  i% H/ }
+ ^: k+ `% B- o
T74照門與MAG照門相同,只多左右風偏調整螺,準星改為固定式.槍拖底部內凹較MAG使用者大,射手較容易抵住肩窩,槍機拉柄導軌片上緣也由MAG的波浪狀改為較容易加工的單一直線鐵片.槍管以冷鍛方式製造,與早期的MAG機槍一樣,上面刻有散熱螺紋,射擊精度佳,射速能做三段調整,並可貫穿1200m處美製m1鋼盔及2.28mm鋼板,必要時亦可加裝光學瞄準鏡或夜光鏡.
- M& M$ s" d" Y( q; _& J) u  在更換槍管速度上,M60(國造57式)機槍需戴上隔熱手套後,再行拆卸,T74只要按下槍管卡榫,徒手轉動槍管上的提把既可,因此可在戰場上持續發揚強大火力,在人員訓練上也方便許多.1 A9 F, _9 B% g  V; L
  T74機槍推出後,曾在金門嚴格戰術測試,共約射擊15萬發子彈,期間並無任何重大故障.而MAG機槍在1974年接受英 美2國的10萬發測試,在射擊7萬發餘後,部份零組件出現損裂,但也合乎測試者的要求.
' P) M' l; P2 F% f# G' e1 v 0 ^$ b/ @; I0 W" B* e
T74機槍號稱金剛槍稱號,雖然槍身重量稍重,然而構造簡單耐用 故障率低 不用任何工具既可快速更換槍管等,卻是M60機槍辦不到的.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kevin360 發表於 2006-1-17 20:22:25 | 顯示全部樓層

給小兵大大

小兵
: r! D( |9 `6 |8 w% x% T$ ^
. X% a  A7 N6 @  我在大陸軍事網站發現!大陸也有仿造MAG機槍,名稱CQ7.62毫米通用机枪喔.詳情內容如下:
# X- Z/ Q2 |( w9 \, d3 d% a) k6 I+ v2 {: S7 w

  o# Y( k* u. Z/ M+ R3 L# }: a5 y, _( j/ n0 v2 h7 n
                          
中国军工仿制比利时MAG 7.62MM机枪
- G& t" W. j2 y9 j

3 s) s2 W1 e4 e  ?, }+ k3 f# J0 p) S  v  L& h, x

$ W1 E; z+ o) ~. r  q据最新一期的《兵器知识》报道,中国生产出CQ7.62毫米通用机枪。该枪的原型是现役装备中的佼佼者--比利时FN公司的MAG7.62毫米通用机枪。报道称,该枪将各种武器的结构特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战术用途广泛、结构坚固,动作可靠等优点,到目前为止已经装备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总数达15万挺以上,同时该枪还被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仿制。
0 z% p" q. B, d1 j5 m0 p. }  
( d) i4 v: P& ]# N  国产CQ7.62MM通用机枪也一样,不但有两脚架可作轻机枪使用,还可以安装在三脚架上作重机枪使用,卸掉肩托则在装甲车、碉堡等狭小空间内运用自如。由于MAG机枪是20世纪50年代初设计的产品,一些设计难以适应现代战争,于是CQ7.62毫米机枪的设计师在原型枪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使之更趋完善。
0 x6 o# T. Z. |1 w8 G2 c  
" S! x9 o$ \. R1 L8 d6 D% `4 F2 ]  CQ7.62毫米通用机枪的枪管材料采用优质的合金钢、线膛冷精锻制成,内膛电镀有较厚的铬层,以承受弹丸磨损和高温、高压火药燃气的冲刷,单根枪管的寿命大于10000发,精度也高于其它同类产品。
9 v# H! G" M: ^" \+ [* }' l& s) J8 K4 A9 M; b; E
, {3 j7 {4 w$ |7 |- ~
CQ7.62不仅有机机械瞄准具,还在机匣部件上设计了安装瞄准镜的接口。这对提高点射精度、帮助射手在远距离上进行瞄准大有裨益。# v$ Q  r% Y9 G( W2 }& f% d( {
  $ \: ?* _. i8 i. j
  CQ7.62毫米通用枪机的威力调节机构设计成三级,既简化了结构,也涵盖了机枪在不同环境下的使用状态,方便实战时射手的选择、使用。7 z* P3 o, I& ], l& d/ f9 `, ]
  
+ ~( y) _9 w% |  Z  该枪的枪尾未采用原型枪的木托结构,而是选用铝合金材料,同时用肩托当嵌件,在抵肩部位加硫化软橡胶层,并在枪尾部件增加一级缓冲装置,进一步减缓了射击时的后坐力,对提高射击时的舒适性、人机工效性和射击精度都很有帮助。+ Z+ D1 Q: k5 C4 M
  
: W$ q/ `8 Z1 _. L' k4 O/ c  CQ7.62毫米通用枪三脚架的上架仍然沿用原型枪的结构,但上架和下架的连接方式采用了“球柱与抱箍”结构,不仅结构简单,同时紧定、解脱也很方便、可靠。
, }+ p' w. w, [' A  q5 O  
( t6 Q8 v, X$ c) m- P7 s  CQ7.62毫米通用机枪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可对火药燃气供给自动机的能量进行调整,增加了全枪的环境适应能力。% d4 c( `* |. y  f
# v  {# \4 t3 T! l3 ]& b

) N, ^- L" G1 dCQ7.62MM通用机枪配有机械瞄准具和白光瞄准镜两种瞄准机构。机械式瞄准机构由准星和表尺组成,准星在枪管上可以进行横向和高低调整,机匣后端的表尺可以竖立和折叠,表尺分划为100米。表尺平放时,表尺射程从200米-800米,照门为觇孔式;竖立时,表尺射程则在800米=1800米之间,为便于瞄准射击,此时为缺口型照门。

本主題中包含更多資源 (圖片、附件...)

你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檢視,沒有帳號?加入後憲

x
byronliao 發表於 2006-1-17 20:52:18 | 顯示全部樓層
早期聽說 ak47 與 m16 可以互相交換使用彈匣% c* W* Q" M7 w) c
這類機槍是不是也能如此?
你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後憲

本版積分規則

禁閉室|手機版|Archiver|後憲論壇

GMT+8, 2025-2-22 16:27 , Processed in 0.051552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APCu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ROCMP.org since 2005